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课 题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2.能主动探究寻找证据,用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面包、饼干、白菜、香肠、猪肉等常见食物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探索: 1.老师出示一封信件的照片,前段时间老师收到朋友——一位科学老师,寄来的一封信件,打开一看,这是一封无字信件,老师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师出示神秘信件,谁能帮老师解读信件? 2.老师拿出神秘药水,将其喷洒在白纸上,信的内容“三角形”显示出来。 3.聚焦问题:白纸上怎么会有看不见的字,为什么在一种药水的作用下就显示出来了?写字的材料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 4.揭题:这跟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有关系。(板书:米饭) 二、品味米饭: 1、展示米饭的图片,要求每位同学都仔细品尝,请同学边品记录味道。 提要求:(1)先舔一舔,用心感受其味道。 (2)再嚼一嚼(1分钟),用心感受其味道。 (3)猜一猜变味的原因。 2.提出问题:米饭是糖吗?(预测:不是,一开始并没有甜味) 研讨:引发思考:那为什么米饭慢慢嚼产生了甜味呢? 推测一、米饭是糖吗? 把糖放进嘴里能立即尝到甜味,时间长了反而觉得不怎么甜了。 如果米饭是糖的,也应该一开始就尝到甜味。但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才出现甜味,而且还慢慢地甜起来。 推测一不成立,米饭不是糖 推测二、通过咀嚼把米饭中的糖分挤压出来了 如果推测成立,那么将米饭捣碎后再品尝就应该是甜的。 用舌头尝一下捣碎后的米饭并没有出现甜味。 推测二不成立。 4.小结: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所以米饭变甜的原因是因为淀粉。(板书:淀粉)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图片,观察感受淀粉。 2.借助碘酒来验证,出示碘酒,滴一滴碘酒到器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预测:液体、棕色、老师提示有刺激性气味) 3.师演示“淀粉与碘酒的变化”,(实验指导:用滴管吸取碘酒,垂直将碘酒滴在淀粉上,特别注意滴管不能触碰到淀粉,滴完后将滴管重新插入到滴瓶中,仔细观察。) 师问:那米饭中有淀粉吗?怎么来验证? 7.出示演示实验的图片。(用碘酒滴在米饭上) 8.交流:米饭被滴上碘酒的部分也变成了蓝色。 9.总结: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探究起跑线的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课外活动:1.出示导入时神秘信件,现在谁能来解释一下吗?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制作神秘信件的攻略 2.课后试着去做一封神秘信件。 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来证明米饭与淀粉的关系。 能主动探究寻找证据,用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课堂练习 1.淀粉和碘酒反应,会产生一种( )色物质。 A.黄色 B.蓝色 C.白色 2.我们可以用( )来鉴别食物中是否还有淀粉? A.小苏打 B.酒精 C.碘酒 3.下面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糖融化 B.蜡烛燃烧 C.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课后作业 1.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 2.进行拓展实验,制作一封神秘信件(选做) 3.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材料。
板书 设计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碘酒——--蓝紫色物质 (化学变化)
教学 后记 本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授课。在开始前,我认为米饭、淀粉遇到碘酒是一种简单的实验现象,但是,网课的授课,无法面对学生,无法看到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实验没有一个好的交互,给我带来难处。所以我通过录制实验视频,从最开始用神秘信件作为导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淀粉、米饭遇到碘酒的实验尽量拍到颜色的变化,最后搜集一些常见的食物,检测是否含有淀粉。在短暂的微课里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