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执教者 课时 第二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2)
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人教版教材第五章《平行线》的主要内容。在呈现具体内容是,教科书力求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性质和判定之间的联系,获得有关知识和成功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段学习简单的几何知识后,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平行没有大的难度。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对于特殊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确定有困难,通过基本题目复习争取消灭这一现象并且要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及对个性化的学习提出恰当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难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重组教材,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问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2’) 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复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 目标引领 (1’)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确任务
三 意义建构 (12’) 研读课文 自读教材,回顾课本第11页至第20页的内容 平行线的判定: 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知识体验 让学生根据图形填空,体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学生自读教材,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教师出示ppt,学生口答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组填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四 基础训练 (5’)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选择题和填空题。 学生抢答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 强化训练 (15’) 教师用大屏幕给出强化训练题 小组合作交流与板演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归纳小结(2’)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2.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七课堂检测(8’) 请独立完成测试卷,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板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2) 两直线平行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