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跑 游戏
—— 一年级快速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这一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的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上课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沿直线跑
游戏:开火车跑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
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流程:
活跃情绪阶段
1、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①立正 ②稍息
3、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伴)进行。
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的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
4、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
5、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
6、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草地”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
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绿草地上’,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前学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草地”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合作、自主创新阶段
1、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
2、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
3、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跑。
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的车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
4、组织学生放“风筝”。
5、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
6、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
7、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
8、组织开“火车”跑游戏。
9、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
1、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伴)。
2、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道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
3、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在观摩本课之后,让我深深感觉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年,但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把学生看成是任你打制的“木桩”。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2、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是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3、 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运动,也是高度思维的过程。
体育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身体完成动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高度思维的过程,伴有大量的认知活动。例如本课中“脚前掌”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贴一贴、相互贴来认识运动肢体的部位,从而纠正脚尖就是脚前掌的错误概念。学生通过各种运动体验,会使他们知觉敏锐、观察准确,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游戏教学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游戏活动是重要的体育活动形式之一,对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模仿性、故事性游戏最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本课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抱团”、“开火车”、“开汽车”等小游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枯燥的教材——直线跑。在游戏的规则约束下,培养学生自觉最守纪律、爱护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还培养他们勇敢、机智、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
2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