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预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预习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2: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读准“差、奔”等多音字。自主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正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能深入理解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感悟读书对作者的成长起到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课前准备]预学单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呢?都用什么方法来读书的呢?(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概括,边读边圈出关键信息……)这些都是读书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学习第27课,一起读——27.我的“长生果”。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长生果,在生活中指什么呢?(花生)
是的,还叫落花生,因为有营养,延年益寿,人们称为长生果。
长生果加上个引号,你知道指什么吗?(书)对,就是指书。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的。)你真会学习。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谁能来读呢?读得很正确。读了之后,有发现吗?
请你说,(这句话把书比做长生果。)
是的,我们一起来读。
学习贵在有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把书称之为长生果呢?)还有疑问吗?(为什么以我的长生果为题?)很有价值的两个问题,
带着问题,我们开始下面的学习吧!
二、反馈预学,整体梳理主要之内容。
1.反馈第一题。
课前,老师批阅了同学们的预学单,发现大家第一次默读需要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看来,咱们班的默读速度还挺快的。
2.反馈第二题。
(1)接下来,看看咱们的字词预习情况。请拿出作业本,翻到P107,完成第一题。
(2)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这是好方法。我们马上来校对一下。第一小题,请你,学生说,教师随机课件操作。
A.还有一个多音字要我们掌握。“奔”,在新华词典中,有两个读音,你看看,在文中的这个词语中应该念什么? 奔向那里,对读第四声,表示有目的的。
B.第二小题谁来,课文中的这个词,谁来读。 借鉴 好,字正腔圆。
C.第三小题,请你,正确。书籍的籍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字的造字和演变过程。籍,我们还可以组成 国籍、籍贯
(3)有错的同学马上订正。对的同学再读一读。
3.反馈第三题。
(1)我们先把作业本放一边。字词咱们预习得真不错。我们再来看看预学单上的第三题。这是 的预学单。请你来说说作者少年时代读了哪些类型的书。
香烟人的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大部头小说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贴。
你能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预设:我是找到了这些句子。学生说,教师随机出示。
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
我们来读读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A.抓过渡句。
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你先找到这些句子,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进行归纳梳理内容,你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B. 时间顺序。
还有发现。你关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所以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C.阅读范围。
有补充吗?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读的书的类型。是的呀,文字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广。能把这些词条重新贴一贴吗?体现作者阅读面越来越广的特点。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贴吗?(阶梯型)
的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阅读面也越来越广了。贴的真好。
作者又是怎样读这些不同类型的书的呢?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不同类型的书的?完成作业本第三题的第二小题的思维导图。
谁愿意上来交流。津津有味——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2)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的好处,和写作悟出的道理。
学习建议一 默读课文7—14自然段,思考: 1.阅读带给作者的好处是什么?用“ ”划出。 2.从写作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用“ ”划出。 3.在小组中交流读一读。 4.小组长将关键词记录在词卡上。
A.阅读的好处:
阅读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阅读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再来看看,阅读对她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B.从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这位同学回答的完全准确。谁能快速的告诉大家,这些好处、这些道理分别在文中哪个段落里?
老师将这些句子中的关键信息进行了提取,做成了这样的词条。请看。老师这样贴,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说说你们的理由。
预设:
第七段。它在写阅读的好处——阅读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第8、9、10段在写作文《秋天来了》,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作文获得甲优。从而受到感悟。
大家听清楚了理由了吗?
是呀,作者如饥似渴的醉心的阅读了香烟人的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这些类型的书籍,大大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题目是《秋天来了》的作文。这篇作文呢又获得了甲优,由此悟到写作的道理。在这里,阅读与作文的关键词是“想象力”。
理由相当得充分,表达得也很清晰,阅读能力真棒,为你点赞。
阅读大部头小说时,作者养成了做笔记。做笔记呢锻炼了作者的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由于作者对文题理解得透彻,写作时平时阅读记忆中的“那些描写苦闷心闷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所以,这篇发自切身感受的作文也获得了好评,由此作者悟出“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的道理。在这里,记忆力、理解力与真情实感、借鉴模仿一脉相承。
C.是的,阅读,阅读的好处,作文感悟是一一对应的,一脉相承的,是不能随意调换的。请个同学上来帮忙调整。
(4)有人这样来评价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们一起读。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
三、体会,感受情感之真。
作者少年时代阅读了这么多的书,从中也得到阅读的好处,能坚持阅读,可见她对书是多么的喜爱,那仅仅是喜爱吗?还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快乐)从哪里感受到的。
就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愉悦之情,画页,欢快音符,乐章)
能把这么快乐读出来吗?
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兴奋)从“禁不住,涌”一词中感受到,带着这份感受读吧。
多么美的语言呀!作者把书都比作了什么?(蜂碟、泉水、画页、乐章)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语言文字是美的,阅读更是有一份美。
你们看,这样一调整,就成了一首小诗。
我们再一起来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介绍作者,回顾课题
1.正因为作者少年时代这样如醉如痴、如饥似渴地醉心阅读,不仅让她感悟到读书的愉悦,还让她在读书、思考、写作、感悟中成长,长大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看,这就是作者,叶文玲。
叶文玲,1942年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遐迩。代表作有《无梦谷》、《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文集》等。
2.引导读题。如今,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心中感到的是怀恋,是亲切,更是自豪和赞美,所以作者才用这个题目,读——我的长生果
3.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理清了作者少年时代阅读的书籍,有——香烟人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从中获得的阅读的好处,是——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作者又结合自己的写作的经历,悟出了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真情实感,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最后打动人心的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4.完成课外阅读。接下来,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找关键句,抓关键词梳理信息,把握文章要点。来完成作业本上阅读《名人读书的轶事》中的第(2)小题。
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大部头小说
文艺书籍
连环画
“香烟人”的小画片
扩展想象力 锻炼记忆力 增强理解力
构思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落笔与众不同 借鉴、模仿、创造
《我的“长生果”》预学单
姓名:
1.第一遍默读全文,我用了 分钟。
2.读三遍词语,难读的词语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直奔那里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如饥似渴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呕心沥血 牵肠挂肚 不言而喻 念念不忘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少年时代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