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5: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铭文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难点)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重点)
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诫之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等名篇。
作者
据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折腾的搬了三次家。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如行云流水般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陋室也因之而名闻天下。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调( )素琴
案牍( ) 西蜀( )
xīn
hén
hónɡ rú
tiáo

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shǔ
听读课文,感受节奏
读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自由练习诵读
感受节奏之美
陋室铭
.
.
.
.
.
.
.
.
.
押韵
读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交流
结合课下注释
翻译课文
读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课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神异了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读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课文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就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文中哪句话是统领全篇上午主旨句?
2、作者是怎样引出主旨句的?
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陋室不陋的?
4、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借“陋室”表现了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小组合作,研读赏析
研读赏析
1、文中哪句话是统领全篇上午主旨句?
2、作者是怎样引出主旨句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起兴、比喻、类比
研读赏析
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陋室不陋的?
交往人物——不同凡俗
陋室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环境——清幽宁静
研读赏析
4、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
②画龙点晴,总结全文;
③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逼相呼应;
④用反问突出文章主旨。
①引用古圣贤之言证明陋室不陋;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借“陋室”表现了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种客观事物,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情景表演 假设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
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满青苔,遍地荒草,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多么幽雅,怎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骄傲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清贫又空虚,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不屑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合作约3分钟)
在贫困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背诵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斯是陋室, 。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
孔子云: ?
课堂小结:
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作业布置: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以下任选一题,写在练笔本上。
1、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了作者托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1)为自己要仿写的短文选定所托之物,如“粉笔”、“蜡烛”、“梅花” “竹子”等;
(2)语言要简练,准确。
(3)主题要明确,能够表达自己的志向。
下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