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弊端?
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通过我们以前的学习,请同学们猜一猜:苏联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材料一: 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加33%,奶类增加27%,蛋类增加44%,羊毛增加91%。
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个,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农场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未根本变化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材料(二)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在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制造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赫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 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口号不切实际,个人崇拜再度出现。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未根本改变二、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阅读材料:经济停滞
各种矛盾突现背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课本61页归纳:
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改革的?
结果如何?对外:搞“缓和”,不断迁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于他们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
对内:鼓吹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否定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的基本原则。戈尔巴乔夫——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原则为核心的“新思维”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理解: 1988年苏共二月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赋予革命性改革以新的思想》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了“苏共支持舆论多元化”的思想。此后苏共不再以马列主义为唯一的指导思想,致使各种思潮泛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90年2月苏中共央扩大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并通过了实行总统制的设置;随后,1990年3月非例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确立了多党制原则。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
2、结果?
3、影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四、苏联的解体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1、苏联解体的时间?
2、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1991年底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苏联解体一、匈牙利的改革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1912——1989) 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充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训,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适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二、东欧剧变背景:①80年代,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改革失败,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东欧剧变?“变”的表现材料一:由于经济停滞,商品长期匮乏,供应紧张,当时的波兰处于严重困境。……波兰政局的动荡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动乱,并最后结束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材料二: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美国时代周刊表现:(1)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二、东欧剧变含义: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变化,改换国名。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二、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为
a.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
b.克罗地亚共和国。
c.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d.马其顿共和国。
e.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二○○六年六月三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再次分裂为黑山和塞尔维亚。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四国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先后独立。 2008年2月18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后续报道: 南斯拉夫国情极其复杂,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其分裂的原因,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并入联邦德国。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990年10月3日零时,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联邦德国国旗徐徐升起,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终于统一了。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说的一段话。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历史积怨、民族分离、相互影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知识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