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 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光 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18: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他颜色的光
C.汽车喷哑光漆,可以减少镜面反射
D.透过窗户上的雨滴看远处飞过的飞机,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缩小的实像
2.甲、乙、丙三名士兵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由此可以推断(  )
A.甲、乙均未瞄准鱼 B.乙、丙均未瞄准鱼 C.甲、丙均未瞄准鱼 D.只有丙一个人瞄准了鱼
3.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4.如图,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在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线成了C′D′,则C′D′与CD关系为(  )
A.相交成60°
B.相交成30°
C.不相交,同向平行
D.不相交,反向平行
5.小科从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21:10 C.10:21 D.10:51
6.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循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秒,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千米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如图所示情景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
B.水中的笔向上翘起
C.屏幕上的手影
D.眼睛被放大镜放大
10.下列四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对镜狗成双 B.水面折枝
C.水中月 D.树影下的光斑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小球向右作匀速运动,桌上放置一面与桌面成45°角的平面镜,关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向左作匀速运动 B.像向右作匀速运动
C.像向上作匀速运动 D.像向下作匀速运动
12.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A.竖直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承接光线,显示光路
B.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可探究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C.若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D.该实验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原因是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当成反射角
13.鱼类为了能够在水中看物,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以此来保证有足够的折射力。传说中生活在海洋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如图能正确表示它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某同学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四组数据如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有(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50
像距(cm) 50 30 20 10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丙
二、填空题
15.研究人员发现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如图二所示),只有入射气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同学们查到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43°
折射角 0° 15.2° 30.9° 48.6° 74.6° 81° / /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材料,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所形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17.如图1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 1 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 A 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 B 处。为使 B 处的光点移至 C 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 若 BC 间距离为 2 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2 cm(填“ > ”、“= ”或“ < ”)
(2)如图 2 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 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填“①”、“②”或“③”)内
18.按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___________
(4)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________
三、简答题
19.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
(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谁知前车急刹,追尾了。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可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平面镜)中看到后车 A 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_________侧转向(选填“左”或“右”)。刘先生通过手机拍出镜中的像,手机中拍到的像和从倒车镜中看到的像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
(3)长期使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上图中的_____ (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
(4)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_的条件。
(5)如图所示,“自拍神器”给旅行者的自拍带来了很多方便。下列关于“自拍神器”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杆柄握把处表面用较粗糙材料制成,可增大手与杆柄的摩擦
B.自拍时,增加伸缩杆的长度,拍摄者通过相机镜头所成的像会变小
C.自拍时,增加伸缩杆的长度,可增大取景范围
D.群体自拍时,当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此时应增加伸缩杆的长度
20.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看上去杯底的硬币比实际深度深一些,还是浅一些?。
四、探究题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选择了白纸、薄半透明玻璃板、两支蜡烛、直角三角板等实验器材。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小阳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纸面垂直。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______;
(3)小阳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4)为了把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小阳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便进行了记录,这样的记录将使像距的测量值比正确操作的实际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2.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D
6.D
7.A
8.A
9.A
10.D
11.C
12.B
13.B
14.A
15.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16. 反射 虚像 折射 凸 会聚 远
17. 增加 > 平行于DE ②
18.
19. 惯性 左 缩小实像和等大虚像 甲 大于2倍焦距 ABCD
20.浅一些
21. 刻度尺 完全相同; 移动后面的蜡烛看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透过 大
22. B 左 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