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历史依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达赖、班禅金印
布达拉宫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塑像
1.依据:
(2)政治依据: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大杂居
小聚居
西部多
东部少
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现实依据: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在那些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有那些不同级别?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
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交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
3.确立过程:
1954年
1949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
1965年,
西藏自治区
195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4. 实施情况: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
材料研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6.地位: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措施:
政治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西藏民主改革
2.措施:
经济
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2013~2019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措施:
文化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
2.措施:
政策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意义: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兴边富民行动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课堂总结
民族大团结
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政策、技术、资金、物资
文化:保护与发展
政策:西部大开发
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经济:共同繁荣
实施:5个自治区
兴边富民行动
青藏铁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