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6 16:50:44

文档简介

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龙岗期末)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好转,电影院陆续开放。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  )
A. 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 B.瞳孔缩小,增加进光量
C.瞳孔变大,减少进光量 D.瞳孔缩小,减少进光量
2.(2021七下·清远期末)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是(  )
A.半规管 B.听小骨 C.鼓室 D.咽鼓管
3.(2021七下·大埔期末)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神经
4.(2021七下·恩平期末)长时间玩手机容易使眼球中的某一个结构过度变凸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玻璃体 D.晶状体
5.(2021八上·弥勒期中)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6.(2021·柳州)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7.(2021·黄冈)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全身静脉中都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B.近视眼患者眼球中晶状体曲度大,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收缩会导致呼气
D.心脏的左右两边不相通,可防止左边的动脉血与右边的静脉血混合
8.(2021八上·建瓯开学考)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物象形成的部位是是(  )。
A.视网膜 B.瞳孔 C.视神经 D.视觉中枢
9.(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  )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⑤鼓膜⑥听觉神经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④→②→⑥→③
C.①→⑤→②→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0.(2021七下·台山期末)噪声性耳聋(NIHL)是指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 性耳聋,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耳蜗,可引起耳蜗神经变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 耳鸣等。损害耳蜗会影响听力是因为耳蜗内具有听觉(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传入神经
11.(2021七下·天津期末)下列各种看书的姿势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 定期做眼睛保健操
B. 躺卧看书
C. 用眼疲劳时远眺一会
D.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2.(2021七下·榆次期末)2020年8月21日,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以 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他答题时需要通过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来摸读,这是因为指尖皮肤分布有较多的(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触压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13.(2021七下·榆次期末)每年的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耳是我们每个人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并通过外耳道传人中耳
B.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保护鼓膜
C.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声波信息
D.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可直接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4.(2021七下·临朐期末)经常向远处眺望可以促使眼球的(  )曲度变小,延缓前后径拉长,减少视物模糊,有效预防近视。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1七下·临朐期末)长期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研究表明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病变有关。结合图,判断引起耳鸣的结构有(  )
A.⑦③ B.④⑥ C.④⑤ D.②③
16.(2021七下·城阳期末)“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听觉的感受器位于耳蜗中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D.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17.(2021·蚌埠模拟)现在人们出行,经常会“滴滴一下”,滴滴出行不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乘车,而且也可以减缓城市道路的拥堵,减少了碳的排放量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滴滴司机行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后缓慢停车,此时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B.路边突然窜出一只狗,司机立马刹车避让,这属于简单反射
C.由于突然刹车,你的膝盖不小心碰到,首先是感到疼痛,然后才把膝盖缩回
D.乘车时能看清窗外远处的风景,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18.(2021·广东模拟)城市中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的措施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B.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
19.(2019·内江)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0.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二、判断题
21.(2020八上·宜兴期中)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2.(2018八上·宜兴期中)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产生声波。(判断对错)
23.(2017七下·景泰期末)幼儿易发生中耳炎,是由于幼儿啼哭时泪流入外耳道的结果.(判断对错)
24.(2011七下·盐城竞赛)在动物的视觉问题上,不同种的动物见到同样的光线,形成的视觉往往未必相同。(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5.(2021·西宁)识图说明题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____”填文字。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①胃;②眼;③小肠;④耳;⑤肾脏;⑥心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2)近距离观看燃放鞭炮的人,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   ]   两侧气压的平衡。
(3)患咽炎时,其病菌容易沿着[   ]   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鼓膜的振动通过[   ]   可将声波传入内耳。
(5)下列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①听小骨;②前庭;③鼓室;④耳郭;⑤鼓膜;⑥耳蜗;⑦听觉神经;⑧半规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⑥⑧
26.(2021七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打羽毛球可以让人练得“眼明手快”,长期锻炼能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和眼睛的反应能力。对于过度使用眼睛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打羽毛球,视觉敏感度将会明显提高。
(1)羽毛球比赛开始后,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在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
(2)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并迅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中枢位于   。
(3)在运动员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能够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主要是   。
(4)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做到“眼观六路”,物像始终会落在眼球的   上,最后在   形成清晰的视觉。羽毛球由远及近的飞行路径,运动员始终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主要是依靠   的曲度随时调节实现的。
(5)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27.(2020七下·新罗期末)《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内容为精神指导,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讲述了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下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能够落在[e]   上。其中,睫状体能够调节[c]的曲度,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其凸度过大,造成   。
(2)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我们耳内的[⑤]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递到   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易烊千玺与青年志愿者代表演绎歌舞《青春的起点》,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   的调节作用。
(4)海外学子以多语种演绎歌曲《天使的身影》,表达对医护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赞颂。演绎歌曲是人类特有的对   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28.(2020七下·兴国期末)“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时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   的曲度可以调节。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   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耳中如图乙所示的结构[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   状态。
(5)进一步检查车辆时,刘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29.(2019·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材料二 
材料三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材料二为   模式图。
(4)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   ]   时,手即缩回(即屈肘)。屈肘时,手臂收缩的肌肉是   (选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
(5)材料三为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6)补充材料三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依次是神经中枢和   。
四、实验探究题
30.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近视的成因,主动积极的预防近视,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请结合上图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的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图乙中的[    ]   进行调节.
(2)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步骤二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    (“清晰”或“不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四实验的变量是    .
(5)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眼球的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6)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是近视吗?    (“是”或“不是”),这种变化是由   变大所引起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放大与缩小能够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当光线暗时瞳孔放大,当光线亮时瞳孔缩小,因此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故答案为:A。
【分析】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当光线暗时瞳孔放大,当光线亮时瞳孔缩小,因此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
2.【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3.【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以佩戴合适的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使眼球中的某一结构过度变凸而形成近视,该结构是晶状体。
故答案为:D。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5.【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近视需佩戴凹透镜。图甲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而图乙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为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图丙中为凹透镜矫正近视,图丁是凸透镜,凸透镜可矫正远视眼,即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故答案为:A。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则反之。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物体就会导致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而难以放松,使曲度变大的晶状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6.【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其次晶状体和玻璃体也属于透明结构。所以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角膜。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7.【答案】D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其它静脉内无瓣膜,A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B不符合题意。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收缩会导致吸气,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同侧上下相通、左右不通,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可防止左边的动脉血与右边的静脉血混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8.【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物像形成于视网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9.【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①外耳道→⑤鼓膜→②听小骨→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听觉神经→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10.【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耳各部分的功能不同,要明确感受器主要在内耳中,听觉感受器在内耳的耳蜗内。
11.【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由上可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2.【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昂子喻答题时需要通过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来摸读,这是因为指尖皮肤分布有较多的触觉感受器。
故答案为:C。
【分析】 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13.【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的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并通过外耳道传入中耳,A不符合题意。
B.鼓膜内外的气压要保持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保护鼓膜,B不符合题意。
C.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位于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4.【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经常向远处眺望可以促使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小,延缓前后径拉长,减少视物模糊,有效预防近视。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5.【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①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⑤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结合题干: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病变有关。据此,可判断引起耳鸣的结构有④耳蜗和⑤听觉神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6.【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的感受器位于耳蜗中,不符合题意。
BD.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7.【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滴司机行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后缓慢停车,此时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而视网膜是感受器所在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当汽司机看到路口的狗时,立即刹车避让,是对狗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突然刹车,你的膝盖不小心碰到了前排座椅,先将膝盖缩回,然后感到疼痛,因为神经冲动从脊髓传到大脑需要时间长,C不符合题意。
D.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乘车时能看清窗外远处的风景,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8.【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不符合题意。
B、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符合题意。
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9.【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不符合题意;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不符合题意;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符合题意;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衛,防止胀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 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B流程图错误.
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故D错误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听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行解答.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耳膜收到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的耳蜗,耳蜗受到听小骨传来的震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由图可知,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如果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不同动物的眼睛不同,形成的视觉也不同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眼睛不同,瞳孔、晶状体等则不相同,形成的视觉也不相同.
25.【答案】(1)B
(2)③;鼓膜
(3)⑦;咽鼓管
(4)④;听小骨
(5)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①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②眼是视觉主要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④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⑤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⑥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眼和耳。
故答案为:B。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③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⑦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咽通过⑦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④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6.【答案】(1)脑干
(2)反射;反射弧;大脑或大脑皮层
(3)小脑
(4)视网膜;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晶状体
(5)③①(顺序不能颠倒)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脑干上有调节人体生活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分别调节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所以羽毛球比赛开始后,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在脑干中。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并迅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或大脑皮层,因为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这是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3)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在运动员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能够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主要是小脑。
(4)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因此,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做到“眼观六路”,物像始终会落在眼球的视网膜上,最后在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清晰的视觉。羽毛球由远及近的飞行路径,运动员始终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主要是依靠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随时调节实现的。
(5)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甲①;②图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是④图。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③①。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7.【答案】(1)视网膜;近视
(2)耳蜗;大脑皮层
(3)神经系统
(4)语言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能够落在e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其凸度过大造成近视。(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了听觉。(3)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骨和关节,这三部分相互配合,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易烊千玺与青年志愿者代表演绎歌舞《青春的起点》,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4)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能对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演绎歌曲是人类特有的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分析】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图中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①外耳道,②鼓膜,③鼓室,④半规管,⑤耳蜗,⑥咽鼓管。
28.【答案】(1)②;晶状体
(2)条件(或复杂)
(3)④;耳蜗
(4)舒张
(5)a→b→c→d→e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条件)反射。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司机听到声音,是由于④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5)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
【分析】图甲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图乙中①鼓膜,②听小骨,③半规管,④耳蜗。
图丙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抠、d传出神经、e效应器五部分。
29.【答案】(1)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大脑皮层;语言文字
(3)反射弧
(4)5;效应器;肱二头肌
(5)①④②③
(6)传出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已不能控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因此“植物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而在脊髓横断或大脑皮层受损的情况下,人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说明脊髓除具有反射功能外,还能够将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皮层,即具有传导功能。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人类可以建立由语言文字的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是反射弧模式图,图示中:1、2、3、4、5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在缩手反射中,当神经冲动传导5效应器时,相应的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屈肘,手即缩回。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6)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一般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材料三依次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是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0.【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
(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
(3)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因此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白纸板应向左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步骤四与步骤一相比,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
(5)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6)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以上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 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 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1 / 1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龙岗期末)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好转,电影院陆续开放。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  )
A. 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 B.瞳孔缩小,增加进光量
C.瞳孔变大,减少进光量 D.瞳孔缩小,减少进光量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放大与缩小能够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当光线暗时瞳孔放大,当光线亮时瞳孔缩小,因此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故答案为:A。
【分析】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当光线暗时瞳孔放大,当光线亮时瞳孔缩小,因此观众刚走进放映厅时,眼球发生的变化是瞳孔变大,增加进光量。
2.(2021七下·清远期末)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是(  )
A.半规管 B.听小骨 C.鼓室 D.咽鼓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3.(2021七下·大埔期末)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神经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2021七下·恩平期末)长时间玩手机容易使眼球中的某一个结构过度变凸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玻璃体 D.晶状体
【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以佩戴合适的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使眼球中的某一结构过度变凸而形成近视,该结构是晶状体。
故答案为:D。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5.(2021八上·弥勒期中)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近视需佩戴凹透镜。图甲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而图乙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为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图丙中为凹透镜矫正近视,图丁是凸透镜,凸透镜可矫正远视眼,即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故答案为:A。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则反之。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物体就会导致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而难以放松,使曲度变大的晶状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6.(2021·柳州)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其次晶状体和玻璃体也属于透明结构。所以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角膜。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7.(2021·黄冈)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全身静脉中都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B.近视眼患者眼球中晶状体曲度大,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收缩会导致呼气
D.心脏的左右两边不相通,可防止左边的动脉血与右边的静脉血混合
【答案】D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其它静脉内无瓣膜,A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B不符合题意。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收缩会导致吸气,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同侧上下相通、左右不通,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可防止左边的动脉血与右边的静脉血混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8.(2021八上·建瓯开学考)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物象形成的部位是是(  )。
A.视网膜 B.瞳孔 C.视神经 D.视觉中枢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物像形成于视网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9.(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  )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⑤鼓膜⑥听觉神经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④→②→⑥→③
C.①→⑤→②→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①外耳道→⑤鼓膜→②听小骨→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听觉神经→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10.(2021七下·台山期末)噪声性耳聋(NIHL)是指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 性耳聋,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耳蜗,可引起耳蜗神经变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 耳鸣等。损害耳蜗会影响听力是因为耳蜗内具有听觉(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传入神经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耳各部分的功能不同,要明确感受器主要在内耳中,听觉感受器在内耳的耳蜗内。
11.(2021七下·天津期末)下列各种看书的姿势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 定期做眼睛保健操
B. 躺卧看书
C. 用眼疲劳时远眺一会
D.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由上可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2.(2021七下·榆次期末)2020年8月21日,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以 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他答题时需要通过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来摸读,这是因为指尖皮肤分布有较多的(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触压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昂子喻答题时需要通过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来摸读,这是因为指尖皮肤分布有较多的触觉感受器。
故答案为:C。
【分析】 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13.(2021七下·榆次期末)每年的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耳是我们每个人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并通过外耳道传人中耳
B.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保护鼓膜
C.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声波信息
D.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可直接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的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并通过外耳道传入中耳,A不符合题意。
B.鼓膜内外的气压要保持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保护鼓膜,B不符合题意。
C.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位于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4.(2021七下·临朐期末)经常向远处眺望可以促使眼球的(  )曲度变小,延缓前后径拉长,减少视物模糊,有效预防近视。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经常向远处眺望可以促使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小,延缓前后径拉长,减少视物模糊,有效预防近视。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5.(2021七下·临朐期末)长期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研究表明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病变有关。结合图,判断引起耳鸣的结构有(  )
A.⑦③ B.④⑥ C.④⑤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①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⑤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结合题干: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病变有关。据此,可判断引起耳鸣的结构有④耳蜗和⑤听觉神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6.(2021七下·城阳期末)“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听觉的感受器位于耳蜗中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D.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的感受器位于耳蜗中,不符合题意。
BD.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7.(2021·蚌埠模拟)现在人们出行,经常会“滴滴一下”,滴滴出行不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乘车,而且也可以减缓城市道路的拥堵,减少了碳的排放量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滴滴司机行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后缓慢停车,此时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B.路边突然窜出一只狗,司机立马刹车避让,这属于简单反射
C.由于突然刹车,你的膝盖不小心碰到,首先是感到疼痛,然后才把膝盖缩回
D.乘车时能看清窗外远处的风景,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滴司机行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后缓慢停车,此时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而视网膜是感受器所在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当汽司机看到路口的狗时,立即刹车避让,是对狗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突然刹车,你的膝盖不小心碰到了前排座椅,先将膝盖缩回,然后感到疼痛,因为神经冲动从脊髓传到大脑需要时间长,C不符合题意。
D.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乘车时能看清窗外远处的风景,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8.(2021·广东模拟)城市中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的措施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B.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
【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不符合题意。
B、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符合题意。
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9.(2019·内江)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不符合题意;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不符合题意;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符合题意;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衛,防止胀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 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B流程图错误.
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故D错误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听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行解答.
二、判断题
21.(2020八上·宜兴期中)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2.(2018八上·宜兴期中)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产生声波。(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耳膜收到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的耳蜗,耳蜗受到听小骨传来的震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3.(2017七下·景泰期末)幼儿易发生中耳炎,是由于幼儿啼哭时泪流入外耳道的结果.(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由图可知,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如果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4.(2011七下·盐城竞赛)在动物的视觉问题上,不同种的动物见到同样的光线,形成的视觉往往未必相同。(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不同动物的眼睛不同,形成的视觉也不同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眼睛不同,瞳孔、晶状体等则不相同,形成的视觉也不相同.
三、综合题
25.(2021·西宁)识图说明题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____”填文字。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①胃;②眼;③小肠;④耳;⑤肾脏;⑥心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2)近距离观看燃放鞭炮的人,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   ]   两侧气压的平衡。
(3)患咽炎时,其病菌容易沿着[   ]   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鼓膜的振动通过[   ]   可将声波传入内耳。
(5)下列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①听小骨;②前庭;③鼓室;④耳郭;⑤鼓膜;⑥耳蜗;⑦听觉神经;⑧半规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⑥⑧
【答案】(1)B
(2)③;鼓膜
(3)⑦;咽鼓管
(4)④;听小骨
(5)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①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②眼是视觉主要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④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⑤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⑥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眼和耳。
故答案为:B。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③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⑦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咽通过⑦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④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6.(2021七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打羽毛球可以让人练得“眼明手快”,长期锻炼能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和眼睛的反应能力。对于过度使用眼睛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打羽毛球,视觉敏感度将会明显提高。
(1)羽毛球比赛开始后,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在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
(2)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并迅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中枢位于   。
(3)在运动员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能够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主要是   。
(4)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做到“眼观六路”,物像始终会落在眼球的   上,最后在   形成清晰的视觉。羽毛球由远及近的飞行路径,运动员始终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主要是依靠   的曲度随时调节实现的。
(5)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答案】(1)脑干
(2)反射;反射弧;大脑或大脑皮层
(3)小脑
(4)视网膜;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晶状体
(5)③①(顺序不能颠倒)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脑干上有调节人体生活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分别调节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所以羽毛球比赛开始后,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在脑干中。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并迅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或大脑皮层,因为运动员会根据羽毛球的速度和位置做出判断这是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3)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在运动员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能够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主要是小脑。
(4)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因此,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做到“眼观六路”,物像始终会落在眼球的视网膜上,最后在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清晰的视觉。羽毛球由远及近的飞行路径,运动员始终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主要是依靠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随时调节实现的。
(5)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甲①;②图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是④图。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③①。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7.(2020七下·新罗期末)《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内容为精神指导,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讲述了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下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能够落在[e]   上。其中,睫状体能够调节[c]的曲度,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其凸度过大,造成   。
(2)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我们耳内的[⑤]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递到   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易烊千玺与青年志愿者代表演绎歌舞《青春的起点》,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   的调节作用。
(4)海外学子以多语种演绎歌曲《天使的身影》,表达对医护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赞颂。演绎歌曲是人类特有的对   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答案】(1)视网膜;近视
(2)耳蜗;大脑皮层
(3)神经系统
(4)语言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能够落在e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其凸度过大造成近视。(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了听觉。(3)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骨和关节,这三部分相互配合,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易烊千玺与青年志愿者代表演绎歌舞《青春的起点》,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4)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能对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演绎歌曲是人类特有的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分析】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图中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①外耳道,②鼓膜,③鼓室,④半规管,⑤耳蜗,⑥咽鼓管。
28.(2020七下·兴国期末)“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时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   的曲度可以调节。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   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耳中如图乙所示的结构[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   状态。
(5)进一步检查车辆时,刘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答案】(1)②;晶状体
(2)条件(或复杂)
(3)④;耳蜗
(4)舒张
(5)a→b→c→d→e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条件)反射。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司机听到声音,是由于④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5)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
【分析】图甲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图乙中①鼓膜,②听小骨,③半规管,④耳蜗。
图丙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抠、d传出神经、e效应器五部分。
29.(2019·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材料二 
材料三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材料二为   模式图。
(4)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   ]   时,手即缩回(即屈肘)。屈肘时,手臂收缩的肌肉是   (选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
(5)材料三为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6)补充材料三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依次是神经中枢和   。
【答案】(1)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大脑皮层;语言文字
(3)反射弧
(4)5;效应器;肱二头肌
(5)①④②③
(6)传出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已不能控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因此“植物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而在脊髓横断或大脑皮层受损的情况下,人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说明脊髓除具有反射功能外,还能够将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皮层,即具有传导功能。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人类可以建立由语言文字的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是反射弧模式图,图示中:1、2、3、4、5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在缩手反射中,当神经冲动传导5效应器时,相应的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屈肘,手即缩回。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6)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一般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材料三依次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是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四、实验探究题
30.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近视的成因,主动积极的预防近视,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请结合上图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的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图乙中的[    ]   进行调节.
(2)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步骤二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    (“清晰”或“不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四实验的变量是    .
(5)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眼球的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6)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是近视吗?    (“是”或“不是”),这种变化是由   变大所引起的.
【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
(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
(3)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因此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白纸板应向左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步骤四与步骤一相比,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
(5)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6)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以上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 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 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