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 弃 疾
南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背诵并默写全诗。
2.能够找出这首词上片中所用的典故,能说出典故的由来和内涵,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3.体味辛弃疾词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一、吟诵---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舞榭歌台 xiè
元嘉草草 jiā
封狼居胥 xū
佛狸祠下 bì
一、吟诵---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吟诵---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
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梁衡《把栏杆拍遍》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
题目
在镇江东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本词多处用典,请同学们在词的上片找出原句,并说出典故由来和内涵,以及用典的作用。
作者介绍: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被金兵占领。21岁参与抗金起义,擒杀叛徒张国安,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陈述战守之策。但朝廷对这些建议书反应冷淡,且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曾长期退居江西上饶。开禧二府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启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均遭辞免,开禧三年,辛弃疾抱憾病逝。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背景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图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秋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朝政大权,企图用北代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 1203 )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素来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tuō zhòu)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辛弃疾本以为到镇江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练兵备战,积蓄力量准备北伐。但他发现韩侂胄(tuō zhòu) 只是为了邀功,在军事上准备并不充分,只想草率出兵。他对此忧心忡忡,向朝廷和韩侂胄(tuō zhòu)提出不少建议,但都没有引起重视。一次登临京口北固亭,辛弃疾登高眺远,怀古追思,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中佳作。这首词被后人誉为辛词的压卷之作。
陆游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京师有一年。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作用:词人在北固山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帝王豪奢淫靡的生活经不起风雨的洗刷,寓南宋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典故: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作用:写刘裕北伐时的声威,既委婉表达了对刘裕的高度赞扬,又追慕其驰骋沙场、气吞胡虏的凛凛威风,同时也是憧憬当世能有英雄如刘裕一般建立不朽的功勋。
1.衬托英雄去后的凄凉
2.含有蓬门陋巷、出身低微,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之意。
指刘裕
上片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寄托了什么情怀?为什么祥写刘裕?
(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词人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收复中原的宏大抱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1)词人写刘裕出身卑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
重点难点
祥写刘裕:
(2)对比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兵败的惨痛事实,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事迹,还含有如果碰到这样的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会被采用的意思,
上片:
即景抒情,由景物联想起古代两名著名的英雄人物----孙权与刘裕,赞颂他们的业绩,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和劝谏。
小结:
注意:答题时注意格式:
用典。运用。。。。。。典故,写出了。。。。。。。抒发了。。。。。。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典故:刘义隆北伐,因草率出兵而败北
作用:告诫当权者要收复中原必须现有准备,否则必致灭亡。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典故:拓跋焘(tuobátāo),字佛狸伐,击败北宋
作用:这三句写江北(长江以北)各地沦陷已久,而人民安于金人的统治,在“佛狸祠下”迎神塞社,非常热闹。
借此提醒统治者,江北仍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典故: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作用:1.以廉颇自比,叹己不如廉颇。
2.表达了自己因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
3.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小结:
下片追述历史中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词人对当权者情敌冒进的担忧,倾吐自己的意见不能被采纳的愤懑。
梳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
下片
英雄无觅
雨打风吹
景仰之情
孙权
刘裕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
军威战绩
刘义隆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历史图景----烽火扬州
今日之景----神鸦社谷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壮心未已
借古讽今
壮志未酬
主旨
1.词人通过追忆算全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2.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通过回忆当时南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岁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重点难点:
1.上片写到了孙权和划裕,这两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收复中愿的宏大抱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2)详写了刘裕。
1)词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2)对比当年刘义隆草率北伐兵败的惨痛事实,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