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共4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共4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2:34: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0张PPT)
《约翰·克利斯朵夫》开篇第一句,
A:江流滚滚,震动了房屋后墙。
B:屋后江河咆哮,向上涌动。
C: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
哪句更佳?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主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
“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赤子”就是刚出生的婴儿,赤子之心顾名思义就是指婴儿的心,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块白板,不带任何杂质,我们常以赤子之心比喻一个人纯净的心灵。傅雷将“赤子之心”的内涵更加延伸开来,他说“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这个爱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根据傅雷的解释,这一系列的词汇当中,最重要两个,一个是“纯洁”,一个是“真诚”。因此,“赤子之心”可以说是《傅雷家书》的本质思想。
一、赤子傅雷
4岁那年,父亲为乡绅陷害入狱,含冤未得昭雪,抑郁而死。其母为营救丈夫而四处奔走。以致无暇照料孩子,四死其三,只有傅雷一人侥幸生存下来。巨大的悲痛从心理上摧毁了母亲,致使她对傅雷存着一种病态期望:“希望他出人头地,为父亲沉冤昭雪。”她从此以一种极端方式督促傅雷学习。
有一次,傅雷在家念书时睡着了。忽然,他从烧灼的疼痛中惊醒,低头一看,母亲竟拿着蜡烛,让流下的蜡泪淌在自己肚子上。“我的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在这种残酷方式下磨炼出来的傅雷,养成了为人做事极端刚烈认真的性格。
“他这个人做事,极其顶真。”钢琴家傅聪如此评说父亲傅雷。
家里热水瓶把手必须一律朝右摆放,倒光了水的空瓶必须放置排尾,灌开水时,也必须从排尾灌起;
一、赤子傅雷
傅雷也承认自己“过于严苛”:“提到学术、艺术,我只认识真理,心目中从来没有朋友或家人亲属的地位。”
这一点,朋友杨绛十分明了。一次杨绛译了篇散文,傅雷称赞了几句,杨绛以为这是客套话,照例一番谦辞,傅雷强忍了一会,最后还是沉脸发作了:“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杨绛还在怀念傅雷的文章中讲过一事:1954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讨论翻译问题,傅雷提了份书面意见。他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但他似乎忘了,这些例句都是有主人的。因此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
傅雷内兄朱人秀说过这样一段话:“傅雷性格刚直,看不入眼的事,就要讲;看不惯的人,就合不来。
傅雷一生,翻译过33本名著。
他的译本,除了人名有点洋味外,文章本身几乎看不出翻译痕迹。
“既展现了原作之神,又展现了中文之美。”
傅雷有本《国语大辞典》,译到外文成语或俗话时,
他一定会在辞典中寻找妥帖的成语俗话来匹配。
他还给自己订了规矩:每日进度不超过千字。
“这样的一千字,不说字字珠玑,至少每个字都站得住。”
译完之后,他还要逐字逐句细细爬梳。
“一句话翻得不好,十年都会耿耿于怀。”
以至于法国人说:“再也没人能把我们的名著翻译得如此传神。”
因为这么“顶真”,傅雷成了一代翻译巨匠。
也因为这么“顶真”,傅雷58岁就自杀而亡。
一、赤子傅雷
二、幼时傅聪
在家闭门不出的傅雷,一边专注于翻译,一边专注于教育孩子。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傅雷苛严之极。
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吃饭,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站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说话时决不能将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
有一次,傅聪一事做得不对,傅雷抡起蚊香盘就猛地砸了过去。击中傅聪的鼻梁,顿时血流如注。傅聪鼻梁上,从此留下一道疤痕。两孩子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只有当父亲出门后,才敢大声笑闹。
二、幼时傅聪
“我是你的舵工,责任最大。”
傅雷曾对儿子傅聪这样说。如此严苛,是希望子有所成就。傅雷本想让儿子学画,但傅聪没兴趣。“傅聪3岁至4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他就安安静静地听着,久了也不会吵闹。”傅雷两口子就卖掉首饰,买回一家钢琴。“他7岁半,让他开始学钢琴的。”练琴枯燥,傅聪时不时就会偷懒,比如,一边弹奏一边偷看《水浒》。因此而屡遭傅雷修理:“爸爸打得我真痛啊。”
1955年,傅聪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夺得了唯一的“玛祖卡”最佳奖。一举震惊世界乐坛,被誉为“钢琴诗人”。
“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金庸
三、《傅雷家书》
一部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1966年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傅聪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约50张唱片。
他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四十七年,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
一个出色的儿子
目录
不是前言的前言 傅聪的家信
傅雷夫妇给孩子的信
  一九五四年[四十一通]
  一九五五年[十五通]
  一九五六年[二十一通]
  一九五七年[十二通]
  一九五八年[三通]
  一九五九年[二通]
  一九六〇年[十九通]
  一九六一年[二十七通]
  一九六二年[二十二通]
  一九六三年[十三通]
  一九六四年[七通]
  一九六五年[十三通]
  一九六六年[五通]
代跋 读家书,想傅雷
1961年的傅雷
1961年的傅雷
1957年,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傅雷被打成“右派” 。
“文化大革命中”,傅雷又遭受残酷迫害。
1966年9月3日凌晨,他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愤自尽,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写信之目的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把儿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
作品内容
1、艺术(对文学、绘画、音乐的探讨)
2、做人礼节(人际交往、恋爱婚姻)
3、读书求学
4、情绪处理
5、生活细节
三、《傅雷家书》
①生活上的引导
《傅雷家书》充满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怀,爱子之情,溢于言表。傅雷从穿着到待人接物、从起居到业余爱好、从心情到思想、从恋爱到理财、从学习到工作几乎都过问指点,使远在国外的儿子在自己的教诲与引导下成长。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关注傅聪的文明礼仪与习惯养成,要求他从生活日常小事做起,可谓无微不至。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954年8月16日(节选)
他关注儿子求学在外的时间安排,希望傅聪知轻重缓急,多思考调整,重及时实行。
“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去,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1954年4月7日(节选)
关于感情,他引导儿子理清纷乱的心绪,明确当下生活的重点和爱情应在人生中所占的位置,以帮助儿子合理支配时间和精力。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我想你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是Bach[巴赫],Beethoven[贝多芬],Chopin[萧邦]等等第一,爱人第二。既然如此,你目前所能支配的精力与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你说是不是?可惜你没有早学好写作的技术,否则过剩的感情就可用写作(乐曲)来发泄,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
——1954年3月24日(节选)
②处事上的规劝
傅雷曾反复向傅聪强调:“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在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中,品格教育是一以贯之的重点。
他教导儿子说话要当心,要注意与人交流的界限和言语表达的分寸。
“一个成了名的艺术家,处处要当心,无意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呢!也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几句话千万要牢记。”
——1957年10月7日(节选)
(一)丰厚的家训智慧——为学之道
一、端正学习态度
(一)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应该学会淡泊名利。
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二)制定学习计划
(三)谦虚
在1954年9月4日信中写到:“你的批评精神越来越强,没有被人捧得‘忘其所以’”;同年10月12日信中也写到:“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
(四)认真
(一)丰厚的家训智慧——为学之道
二、学会自我批评
(一)学会自省
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应该学会淡泊名利。
(二)将自我批评付诸行动
“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和感觉,能更加正确地看待自己。然而,自我批评并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还应该付诸实际行动,不断剖析和完善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批评的同时,不能产生任何自卑情绪,否则只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三)胜不骄,败不馁
(四)
(一)丰厚的家训智慧——为学之道
三、劳逸结合
(一)指合理分配时间
(二)指工作、学习之余要有适当的时间休息。
(二)丰厚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
傅雷的教育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二)丰厚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
一、品质教育
(一)做一个讲规矩、懂礼仪的人
“进门要把丝围巾和大衣一通脱下,手不要放进衣服口袋里”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
(二) 做一个意志坚定(坚强)的人
傅雷在1955年1月26日信中写到:“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事变,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1957年3月18日傅雷在信中提到:“自己先要锻炼得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
(二)丰厚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
一、品质教育
(三)做一个心地善良,正直的人
傅雷在1955年5月11日信中提到:“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了”。
(二)丰厚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一)自豪自尊的民族情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荣辱有关;个人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
(二) 落到实处的爱国情
“一个人仅仅只有爱同胞的想法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实质上的帮助”,“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为了给祖国音乐的发展寻找更适合的途径,他一再嘱托傅聪要在家信中多多地介绍波兰、伦敦等外国音乐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傅雷还把傅聪写的这部分内容专门抄录下来,汇编成专栏,让国内的音乐爱好者、学习者、研究者参照借鉴。
(二)丰厚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
三、赤子之心
(一)怀抱“赤子之心”做人
。当傅聪想辞别杰维茨基教授去别处学习,却不知从何说起,写信争求父亲意见时,傅雷给傅聪的建议是拿出勇气,向老师完全坦诚。他在信中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生疑;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二)怀抱“赤子之心”做艺术
傅雷1955年1月26日语:“赤子孤独了,会创造出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就不会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就不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三)丰厚的家训智慧——为生之道
(一)人生没有苦闷、矛盾,就不会进步
1955年1月26日信中写到:“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二)挫折的意义是双重的,应冷静而客观地对待
巴尔扎克说:“社会踩不死你,就跪在你面前。”傅雷多次告诫傅聪“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琼浆。”
(三)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
傅雷说:“人的发展是波浪式的,低潮过后还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转,也许是‘柳暗花明又ー村,又是一个新天地。’”
(四)丰厚的家训智慧——交往之道
(一)恋爱:尽量克制感情,不要盲目恋爱
(二)结婚:夫妻要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和温和的感情才能长久
不能为了艺术而疏忽妻子和家庭
(五)丰厚的家训智慧——理财之道
(一)对家庭经济应做好计划和安排,才能避免捉襟见肘,甚至陷入财政危机
衣食住行的固定开支,每月要多少,零用要多少,以量入为出的原则全面做一个计划。
(二)开源不如节流,希望儿子节约,别乱花钱
老话说得好:开源不如节流。我们的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若一手来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的。
(三)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生活有条理,收支相抵而略有剩余。
做人方面:始终告诫儿子要先做好一个“人”,“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才做钢琴家”。并且傅雷时刻告诫儿子不要忘记祖国。
读书求学方面:傅雷在书信里不断跟儿子探讨音乐艺术,督促他不断长进, 攀登学问、音乐新高峰,儿子取得成功时,叮嘱戒骄戒躁。儿子意志消沉时,安慰鼓励儿子。
在感情处理方面:傅雷告诫儿子要尽量克制感情,不要盲目恋爱。当儿子结婚后,告诉儿子夫妻要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和温和的感情才能长久。傅雷先生还提醒儿子,不能为了艺术而疏忽妻子和家庭。
在生活细节和人际交往方面,培养傅聪细致严谨、一 丝不苟的作风。反复叮嘱儿子花钱不能大手大脚,要学习理财;他更加嘱咐儿子,教养体现在细节。
教子之道——生活细节
还有一件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位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式。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教子之道——人际交往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3.艺术上的惺惺相惜
傅聪接受郭宇宽采访时表示:“我喜欢的是爸爸讲艺术讲人生……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傅雷家书》中有大量父子俩的艺术对谈,他们惺惺相惜,一同谈论西方的艺术理论,分享彼此的艺术体验。
“因你对一切艺术很感兴趣,可以一读丹纳之《艺术哲学》。这本书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美学理论很多,但此理论极为有益),并且是本艺术史通论,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1960年10月21日(节选)
3.艺术上的惺惺相惜
家书中也提及许多中国文化元素,比如谈及《长恨歌》与《琵琶行》时,傅雷与傅聪探讨了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理解。
“上星期我替恩德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 [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 [休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 [明确起音],声势雄壮。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王的nobleness [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
——1954年7月28日(节选)
傅雷还为儿子千里迢迢寄上画册、字帖、拓片,并详加解说,积极地以中国的文化精华予以熏陶。他以自己的艺术文化积淀引导儿子尝试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推动傅聪走向走入更高更美的更多元化的艺术审美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