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一单元(b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一单元(b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2 1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检测二
第一单元(B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肖像(xiāo) 鬈发(quán) 别墅(shù)  一哄而上(hǒnɡ)
B.积蓄(xù) 呆滞(zhì) 讥笑(jī) 节衣缩食(jiē)
C.箭镞(cù) 充塞(sāi) 外壳(ké) 一瞬即逝(shùn)
D.怂恿(sǒnɡ) 鱼鳍(qí) 梗条(ɡěnɡ) 悬而不决(xuán)
答案:D 解析:A项,“肖”读“xiào”,“哄”读“hònɡ”;B项,“节”读“jié”;C项,“镞”应读“zú”,“塞”读“s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是确有些“能耐”的书画家,是造不出可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膺品的。
B.我希望能碰上一条使人愉快的思路,同时,这条思路也能间接地给我增添光采。
C.总部设在维也纳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4日发表《2009年工业发展报告》,呼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D.《6∶3》是从大学生戏剧节中脱颖而出的,以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为原形,讲述当代年轻人的故事。
答案:C 解析:A项,膺—赝;B项,采—彩;D项,形—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意识流小说家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______无端、纷繁复杂的流动体。
(2)欧盟在2008年制定出针对办公场所和街道照明设备的节能要求,然后再推出针对家用照明设备的节能要求。按照这一计划,到2020年,欧盟的能源______量将减少20%。
(3)很多人相信,小沈阳一夜走红并不是______,小沈阳自身付出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
A.变换  消耗  偶然       B.变幻  消耗  偶然
C.变幻 消费 偶尔 D.变换 消费 偶尔
答案:B 解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偶然”和“偶尔”,前者为形容词,后者为副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著作等身,是意识流文学的始作俑者,应当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B.这部小说已经很完善了,我要是再做补充,就好似狗尾续貂了。
C.我总是以为意识流小说似乎就是把心理的活动不加掩饰、无视逻辑地罗列一番,然后写得越抽象,越空洞,越支离破碎越好。可是,我又一次犯了浅薄的毛病。
D.我一定要跳起来耳闻目睹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上的裂纹?
答案:C 解析:A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B项,“狗尾续貂”意思是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此处应改为“画蛇添足”。D项,“耳闻目睹”意思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但“墙上的斑点”不能听。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尔芙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B.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的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涵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C.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明清文人独立创作这几个阶段。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答案:D 解析:D项,伍尔芙及其《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贝克特及其《等待戈多》是荒诞派代表及其作品。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作家从社会现实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现实,而是变现实为梦幻、神话或荒诞,构成了一个个现实与幻觉交错的富含深意的艺术世界。
C.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D.从外观上看,由于整个体育场酷似一个用树枝编织成的不规则的鸟窝,所以媒体称之为“鸟巢”。
答案:A 解析:A项,“报刊杂志”应为“报纸杂志”或“报刊”。
二、课内阅读(24分,每小题6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上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到本州的首府去,这种旅行对于牧师和他们的老伴都是一种愉快的职责,他们的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者正想收拾一下书房。他们完全有理由希望那个关于营地或者坟墓的重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而上校本人对于就这个问题的两方面能否搜集到证据却感到愉快而达观。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橱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丽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
不,不,什么也没有证明,什么也没有发现。假如我在此时此刻站起身来,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果真是——我们怎么说才好呢?——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钉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由于一代又一代女仆耐心的擦拭,钉子的顶端得以露出到油漆外面,正在一间墙壁雪白、炉火熊熊的房间里第一次看见现代的生活,我这样做又能得到些什么呢?——知识吗?还是可供进一步思考的题材?不论是静坐着还是站起来我都一样能思考。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除了是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还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们能够想象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在旷野里盛开着鲜红和湛蓝色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的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暗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7.这两段文字,在作者意识中,“墙上的斑点”是什么?请作概括。
8.作者所写的事物是否合理?试从第一段中找出关键句子来证明它。
9.在第二段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10.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意识流小说怎样的特点?
答案:7.参考答案:①是古冢或者营地;②旧钉子的钉头。
解析:本题实质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本选文共有两段。第一段中作者把斑点想象成了坟墓或者是营地。第二段中作者又把斑点想象成了钉子头。
8.参考答案:可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某种光线下面”,人会产生某种朦胧的感觉。加上作者用了“不敢肯定”“似乎”这些词语。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注意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
9.参考答案:对美好可爱世界的追求与热爱。无法摆脱现实的无奈。
解析:第二段中作者的意识由墙上的斑点想到了一个可爱的世界并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描绘。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一世界的追求与热爱之情。但是结尾的一句话中,作者又插入了“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这就意味着,只要这两种事物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宁静。所以,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无奈。
10.参考答案:①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层的奥秘;②人的意识流动不受时空限制,有很大的跳跃性。
解析:这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意识因墙上斑点的存在而展开自由的联想,并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加以阐释,充分体现了意识的不受限制性。
三、拓展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斯台芬在学校
[爱尔兰]乔伊斯
(一堂课刚刚结束,孩子们离开了教室。斯台芬留下来辅导一个迟钝的孩子,同时想到母亲和自己的童年)
“冰球!”他们哄然散开,侧身穿过凳子,跳过去。很快走光了。杂物房那边传来冰球棍的声音,冰鞋和人声的嘈杂。
单独留在那里的萨金慢慢地走了过去,手里拿着一个打开来的抄写本。纠结成团的头发和瘦削的脖子说明了他的拖沓。视力很弱的眼睛透过雾蒙蒙的眼镜恳求地向上看着。面容愚钝,没有血色,一滴墨水渍,枣椰子的形状,刚刚弄上的,像蜗牛的痕迹一样潮湿。
他伸过来抄写本,“计算”这个字写在第一行,下面是倾斜的数字,底下是一个弯弯曲曲的签名,乱画的圆曲线,一滴墨污,西瑞尔·萨金:他的名字和印章。
“迪色先生叫我重抄一遍,”他说,“还要请你看,先生。”斯台芬碰着了本子的边。徒劳无益。
“你现在明白怎么做了吗?”他问道。
“十一到十五,”萨金回答说,“迪色先生要我照黑板抄,先生。”“你现在会做了吗?”斯台芬问道。
“不会,先生。”①丑陋和徒劳无益:细瘦的脖子,纠成一团的头发,一点墨水渍,蜗牛走的路。然而曾经有人爱过他,抱在怀里,搂在心口。要不是她,世人早已把他踩碎在脚下,被压烂的没有骨头的蜗牛。她曾经爱过他那像水一样淡薄的血液,来自她自己的血。那是真的吗?生活中唯一真实的东西吗?她不存在了:枝条做成的骷髅,颤抖着在火中焚毁,花梨木的味道,发湿的灰烬。她救了他,没有让别人的脚把他踩碎,又走了,几乎没有存在过。一个可怜的灵魂到天上去了:荒野上,在眨眼的星星下面,一只狐狸,皮毛里面是食肉兽的恶臭,带着毫无慈悲的发亮的眼睛在土中刨挖,听着,刨挖泥土,听着,刨挖,还是刨挖。
站在他的旁边,斯台芬把问题解决了。他用代数证明,莎士比亚的鬼魂是哈姆雷特的祖父。萨金透过歪斜的眼镜疑问地注视着他。冰球棍在杂物房内一片响声:击球的空洞声,球场上的呼喊。
穿过页面,那些符号跳着庄重的莫里斯舞移动,字母的哑剧,戴着正方形和立方体的典雅帽子。把手伸给对方,旋转,向舞伴鞠躬。所以,摩尔人幻想中的精灵,也从世上走了,阿凡罗伊和莫息斯。曼摩尼德斯,神采和动作都是黑色的人,他们嘲弄的镜子在闪动中照出了这个世界的模糊的灵魂,在明亮中闪烁着一种黑色,明亮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你现在懂了吗?你自己会做第二题了吗?”“是的,先生。”萨金用长而摇晃的笔画抄下了习题。总是等着一字之助,他的手忠实地移动着那些不稳定的符号,一层淡淡的羞耻的颜色在他那阴暗的皮肤下闪动。母爱主格和宾格的所有格。用她那淡薄的血液和酸马奶,她曾经喂养了他,把他的襁褓藏过他人的眼睛。
②我像他,这付塌肩膀,毫无体面的样子。我的童年在我面前弯曲着。离我那样远,本能作一次按手礼的祝福,哪怕是轻轻地。我的童年是遥远的,他的秘密也很遥远,如同我们的眼睛那样远。秘密,是静默的,像石头一样坐在我们心头黑色的宫殿之中,秘密厌倦了他的暴虐,暴君宁愿被推翻。
题目算完了。
“这很简单。”斯台芬一面说一面站了起来。
“是的,先生,谢谢。”萨金回答说。
他用一张薄薄的吸水纸吸干了那页纸,拿着他的抄写本回到他课桌那里。
“你最好拿出你的冰杆,找他们去!”斯台芬说,同时跟在这孩子的毫无体面的身体后面向门那边走去。
“是的,先生。”走廊里听见人家叫他的名字,从球场那边喊出来的。
11.阅读意识流作品,关键全在抓住中心线索,这样才能将看似纷乱的内容组织起来。该篇文字的叙述中心线索是什么?(4分)
12.作品采用了很有意思的句式,如“萨金慢慢地走了过去……一滴墨水渍……”“斯台芬碰着了本子的边。徒劳无益”。在内容上它们包含两个层面,试概括这两个层面。(6分)
13.在一个简单的事件中,作者铺陈了丰富的内心独白和自由想象,貌似杂乱,但其联想的条理是清晰合理的。阅读画线句子,完成填空。(6分)
①由萨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个片段中,笨拙、蜗牛、母爱、死亡、冰球等现象组合,构成了当时的环境,表现了人物的精神状况,请简要分析斯台芬其人。(6分)
答案:11.参考答案:斯台芬为萨金解题。
解析:通读文本不难发现,这篇小说主要是斯台芬为萨金解答问题的情节,其他内容都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斯台芬的思绪穿插进去的,因此,叙述的中心线索应该是斯台芬为萨金解题。
12.参考答案:现实中人物的行为;人物的内心世界。
解析:“萨金慢慢地走了过去”“斯台芬碰着了本子的边”是对人物行为的描写,而“一滴墨水渍”“徒劳无益”等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13.参考答案:①丑陋 母爱 自己已故的母亲②别人 自己 现在 过去
解析:第一处画线句子中,“细瘦的脖子,纠成一团的头发”是对萨金丑陋的描述;“然而……来自她自己的血”是由萨金的丑陋想到了母爱;“那是真的吗……发湿的灰烬”是对自己已故母亲的回忆。
第二处画线句中,“我像他”一句很显然是“我”由童年的萨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并且“我的童年在我面前弯曲着”是由现在想到了过去。
14.参考答案:他以教书糊口,在学校厮混,心里充满了遭受挫折和徒劳无益的感觉。在这个片段中,他是双重的,躯壳在教室,魂魄却不在。外部活动是表面的生活,使人窒息;内心生活才是他的真实体现。
解析:斯台芬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展现出来的。通过他的思想流动可以感知这一人物。
四、语言运用(16分)
15.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小说,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你模仿这种形式,为你读过的名著篇目拟写两句回目。每句不少于10个字。(4分)  
示例:《水浒》第三回的回目: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参考篇目:《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  
回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马尔克斯铺开拉美屈辱史 格里高尔品味人间炎凉情 ②人形变甲虫,卡夫卡痛陈怪异荒诞事 斑点为中心,伍尔芙辐射缤纷意识流③伍尔芙用意识流手法揭开意识世界 贝克特以荒诞派风格演绎荒诞剧情
解析:形式上要注意前后两句句式的对仗,内容要大体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6.根据下面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联系实际把三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象征性的文字。(50字以内)(6分)
参考答案:三个图形分别象征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中老年。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被社会环境所改变。
解析: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象征义合理,是一个整体。
17.(2009福建古田一中测试,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针对这则新闻内容,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评说,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不超过150字)(6分)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已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答案示例:①从公司选人角度: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
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
③从社会角度: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④从学校角度: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
解析:新闻评说主要是对新闻主体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叙述的角度不同,所持有的观点及立场也就不同。这则新闻,可以从社会、公司、学校、个人等不同角度进行评说。
五、写作(40分)
18.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请选择一个叙述角度,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示例:
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买了钢琴。和我同岁的小表姐每个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从早上九时到晚上九时,拉得她小小年纪就喊活着没意思。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让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时间爱画画,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彩色铅笔和水彩。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上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的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家的叔叔们常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没意思,我要当司机。妈妈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是各种汽车。现在我的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够一百部了,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我今年五周岁了。有位伯伯来家里,说起他儿子结婚后想搬出去独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妈妈劝他说:“孩子成家就应该离开父母。小思长大后我也要让他走。但是,如果他们愿意让我帮忙带孙子,十个八个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觉,妈妈坐在我的小床边,问我怎么啦。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妈妈笑着把爸爸叫来,向我保证,等我长大还要很多很多天,这以前我们三人决不分开。
(选自舒婷《我儿子的一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