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7 15: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课时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简要说明电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并会实际操作
(5)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建立正确的电流规律。
(2)通过学生关注“身边的电流值”,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并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电流表的使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教学难点】
双量程电流表的读数及电流表在探究实验中的实际使用
【教学方法】
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游戏
【教学器材】
多媒体,演示用自制电流表表盘读数教具,干电池若干、2.5V和3.8V小灯泡若干、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双量程电流表一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我们教室里的电灯为什么会亮起来?
生:因为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灯就会发光。
师:但是电流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用水流与电流进行形象化的类比。
当水流通过水轮机,就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若要使水轮机转动快一些,可以增大水流。与此类似,若要使小电扇的扇叶转动起来,就需要有电流通过,电流增大,电风扇转动得就更快。
(操作电风扇让学生感知)
由此说明了,电流是有大小的
新课教学:
(1)电流
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字母I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电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而命名的。)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通过台阶式直观的表现)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电流有大小,又知道了电流的单位,那么,我们就可以来关注“身边的电流值”了
(投影家用电器的图片,有的书上有,有的书上没有)
让学生比较这些用电器的电流大小,通过师生互动,明确要想更精确地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可以用电流表来测量。
(2)电流表
电路图符号:
(请同学们观察电流表并阅读使用说明,把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
学生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电流表?
②它有几个接线柱?
③哪些是正接线柱?哪些是负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和“0.6”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⑤当使用标有“一”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活动一:在了解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和双量程后,利用自制的电流表表盘读数教具进行互动读数。
使用电流表的注意点:(学生在对照使用规则的同时进行下图的连接)
①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若有偏差则要校零)
②决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因为电流表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③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若接反会造成指针反偏,可能损坏电流表)
④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所以使用时要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应该先试用大量程,如电流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更为精确)
3.探究活动:
使用电流表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附学生用探究学案)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是串联和并联,接下来我们先来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动手实验,将两个小灯泡串联,观察灯泡的亮暗变化)
对于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并说说猜想的依据。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电流会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电路中是后一个灯暗,已经被前面的灯消耗了一部分。
猜想二:电流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的电路中是后一个灯亮。
猜想三:电流会不变,因为我们的电路中两个灯是一样亮的。
【设计进行实验】
在学案上设计用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IA、IB、IC的电路图,并对应连接实物图(使用多媒体交互白板)。(见学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分析论证】
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
电流序号 IA / A IB / A IC / A


投影一组学生的记录表格,让学生讨论能否得出规律?
(在这里就是要学生自己纠正: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要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普遍规律。并且多次实验中还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让学生完善实验及记录表格。
(学生再动手实验,再让学生展示实验数据)
师:实验完成,请各组断开电路,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看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生:虽然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并不一样,但是每次所反映出来的电流规律是不变的,IA=IB=IC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①还可以测量多处的电流大小,看看是否也是这样的规律。
②还可以改变电池的节数,再测量多处的电流大小,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③还可以再串联一个小灯泡,测量多处的电流大小,看看是否也是这样的规
④你们在本次探究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而你又是怎样去解决的呢?
(学生也许会提到“导线不通”,“在未知电流的情况下,不知到如何去选择电流表的量程”“指针反偏”“读数时未正对刻度线”等等,可以利用师生互动式的小结形式)
附:教学反思
授课后,经过和诸多评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到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①自制教学用具并进行互动读数游戏,游戏中正向和逆向思维设计巧妙。
②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能有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
③整个探究过程的设计,“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不是由老师先告知,而是由学生在过程中感知出来,深刻体会“多次测量才能得到普遍规律”。
更了解到自己的多个不足之处:
①教学过程中过度的语言要推敲,使其更加精炼。
②探究活动的时间控制不精确,导致本应该成为最后亮点的【评估与交流】时间不足。
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当中走动过于频繁,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④授课时的语音过于“抑扬顿挫”,语调有时拖得过长,显得有些做作。
⑤下课铃声响过后,拖课了1分钟。
评课过程中,深刻让我体会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老师们指出的优缺点能够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另外,很多其他老师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也是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开始就进行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要用到电流表,所以就要去观察了解电流表的构造和读数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符合了国外教学提倡的方式: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就要去学习相应的知识。这种将“学以致用”反过来变成“用以致学”的学习方式,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要用,所以要学,顺理成章。
A
mA
μA
103
103
A
B
C
-
+
L1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