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许 蕾
教材分析
《古人谈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体是“读书明智”,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本篇课文选取两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告诫我们读书要谦虚、诚实、勤勉、积极,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其中心想是最重要的。
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再根据交流情况,有重点地对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指导,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好停顿。
2.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组词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圈划关键词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你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分享一下你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或者你最喜爱的一本书。
1.预设:这本书不好读,你是怎么读书的?
2.苏轼在一首诗中这样写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苏轼认为要怎么读书?
(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古人谈读书》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简短、难读、难懂。
二、初读知古人
1.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找找课文中有哪些古人在谈读书。
2.交流:孔子 朱熹
三、孔子谈读书
1.你怎么知道第一篇是孔子写的?
《论语》主要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集。
2. 那你对孔子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说)
①师总结:是啊,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今天我们先来学课文的第一部分,《论语》中的六句。
②出示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
③展示朗读:
●正音:句一:“知”
句三:默而识之的“识”
句四:好古的“好”
句六:终夜不寝的“寝”
●停顿
●有节奏、有韵味。
④齐读。
3.那孔子是怎么谈读书的呢?
①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②哪个句子对你读书学习的启发最大,跟同桌分享获得的启发。
你读懂了哪句?预设交流:
句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理解意思
②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读起来有特别之处?
●有五个“知”: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这里的智慧是指什么?
③小结: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④朗读。
句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理解意思:孔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②孔子是想告诉弟子怎么读书学习?
小结板书:谦虚
③那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④出示题目,请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明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请教老师,我们可以表扬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错误,因为一般认为老师的学问比小明高,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小结:不会的时候要虚心地向人请教,学问就是这样来的,又学又问,日积月累,你的知识就会越来越渊博,这就是学问。
句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理解意思:
●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默(默默地读) 倦(疲倦,组词)
● 除了借助注释,我们还可以用组组词的方法(板书:借助注释、组词)
②师生合作读。为什么这样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是在讲读书、学习;
“诲人不倦”是在讲教导别人。
③读了这句话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小结板书:勤勉)
④孔子这样教导自己的弟子,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举例:三十岁的孔子已是远近闻名老师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他离开家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曲阜到洛阳再拜老子为师。
⑤小结:孔子自己好学,对弟子读书有这样的要求,教育弟子更是不知疲倦。所以据说孔子弟子有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老师也要与你们共勉。
⑥“勤勉”是孔子与弟子谈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你还从孔子的哪些句子中读到了“勤勉”。
交流反馈:
句四:“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①理解意思:非(不是) 生而知之者(天生就有知识的人)
好古(喜爱古代文化) 敏(勤勉)
②两个“之”意思一样吗?(一样,都是指知识。)
③小结:“诲人不倦”,孔子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而在这个句子里,孔子自己学习也是很勤奋的。
④朗读。
交流反馈:
句五:“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①借助字典理解意思:重点理解“及”、“恐”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②孔子是想告诉我们要怎样读书学习啊?(学习要不知满足、主动进取)
③小结:学习要不知满足,要积极进取,这不就是“学而不厌”吗?
(板书:积极进取)
句六:“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理解意思:尝(曾经) 寝(睡觉) 思(思考)
②句子中怎么论述思考?(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③但这样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地思考是没有益处的,还不如去学习,你觉得应该怎么学习?
(学生围绕学习、实践自由说:多看书、多请教他人、多结合实际……)
④在这句话中,思与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入学习。(板书:学与思)
⑤课外你还知道孔子哪一句对于“学与思”的论述?
补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朗读。
7.出示六句话:《论语》内容简短,含义却丰富,学了之后你们肯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学习就是学无止境,终身学习。
8.挑选几句尝试背诵。
9.挑战背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谈读书、学习的句子,我相信这对每位小朋友以后如何读书、学习一定会有所启发,那朱熹是怎么谈读书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论语》中的六个句子,知道读书要谦虚、诚实、勤勉、积极进取,还知道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①齐读:注意停顿,有节奏、有韵味地读。
②背诵。
2.挑选课文第一部分中的其中一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六句话的意思。
3.小结:《论语》中的这六句话,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些方面告诉我们要怎样读书,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学习“朱熹谈读书”
1.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又是如何跟像你们这样大的孩子谈读书的呢?
2.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①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②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意,每人说一句。
③朱熹告诉我们要怎样读书?圈划关键的词句。
3.预设交流: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朗读:四人小组推荐一位朗读高手。
重点指导读: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②理解意思:
句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A重点理解:余 尝 谓
B余是谁?(我,就是朱熹)
C尝:出示字典解释选一选,跟我们现代文里常用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的?
小结: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与现代文中常用的意思不一样。(板书:查字典)
D谓:两个“谓”的意思一样吗?谓:说 谓:称,叫作
E小结:同一个字在一个句子里,意思有时也是不一样的。
句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重点理解:急
③那朱熹究竟告诉我们要怎么读书呢?你能不能用原文来回答。
交流出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④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原因一: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原因二: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⑤心不在此就会怎么样?心既到矣就能怎么样?
⑥小结:作者在论述“为什么心到最要紧”时,就用了“心不在此会怎么样”和“心既到矣就能怎么样”这样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论述,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4.这就是朱熹谈读书。师生合作读。
5.这篇课文选自《童蒙须知》,这是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内容都是关于儿童生活、学习、道德等,非常适合我们诵读。
6.尝试背诵。
7.课件出示填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心不在此,则
, ,却只 ,决不能记,记亦 。三到之中, 最急。心 ,眼口
?
8.背诵第二部分。
三、联系生活谈体会
1.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那你能不能结合这三点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呢?
①做到这三点了吗?带来哪些好处?
②如果没做到,今后应该怎么读书呢?
文言文难懂、难读,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时候就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把它学会了。
指导书写,总结
指导书写:诲、谓、诵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古人谈读书,我相信这对每位小朋友以后如何读书、学习一定会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抓住关键词句来把握课文的要点。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谦虚
孔子《论语》 诚实 借助注释
勤勉 组词
积极进取 查字典
学与思
朱熹《童蒙须知》 ★心到 眼到 口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