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目标:
①通过史料,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及资产阶级在不同时期的诉求,感悟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②建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相互关联;
③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壹
贰
叁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兴起
目录
文艺复兴
贰
启蒙运动
壹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一)含义:
文艺复习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英、法、德意志等地。
材料: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复”,学习和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口号)
“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本质)
文艺复兴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一::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经济原因: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文化基础: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三:定居于富裕城市中的的人有不少博学多识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同时,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富给予这些人极大的帮助。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人才因素: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是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材料四: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对于黑死病的根源,但基督教徒从未放弃他们的解释:“这是对这个充满罪恶的时代的惩罚”。
思想因素: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二)背景:
一、文艺复兴
材料五: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 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 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法国医生乔利亚克采取了出血疗法,为“黑死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医生们还总结预防措施,比如消毒通风,多吃水果。
直接原因:
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一、文艺复兴
(三)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文化---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精神内核: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与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
(五)成就:
一、文艺复兴
1.文学方面: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五)成就:
一、文艺复兴
2.艺术方面: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作品虽然表现宗教题材,但展现人性之美,体现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六)扩展:
1.时间:
15 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拓展到欧洲各地。
2.代表:
文艺复兴后期杰出代表--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探究:文艺复兴运动中心为什么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西欧?
一、文艺复兴
①仍局限于宗教内容,影响也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 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②解放了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七)影响: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1、为什么文艺复兴要打着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
知识拓展
2、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你能谈谈他们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吗?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反对天主教会禁欲苦行,但并未放弃天主教,不反对信仰上帝,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一、文艺复兴
1.但丁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据此可知但丁
A.批判宗教神学信仰
B.反对教会集权和腐败
C.主张君权高于教权
D.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
B【详解】从材料中的“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可知但丁反对天主教会集权,抨击教会腐败,B正确。但丁批判罗马教会,但不等于批判宗教神学信仰,A错误。宗教改革主张君权高于教权,但丁属于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错误。分权与制衡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错误。
点睛:本题还可用排除法解答。但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其主张不能超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范围,排除CD。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腐败,但不影响他们还是信仰宗教和上帝的,排除A。
2.意大利人乔托(1266—1337年)的壁画《哀悼基督》虽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这里的“时代精神”是
A.神秘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B【详解】由材料中的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乔托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材料“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表明,乔托力图通过对宗教人物和事件的刻画来反映现实人物和世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B正确;神秘主义是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A排除;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得到传播的,C排除;理性主义18世纪晚期在欧洲得到传播,D排除。故选B。
3.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和艺术家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这表明文艺复兴
A.全面复制希腊的古典文化 B.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C.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D.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详解】根据“学者和艺术家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可得出,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B项正确;AD项太绝对,排除;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
4.《巨人传》写到: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期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详解】文艺复兴运动中发现了人,兴起了人文主义的思潮,题干中的描述反映了人文主义重视人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因此,本题选择A。
5.《十日谈》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然驳斥:“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该故事
A.揭露教会虚伪,批判教会神权 B.提倡人类平等,批判封建等级
C.肯定自然欲望,反对禁欲主义 D.提倡法制理性,反对君主专制
B【详解】根据“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可知,体现出提倡人生而平等,批判封建等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批判教会神权、反对禁欲主义、提倡法制理性等信息,排除ACD。
6.拉丁语是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14世纪初期,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到16世纪,除意大利之外,拉丁语和俗语之争在法国和英国也陆续发生,如1539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以法语取代拉丁语。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在西欧的扩展 B.拉丁语被俗语彻底取代
C.法围的王权战胜了教权 D.文艺复兴核心发生变化
A
7.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B【详解】文艺复兴继承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体现了古为今用,A错误;文艺复兴本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只体现了对古代文艺的复兴,没有看到新文艺的新生,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B正确;材料强调是没有突出时代特征,不是强调有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C错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没有说明能不能体现时代特征,排除D。
8.在中古时期封建割据和教会的影响下,国家并无主权而言。而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首先提出了王权高于教权、政教分离、民族统一等主张。这些主张源于 ( )
A.主权国家的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底层民众的呼声 D.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强有力的国家作为后盾,要求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的主张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故B正确。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主权国家仍在形成之中,故排除A。文艺复兴运动主要集中于上层知识分子群体,故排除C。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故排除D。
9.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文艺复兴 ( )
A.使人和神的地位发生变化
B.让人们有了真正现世生活
C.第一次把人放到社会中心
D.反对神的存在,追求自由
A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所以使欧洲人从“为了信仰而生活”转变为“为了生活而信仰”,体现出人和神的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B项说法夸大了文艺复兴的作用,排除;古希腊智者运动最早把人放到社会中心,故排除C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反对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
10.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对人的信任、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这表明文艺复兴 ( )
A.主张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
B.借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C.主张宗教信仰与理性联系
D.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B 据材料“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对人的信任、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的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排除A项;理性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宗教内容与古典文化相结合,未涉及自然的人性和欲望,排除D项。
11.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的文化。这种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给文艺复兴运动以一种艺术光辉……另一方面,这种个人主义又确实从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的一切丑恶的方面。”材料主要表明 ( )
A.个人主义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B.文艺复兴最早提出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C.个人主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D.文艺复兴带来了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
C 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也带来了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体现了个人主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故C项正确,D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错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产生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
1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 )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
C.以神圣主义为文艺核心
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B 材料“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表明当时的文人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故选B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对现世生活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故排除C项。材料“完全世俗、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表明系统条理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
贰
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
(一)背景
1.经济:
3.思想:
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2.政治:
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尖锐。
4.导火索: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即因信称义。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⑤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
二、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1.序幕:
2.内容: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促进了西欧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为以后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宗教改革
(四)结果:
1.德国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路德派新教,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2.西欧其他国家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五)影响:
13.马丁 路德认为,人只要有信仰,无需任何人代为祈祷或作为中介主持圣礼,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据此可知,马丁 路德( )
A.倡导信仰得救 B.主张权利平等
C.肯定人的价值 D.简化教会仪式
A【详解】材料中的“人只要有信仰”“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表明,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不能说明,排除。故选A项。
14.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A 点评 先定对是宗教改革时期由约翰 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宗教改革中“先定论“没有与“因信称义“得到新教各教派普遍的接受,因为其中包含极端思想,否定人的自由选择,所以在整个基督教中一直处于争议当中
15.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也是自由的……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因此在物质方面……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 )
A.主张信仰自由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B 材料“在物质方面……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表明路德提出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否定教皇权威,故选B项。
16.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A 材料“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项正确。B、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直接地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D 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
叁
近代科学的兴起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3.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一)时间:
16—17世纪。
(二)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表现: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意义:
18.对经典力学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有( )
①伽利略②牛顿③普朗克④爱因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详解】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故①正确,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故②正确,故A正确;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故③④不符合题意,BCD排除。
19.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这说明 ( )
A.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B.否定上帝存在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C.“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的价值与意义
D.天文观测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手段
A 依据材料“《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可知,科学在与神学的斗争中艰难发展,A项正确。科学发展并不排斥宗教,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排除B项。“日心说”否定的是“地心说”,宗教在今天仍有价值与意义,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0.论及牛顿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学者指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围。”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
B.牛顿定理对其他自然科学的深刻影响
C.牛顿科学精神对启蒙运动的促进作用
D.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创立奠定理论基础
C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对思想领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受到牛顿物理学成就的影响,C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牛顿物理学成就对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对论的影响,排除B、D。
21.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D 材料中“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等信息说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正确。
2伏尔泰说:“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由此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 ( )
A.标志着人文主义兴起
B.完全否定了天主教的合理性
C.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
D.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和发展
D 材料中“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等信息说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正确。
四
启蒙运动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理性主义——不依赖外界权威,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四、启蒙运动
(一)含义
启蒙思想:从人的思想权威下,解放出来!
四、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二)背景:
经济基础: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
科学基础:
思想基础:
四、启蒙运动
(二)背景:
材料一: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经济基础:
17、18世纪资本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四、启蒙运动
(二)背景: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科学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四、启蒙运动
(二)背景:
材料三: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霍布斯
洛克(英)
1.伏尔泰: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
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利,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着的力量。 ——孟德斯鸠
2.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约平衡、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卢梭:
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人民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受特权。
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卢梭
德国文学家歌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英国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马克思:“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
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5.德国康德(集大成者):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自由即自律。 ——康德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旗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四、启蒙运动
(三)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阶段 国家 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17世纪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建立契约国家,主张君主专制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洛克 驳斥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分权 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
18世纪 (鼎盛) 法国 伏尔泰 批判专制、教会,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19世纪 (扩展) 英国 亚当 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的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影 响
材料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
—— (美)托马斯·潘恩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法)《人权宣言》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
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
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材料三: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主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 药、投宝方而生乎 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邹容《革命军》1903年
23.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
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类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的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天赋人权以及自由平等这些思想反映在当时的文学、艺术和政治上。启蒙运动主张建立既保障人的自由又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制社会,改善了过去人文主义过于强调个人私欲的缺陷,这是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24.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
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
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 。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因此所列选项都正确,选择D项。
25.这是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新思想几乎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而在政治上他们开始质疑长久以来的君主制,通常将政府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这就逐步构成了对当时政治秩序观念的挑战。这一时代大致于
A.15、16世纪 B.17、18世纪
C.18、19世纪 D.19、20世纪
B【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可知,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社会契约思想,这与启蒙运动相符,而它出现于17、18世纪,故选B。A时期,启蒙运动尚未开始。C和D不符合启蒙运动发生的时间。
26.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以人为本 D.三权分立
D【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思想,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7.卢梭说:“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卢梭在此
A.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 B.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C.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D.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
B【详解】根据“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可知,卢梭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人的感性,反对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B;材料反映卢梭反对理性至上,并非赞赏理性,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28.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A 伏尔泰称赞牛顿以及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反映了伏尔泰希望借助自然科学来宣传启蒙思想中的理性学说,故A项正确。伏尔泰于1778年去世,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故B项错误。伏尔泰只是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并不意味着启蒙思想就是来源于科学,故C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他出版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的目的是宣传理性学说,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是此举的客观影响,故D项错误。
29.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这主要由于启蒙运动 ( )
A.确立了工业文明新体制
B.助推资产阶级革命开展
C.排斥封建神学和基督教
D.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
D 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建立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把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故D项正确;启蒙运动爆发时,工业文明尚未出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作为“现代性的真正开端”,主要是指对于人的价值的认识,而不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思想束缚,但并不排斥基督教,排除C项。
30.“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 ( )
A.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
B.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
C.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
D.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D 材料强调“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即以“理性”为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倡导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故选D项。
31.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 )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C 依据题干“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对中国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即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故C项正确。三者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科学态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异 时间
核心思想
斗争矛头
内容
影响
同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人文主义
信仰自由
理性主义
天主教神权
教会特权
专制王权和教会特权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