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华城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海华城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2 22: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海华城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12.04.18
分数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
(温馨提醒:选择题请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一、语文基础知识(28分)
(一)1、请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内容(20分,每格1分)
①、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②、江间波浪兼天涌, 。 《秋兴八首(其一)》
③、 ,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其三)》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⑤、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⑥、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此日六军同驻马, 。《马嵬》
⑦、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寡人之于国也》
⑧、故木受绳则直, ,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
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过秦论》
⑩、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二)、请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8分,每题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馈(kuì)广袤(mào)令人目眩(xuán)
B.怪诞(yán) 畏葸(xǐ)? 辽阔无垠(yín)
C.崭(zhǎn)新? 搁(ɡē)置? 撒手人寰(huán)
D.夙(shù)望? 杜撰(zhuàn)? 配合默契(qì)
3、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爪子和牙齿。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现在则专指黄金。
B.金秋时节的“天下泉城”济南,泉水涌动,景色宜人,彰显了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
C.围绕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主题,世界旅游组织呼吁动员全球的政界、公众、旅游企业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生物,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D.“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象征。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3分)

7、“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8、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三、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阅读(18分)
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用原文词语填空。(4分)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 、 。但这三者当中, 是最重要的。
(2)上面不同的表述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4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11、请简述宝黛“共读西厢”的故事(约100字)。(5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5题。(18分)
祝福(节选)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2、请根据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动物游戏之谜(节选)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13、第5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分)
14、在第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师说(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5、选出下面句子中“师?”为名词的句子(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吾从而师之 D. 吾师道也
16、选出下面句子中“而”表示假设关系连词的句子(2分)?
A.择师而教之 B.惑而不从师
C. 小学而大遗 D.则群聚而笑之
17、选出下面句子中形容词作意动用法的句子(2分)
A.小学而大遗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而耻学于师 D. 惑而不从师
18、选出下面句子中为省略句的句子(2分)?
A.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C.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19、请从下面寓言故事中提取一个符合寓意的观点。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如果你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的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点负担,却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这张驴皮!”

六、作文(70分) 作文纸另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1-2012学年尤溪文公高级中学
高一下学期半期考 语文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28分)
(一)1、请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内容(20分,每格1分)
①、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②、江间波浪兼天涌, 。 《秋兴八首(其一)》
③、 ,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其三)》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⑤、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⑥、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此日六军同驻马, 。《马嵬》
⑦、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寡人之于国也》
⑧、故木受绳则直, ,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
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 。《过秦论》
⑩、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选择题请填在下面表格,第10题5分,其他题2分。
题号
2
3
4
5
10
15
16
17
18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6分,每小题3分)
6、
7、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8、①

三、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阅读(18分)
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1)、用原文词语填空。 、 、 。 是最重要的。(4分)
(2) (4分)?
11、请简述宝黛“共读西厢”的故事(约100字)。(5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5题。(18分)
12、请根据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13、第5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分)

14、在第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19、请从下面寓言故事中提取一个符合寓意的观点。

六、作文(70分) 20、请按要求写作文 作文纸见背面
高一下学期半期考 语文试卷
2012.04.10
分数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语文基础知识(28分)
(一)1、请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内容(20分,每格1分)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③、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其三)》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⑤、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
⑦、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⑧、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⑩、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二)、请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8分,每题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馈(kuì)广袤(mào)令人目眩(xuán)
B.怪诞(yán) 畏葸(xǐ)? 辽阔无垠(yín)
C.崭(zhǎn)新? 搁(ɡē)置? 撒手人寰(huán)
D.夙(shù)望? 杜撰(zhuàn)? 配合默契(qì)
【参考答案】C A.眩:xuàn;B.诞:dàn;D.夙:sù。
3、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爪子和牙齿。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
【参考答案】D 经传:经文和传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现在则专指黄金。
B.金秋时节的“天下泉城”济南,泉水涌动,景色宜人,彰显了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
C.围绕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主题,世界旅游组织呼吁动员全球的政界、公众、旅游企业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生物,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D.“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
【参考答案】B A反引号应在括号前;C“旅游与生物多样性”加引号;D“他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象征。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参考答案】D “欧阳修”为“苏轼”。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6分) 详见教师版《三维设计》P42,全诗赏析附后。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
7、“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担心君王被奸邪蒙蔽,担心自己不被任用。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紫色处各1分
8、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参考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参考答案】(陈涉)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像声音一样地响应,像云朵一样地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
三、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阅读(18分)
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详见《论语——精编高考实战演练题》P27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用原文词语填空。(4分)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 、 。但这三者当中, 是最重要的。
【参考答案】食、兵、信,信。 每答对一处得1分
(2)上面不同的表述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4分)??
【参考答案】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答对三处得4分,两处得2分,一处得1分。
附三则译文和评析
【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评析】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参考答案】A E A 说反了,E黛玉住在潇湘馆。
11、请简述宝黛“共读西厢”的故事(约100字)。(5分)



【参考答案】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1分)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1分)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1分)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1分)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1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5题。(18分)
祝福(节选)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2、请根据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详见教师版《三维设计》P14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初到鲁镇时,境遇不佳,仍可看到在她身上青春的活力。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极度悲伤,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第三处显示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濒于死亡。(3分)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朴实、善良、顽强,但却被封建制度所吞噬。(2分)
动物游戏之谜(节选)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13、第5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分)详见教师版《三维设计》P117
【参考答案】分类别
14、在第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和比喻(2分),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说得具体生动,增强了文章的通俗性和趣味性。(2分)
师说(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5、选出下面句子中“师?”为名词的句子(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吾从而师之
D. 吾师道也
【参考答案】A名词,老师。B动词,从师,求学;C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词作动词,学习。
16、选出下面句子中“而”表示假设关系连词的句子(2分)?
A.择师而教之
B.惑而不从师
C. 小学而大遗
D.则群聚而笑之
【参考答案】B连词,表假设。 A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修饰。
17、选出下面句子中形容词作意动用法的句子(2分)
A.小学而大遗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而耻学于师
D. 惑而不从师
【参考答案】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A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D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8、选出下面句子中为省略句的句子(2分)?
A.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C.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参考答案】A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B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C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也,表判断,判断句。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19、请从下面寓言故事中提取一个符合寓意的观点。详见教师版《三维设计》P123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如果你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的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点负担,却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这张驴皮!”

【参考答案】以下四点,任答一点即可。①唇亡齿寒;②助人者自助;③合作双赢;④分担是一种美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