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表示方法。
2、 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二、课堂导学
探究一、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①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②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测出一些相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②测出一些不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取不同物质的物体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比较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① 测出两个体积不同木块的质量和体积;
② 测出两个体积不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
小铝块
大铝块
小木块
大木块
5、分析与交流
(1)比较1、2(或3、4)得:
①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________;
②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比值是 的,是一个___值,它跟质量、体积______ 。
(2)比较1、3(或2、4)得: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比值是_________的。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能跟____ 有关,
说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探究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 。 符号:“ ”。
2、密度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换算关系:1 g/cm3= kg/m3
1 kg/m3 = g/cm3
4、物理意义:例如: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的含义:
强调说明:
(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反映了物质的疏密程度。
三、课堂练习:
1、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ρ=m/V,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
A.密度是一样的 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2、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变形: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
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3、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一半,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_______。
4、 2.79g/cm3=__________kg/m3
1.0×103kg/m3=__________g/cm3
四、拓展训练:
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t,体积是 250dm3,求:⑴铝的密度为多少 kg/m3?合多少g/cm3?(2)它表示什么意义?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