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5: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3、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刻画人物方法。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等职。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草率( ) 生疏( ) 商酌 ( )
恳切 ( ) 譬如( ) 朦胧 (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 )
诲人不倦 ( ) 鞠躬尽瘁 ( ) 颠沛流离 ( )
shuài
shū
zhuó
kěn

lóng
zhuì

tuǒ
huì
cuì
pèi
词语解释
(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
(3)商量斟酌。( )
(4)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
草率
不耻下问
商酌
鞠躬尽瘁
颠沛流离
拖沓
释题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篇课文的题目和学过的那篇课文题目很像?
叶圣陶先生
写作对象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二三事
片段
课文解读
1、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并指出其作用。
凡是同......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宽厚待人。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小型会上发言。
以上说......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因此,我常常......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总结上文
中心句,总领
过渡,承上启下
段首中心句
过渡,承上启下
段首中心句,过渡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课文解读
叶圣陶先生除夕去世,作者想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作为对叶圣陶
先生的纪念。
作者主要选择了一些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的一些日常小事来表现叶
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文章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品行?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来进行说明。
课文解读
第3段
修改文章
第4段
送客
第5段
复信
第6段
写话重风格
第7段
文风重简洁
第8段
写作求完美
待人宽
律己严
课文解读
4、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待人宽
送客(4)
修改文章(3)
复信(5)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话重风格(6)
文风重简洁(7)
写作求完美(8)
律己严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1)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2)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9)
课文解读
5.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
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从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
语文学家;
从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
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6、作者为什么说在立德这一方面,叶先生总排列在最前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文解读
因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既是
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
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赞美之情。
7、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课文解读
“写话”与“简洁”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写话”。
8、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
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课文解读
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而从现实看,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是: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应简偏偏要繁,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本质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9、本文多次引用儒家用语来衡量、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品性,
你认为是否合适?
课文解读
合适。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
有未能的,叶圣陶先生却
偏偏做到了。
引用,然后加以对比,突出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正心修身的具体要求。
叶圣陶先生做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此表达叶
圣陶先生”律己“的品质可贵。
课文解读
10、叶圣陶先生主张“写话”,你认为作者张中行在写这篇文
章的时候做到了吗?
本文就有这样的“写话”风格。
作者在列举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小事时就用这种口语化的、娓娓道来
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
贵的精神风貌。
作者为了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质,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写法探究
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法,亦称小中见大法,或称小题大作法。即文章作品中,
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
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
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
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以小见大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以揭示重大主题。
二是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
莫怀戚《散步》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就是“写话”,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看看你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板书设计
待人宽
送客
修改文章
复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律己严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