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西安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余姚 D.云南元谋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D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カ,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2.(2017七上·遵义月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
A.半地穴式 B.干栏式 C.洞穴 D.楼房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信息“黄河流域”“房屋”可知,生活在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属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注意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联系与区别。
3.(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炎帝和黄帝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4.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米饭,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相关知识内容。
5.(2017七上·揭西月考)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禹建立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6.(2016七上·泰兴期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所以这句话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7.(2017七上·揭西月考)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
A.商汤 B.夏桀 C.周平王 D.盘庚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把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的商王。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题干信息“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是解题的关键,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被称作殷商。学生还需掌握商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等,这是常考题目。
8.(2016七上·常德期中)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此题为多项选择综合题。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据题意,②④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9.(2021七上·岳池期中)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秦慕楚”的含义是战国时期,弱小的国家为了生存,一会到秦国去,一会到楚国去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当时的合纵连横的形势决定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不符合题意;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理解成语的含义,再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成语的含义,这是解题的关键。
10.(2017七上·揭西月考)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
A.周文王 B.吴王阖闾 C.越王勾践 D.晋文公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卧薪尝胆》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越王勾践虽受辱,但不放弃复国梦想,每天卧薪尝胆,终于逃出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春秋霸主的民主和争霸期间的著名战役。
11.(2019七上·青山月考)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朝甲骨文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1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A、B两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触犯不是最大。D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是国家对地方管理制度的改进,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侵犯不太明显。而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来确定爵位和等级,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这种权利,这样使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受到极大的侵犯,所以C项正确。
【点评】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13.(2016七上·长春期中)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我国( )
A.半坡时期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时期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14.(2017七上·咸阳月考)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ABD不是秦朝首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本题难度不大。
15.(2016七上·邢台期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
16.(2016七上·晋江期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17.(2016七上·泰兴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
18.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所创立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孔子首创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创立儒家学派,所以答案是D。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9.(2016七上·揭西期中)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家主张。
20.(2016七上·邢台期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政 D.汉武帝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诗句赞扬的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丰功伟绩。所以“秦王”是指嬴政。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有关内容。
二、连线题
21.(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
【答案】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者爱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三、列举题
22.(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春秋时期的霸主。(不少于3个)
【答案】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点评】 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3.(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少于3个)
【答案】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以少胜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的,起义军领袖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如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东晋,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四、综合题
24.(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
【答案】(1)商鞅变法。
(2)内容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 (1)材料中的“变法”指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
(2) 内容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五、简答题
25.(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北人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带去了生产技术。带去了生产工具。优越的自然条件。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带去了生产技术。带去了生产工具。优越的自然条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6.(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案】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作用: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答案为: 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作用: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27.(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买。北击匈奴。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在政治方面: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经济方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文化方面: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故答案为: “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买。北击匈奴。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西安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余姚 D.云南元谋
2.(2017七上·遵义月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
A.半地穴式 B.干栏式 C.洞穴 D.楼房
3.(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炎帝和黄帝
4.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5.(2017七上·揭西月考)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禹建立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6.(2016七上·泰兴期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7.(2017七上·揭西月考)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
A.商汤 B.夏桀 C.周平王 D.盘庚
8.(2016七上·常德期中)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七上·岳池期中)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10.(2017七上·揭西月考)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
A.周文王 B.吴王阖闾 C.越王勾践 D.晋文公
11.(2019七上·青山月考)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13.(2016七上·长春期中)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我国( )
A.半坡时期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时期
14.(2017七上·咸阳月考)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15.(2016七上·邢台期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16.(2016七上·晋江期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7.(2016七上·泰兴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18.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所创立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19.(2016七上·揭西期中)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
20.(2016七上·邢台期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政 D.汉武帝
二、连线题
21.(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
三、列举题
22.(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春秋时期的霸主。(不少于3个)
23.(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少于3个)
四、综合题
24.(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
五、简答题
25.(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6.(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27.(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D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カ,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信息“黄河流域”“房屋”可知,生活在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属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注意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联系与区别。
3.【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米饭,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相关知识内容。
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所以这句话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把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的商王。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题干信息“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是解题的关键,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被称作殷商。学生还需掌握商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等,这是常考题目。
8.【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此题为多项选择综合题。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据题意,②④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9.【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秦慕楚”的含义是战国时期,弱小的国家为了生存,一会到秦国去,一会到楚国去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当时的合纵连横的形势决定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不符合题意;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理解成语的含义,再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成语的含义,这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卧薪尝胆》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越王勾践虽受辱,但不放弃复国梦想,每天卧薪尝胆,终于逃出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春秋霸主的民主和争霸期间的著名战役。
11.【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朝甲骨文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12.【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A、B两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触犯不是最大。D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是国家对地方管理制度的改进,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侵犯不太明显。而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来确定爵位和等级,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这种权利,这样使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受到极大的侵犯,所以C项正确。
【点评】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13.【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14.【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ABD不是秦朝首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本题难度不大。
15.【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
16.【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17.【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孔子首创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创立儒家学派,所以答案是D。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9.【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家主张。
20.【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诗句赞扬的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丰功伟绩。所以“秦王”是指嬴政。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有关内容。
21.【答案】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者爱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答案】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点评】 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3.【答案】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以少胜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的,起义军领袖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如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东晋,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4.【答案】(1)商鞅变法。
(2)内容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 (1)材料中的“变法”指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
(2) 内容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5.【答案】北人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带去了生产技术。带去了生产工具。优越的自然条件。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带去了生产技术。带去了生产工具。优越的自然条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6.【答案】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作用: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答案为: 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作用: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27.【答案】“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买。北击匈奴。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在政治方面: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经济方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文化方面: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故答案为: “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买。北击匈奴。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