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
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一般特征:小学中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学习特征: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 ( https: / / www. / s wd=%E5%AD%A6%E4%B9%A0%E6%80%81%E5%BA%A6&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drARkuHT1PjRsuj01mh7B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Hf3nWfdrjT" \t "_blank ),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内容
这是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本科教学,希望通过引领学生接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青铜器年代久远,其造型、装饰、铭文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青铜器上的装饰独树一帜,本课通过设置故事、研究、探索、表现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青铜器纹饰艺术特点的认识,感受青铜器所蕴含的深刻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大致了解青铜器的知识,欣赏青铜器的造型美。学生由青铜器的形成、鼎盛、转变,了解青铜器的发展;继而了解、赏析青铜器形成由生活器物直至乐、兵、礼等的广泛应用,感受青铜器的造型之美。
过程方法:领略青铜瑰宝的纹饰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通过纹饰装饰的对比,展开对青铜器之饕餮纹的细致研究,以有趣的传说贯穿始终,加上对国宝青铜器的欣赏、感受,达成对饕餮纹的绘制尝试。
情感态度: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爱国情怀渗入其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加以展示及拓展,使得学生通过本课教学,能够爱上青铜器,爱上我们5000年的华夏文明。
重点:了解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其纹饰艺术。
难点:通过青铜器的纹饰艺术与文化研究、表现,领略其魅力并加以表现。
四、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教学ppt、范图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导入:
意图:采用情境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各位同学大家好,十几年前,刘老师去了趟四川旅游,没有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的壮丽风景给吸引,也没有对当地热情的人文民俗而感动,唯独给刘老师留下的至今都难以磨灭、刻骨的记忆是——(ppt 1)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走进博物馆的那一刻,就是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们来看——(ppt 2)商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当然这仅仅是博物馆里众多成列中的皮毛,你们知道这些器物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可能性较大,或许知道叫做“青铜器”,也有质疑)——“青铜器”(板书、ppt3)
教与学:
A段:初步了解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意图:进行文化传授,挖掘传统青铜器文化(历史、器形、纹饰),采用情绪互动的教学方法,达成学生的认知提升,以及对美术基本知识与理论、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我们知道铜器刚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犹如黄金般的土黄色,那么这些青铜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呢?
学生回答(可能性:挖出来的物件,时间久远~)
是的,因为埋在土里生锈了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而这些青铜器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向我们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任何事物,也都有他的形成、发展与消完(ppt 4)——青铜器的发展:我们中国的青铜器早在4000~5000年前就有了,也就相当于尧舜禹传说的时代。我们说华夏5000年文明,青铜器就是最好的见证。如果有玩三国的同学,一定对这些时间名词毫不陌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这就是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一直延续了1600多年的鼎盛。之后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大概在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铁器以及后来的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这些在生活、军事、祭祀等各个领域被大量而广泛应用的青铜器,除了达官贵人、公子小姐整理仪容等的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青铜器从生活走向了各个领域,就我们中国已经出土的青铜器,我们大致分类了一下——(ppt 5)青铜器的分类:食、酒、水、乐、兵、礼(稍作解释)
铺垫: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个方面的应用,这些精美的青铜器,从器形(也就是造型)上看,怎么样?
学生回答(可能性:很丰富,各式各样~~)
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板书——造型)
再细了看,用以装饰的纹饰又如何?
学生回答(可能性:漂亮、生动、丰富~~)
时代特征、神秘独特(板书——纹饰)
因为都是手工制作,所以任何一件青铜器都是唯一的,无论是他的造型,还是他的纹饰等等,当你发现有一样的,那么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件是仿的,或者两件都是仿的。
B段:了解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 ——饕餮纹
意图:本课教学侧重对饕餮纹的分析探索,教学设置师生互动,情绪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体验乐趣,产生兴趣。
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起细细品味这些神秘独特的青铜器的纹饰吧!——(ppt 6)青铜器的纹饰:我们将青铜器上的纹饰划分为——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
你们听过饕餮这个词语吗?(学生中有可能性)
那么,饕餮你认为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ppt 7)4、5千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我们知道成语“狼吞虎咽”是形容贪吃的样子,没有说“虎吞狼咽”的吧!狼在虎的前面,可见狼在吃的方面怎么样?(学生:非常贪吃)还有个成语“狼子野心”并没说到其他的兽类,说明狼的品行?(学生:很有野心等)——狼:贪吃、贪心
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
欣赏(ppt 8)后母戊司、毛公鼎、大克鼎——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民族;当时的“龙”可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民族的民族图腾。我们的国宝后母戊司、毛公鼎、大克鼎,在这些鼎上均有似狼这般兽面纹样的铸造。直至传说:龙生九子,将铸造镶刻在这些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样称作“饕餮纹”(板书)。
传说饕餮(ppt 9)——九龙子,每个都不成龙的形态,而且各有所长。五子“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十分凶残,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所以我们常见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一般都只有面部的纹样。(ppt 10-13)欣赏:青铜器及青铜器上的纹样。如我们所见,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周围,往往围绕着云纹,显然,饕餮神兽在天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看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
C段:青铜器上饕餮纹的构成形式探索归纳
意图:本环节进行技能探索及表现方法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做到导而有向,语言简洁、清楚、条理化,突破重、难点。
我们能从众多的器物上,一眼就辨认出饕餮纹的存在,可见饕餮纹是有共同的构成特征的——(ppt 14)饕餮纹是对称的图形,以鼻梁为中轴,左右对称排列,面部三道排列,中间道是饕餮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两侧有耳,上一道是角,下一道是鼻,通常没有下颚。
把握了这样的特征,老师今天也试试看,画出我的饕餮。(教师示范)
六、作业布置:青铜器上饕餮纹的构成形式尝试创作
意图:鼓励学生创作,将情绪推进,使得欣赏理解付诸行动,自由表现,快乐学习。
同学们,你们也试试看,将你们的饕餮神兽表现出来吧!(学生作业)
要求:饕餮纹饰排列方式,大胆设想,体现任何一件青铜器都是唯一的独特性。
展示、评价
意图: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有获得感、成就感。
将学生作品黏贴展示于青铜器“鼎”上,成为“鼎”纹样的一部分。
八、教学总结及拓展
意图: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情感渗入及延展。
传说“禹造九鼎”——夏大禹令施黯铜铸九鼎,分别代表华夏九州,历经多年之后,一连九天大白天也能看见太白星在天上闪耀,施黯来报,九鼎铸成,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是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青铜器鉴证了悠悠5000年的华夏文明,5000年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了解、挖掘,我们将我们的饕餮纹镶造在这九鼎之上,所谓——“一言九鼎”,这也是我们的一份承诺:继承历史、开创新河!
青铜器的纹饰还有“夔龙纹、凤鸟纹”,之后我们将一起继续研究。
结束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青铜器
②造型
↗饕餮纹 →
鼻(中轴)
③纹饰 →夔龙纹
↘凤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