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3 16: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前的话:一手好字,受益终身。本次考试,卷面分为5分,祝你满载而归!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摩挲 ( ) 喑 ( )哑 ( ) qiǎn 绻 狡( )xi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众目睽睽 潸然泪下 人赃俱获 尴尬 B.手无寸铁 正襟危坐 虚怀若谷 颟顸
C.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 甲胄 D.惊魂慑魄 明眸善睐 当仁不让 杆辕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举一反三(转换,翻过来) 肆无忌惮(顾忌)
B.歃血为盟(用嘴吸取) 束之高阁(捆,绑)
C.运筹帷幄(筹划,策划) 不愤不启(愤怒)
D.怨天尤人(怨恨,归咎) 顾影自怜(注意,照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看到他认真读书的样子,使我很受教育。
B.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明显提高。
C.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高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B.《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当代作家
D.《论读书》——朱苏进——当代作家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记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B.醒来时的一刹那有一种陌生感,也有一丝庆幸的心理——“我又活过来了?”
C.这时候,出现了独特的蚁性的见识,它们揪住蚱蜢腿相反的两头,开始使出全力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拼命地拽(选自马克·吐温《辛劳的蚂蚁》)。
D.这里是蚂蚁、蜻蜓、蜘蛛、瓢虫……等多种昆虫的极乐世界。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3)读完上述材料,简单谈谈你的想法。
8. 古诗文填空。(8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
(2) ,思而不学则殆。
(3)尽信《书》, 。
(4)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6)黑云翻墨未遮山,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二、阅读与赏析。(47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条山道上,一辆大巴正在山道上前行。车上拉满了乘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司机却是一个女的,因为长得青春美丽,车上的三个流氓突然起了歹心,他们拿着刀,贴在她的脸上,让她把车停下,下车去陪他们玩一玩,否则就把她的脸划伤。为了一车人的安全,女司机把车停下了,但她不肯下车,她看着流氓身后的一车人,希望他们起来帮她,一车人如果都起来帮她,那三个流氓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可是,就像人们时常听到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不低头的就让眼光穿过玻璃望到了车外,像是没有看到车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了起来,这人个子不大,但声音很硬,他告诉那三个流氓不得如此无礼。他让他们把她放了。但那三个流氓没有放手,他们两三拳就把他打倒在了车里,然后把女司机拉下了车去,把女司机给强暴了。回到车上的时候,女司机却不肯开车。她指着那个曾站起来帮她的人,让他下车。
她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那个人却不肯下去。他觉得他那是为了她,她不能因此反而让他下去。他不下。他不下车,她便不肯开车,于是一车的人都愤怒起来了——他们终于愤怒了!在他们应该愤怒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缩着头,都没有吭声,但这个时候,似乎不需要他们愤怒的时候,他们全都愤怒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要继续赶路。他们于是把他轰下去,他不下去,他们就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出去……那人看到自己的行李被丢到车外,于是急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急急下车去捡回自己的行李时,大巴轰的一声,开走了。
那个人就这样被丢下了。
他拿着行李追着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朝着往前开去的大巴呐喊着:“为什么把我丢下……我错了吗?……”然而,他的声音还在山道的上空回响着。突然,他惊呆了——那辆大巴突然在前边的拐弯处没有拐弯,而是直直地往前边的悬崖飞身而去……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车人,一个不留地坠下悬崖……
那个人突然明白了。
我们当然也明白了。
9.“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2分)

10.品味语言。(4分)
(1)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


(2)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11.“那个人突然明白了”,“我们当然也明白了”请写出“那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又明白了什么?(4分)


12.你对女司机的最后的做法是反对还是赞成?为什么?(3分)

13.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悟。(3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蚂蚁的本领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皮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 )( )( )?,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的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 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4.第二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思考、谋算、筹划 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 D.思考、筹划、谋算 1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中的“竟”表示“出乎意料”。
B.“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中的“约”表示“大概、估计”。
C.“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中的“几乎”表示“所有的”。
D.“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中的“就”表示“所用的时间短”。
16.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2分)
??? 答:
?
?
17.本文在说明蚂蚁的惊人本领时,是通过四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写出(每项不多于8个字)(4分)
? 答:① ②
③ ④
18.第二自然段文字中,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3分)
?? 答:
?
19.本文的结尾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0.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分)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 _____蛇:____ _____)   
(3)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分)   答:
2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2分)   答:
2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2分)   答:
  2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三、作文。(40分)
26.“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1.suō yīn 缱 黠 2. D 3 .B 4.C 5.D 6.B
7.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
⑵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⑶①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缬合。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
二、9.总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
10.(1)见义勇为,伸张正义,不畏强暴。(2)哭自己不被众人理解,尤其是不被女司机理解,反而恩将仇报。缺乏公德意思,世风日下,世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11.“那个人明白了:这一车里的人都不是好人呀,她要让这些们去死,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不能死,我应该活着。我们明白了:女司机的做法是要与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们同归于尽,要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长命百岁。(言之有理即可)
12.(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人们思想意上很不重视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这种做法要持批评的态度,要发动社会人们一起连手抵制恶势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14.D 15.C 16.是为了引出蚂蚁有出人意料的本领的说明中心
17.(1)修筑公路 (2)建筑工程 (3)种植真菌 (4)灭火本领
18.比喻、拟人
19.议论。既与文章题目和文首呼应,又再次强调说明的中心
20.(1) 向西走;往西走。(2)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3) 在空中。 21.(1)(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24.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2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