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博物馆与占埃及文明有关的是( )
A.
B.
C.
D.
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他这次的东征却是印度与希腊世界接触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影响。自此,希腊化的工业制品、美术与思想,都经过印度河输入印度。”“他”是( )
A.亚历山大 B.凯撒 C.屋大维 D.克伦威尔
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列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阿拉伯帝国崛起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曼帝国建立
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日耳曼人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以下对西欧庄园分析正确的是( )
A.封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雇佣关系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一单位
C.庄园因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渐繁荣
D.庄园佃户劳役的多少由领主决定
5.(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材料介绍的是( )
A.明治维新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黑船叩关
6.(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英国麦价上涨的原因是( )
A.中世纪农业革命后生产工具的进步
B.工业生产队粮食需求量增大
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D.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致货币贬值
7.(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材料反映的是( )
A.探寻新航路 B.文艺复兴运动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早期殖民掠夺
8.(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这部法律为国会也就是立法单位确立了它在政府体制里的强势、常设、独立的地位。法官的独立性也因此获得了保障,不再受任命他们的行政官——国王和他的诸相所左右,这部“法律”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9.(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表,分析“商人议员”参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 B.英国商人把控英国议会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 D.英国商人主导三角贸易
10.(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某本书的开篇写道:“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材料介绍的内容来源于( )
A.1787年美国宪法 B.《大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18世纪初,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形成。1718年生铁产量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军事实力增强
B.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C.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国际地位
D.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经济发展
1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870年,日本出现了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公司选用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改名为“三菱商会”,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得益于( )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1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图是某位历史人物的卡通版。下列事件与他生活时间最接近的是( )
A.达 芬奇创作《蒙娜丽莎》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
1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更难以估计。前线的战士和后方的居民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战争开始时的那种盲目热情和短期战争的幻觉消失了,……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经济极端困难,工人罢工,农民夺地,民族起义连续不断,特别在中欧集团各国和落后专制的俄国形势更为严峻……而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立组织是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对立组织是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凡尔登战役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15.(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俄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16.(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反映了( )
A.美国意在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地区的关系
B.英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目的
C.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宰割,成为最大受害者
D.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
17.(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上升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上升为1937年的10%。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的事实体现了( )
A.苏联在二战中赢得国际声誉 B.苏联农业基础十分发达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914年甘地回国后,受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他的主张也深得资产阶级和国大党稳健派的支持。他带领印度人民进行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这场斗争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华夫脱运动
C.卡德纳斯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政府应该担负经济管制的任务,当金融、工业巨头的行为违反公众福利时,政府必须迅速干预并保护公众利益。”这种现象出现在(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0.(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表为1932-1939年世界部分国家的飞机产量,由此可见( )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法国 (600) (600) (600) 785 890 743 1 382 3 163
德国 36 368 1 968 3 183 5 112 5 606 5 235 8 295
意大利 (500) (500) (750) ( 1 000) ( 1 000) (1 500) 1 850 (2000)
日本 691 766 688 952 1 181 1 511 3 301 4 467
英国 445 633 740 1 140 1 877 2 153 3 827 7 940
美国 593 466 437 459 1 141 949 1 800 2 195
苏联 2 595 2 595 2 595 3 578 3 578 3 578 7 500 10 328
A.苏联飞机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美国在1932-1935年飞机产量少主要是受到二战影响
C.德国、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法西斯进路
D.英国飞机产量1939年仅次于德国主要是受到一战影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陈同学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世界近现代史》,右边是她完成的部分目录。
(1)请你参照第一、二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三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2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并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2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维新早期,日本派出了庞大的欧洲考察团,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摸索考察里,探索出一条以日本自身政治与法律制度特点、本国的儒家与神道思想和西洋的科学技术主义相结合的独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其中岩仓使团造访德国便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俾斯麦的铁腕政策和强权理论,这些都为日本今后势力向海外扩张埋下伏线。
——摘编自元坤《第三只眼看日本》
材料二:地主、贵族时农奴的束缚永远消失,未来的几十年将重新拟定地主绅士与农奴的关系,以及土地的所有权;从前为地主耕种土地的农民,将可得到依双方协商结果的部分土地;大部分的土地并不是直接交给农民个人,而是先交给公社,地主的损失由国家以债券和农民付款的方式赔偿,农民须付给政府补偿金,分49年偿清。
——《农奴解放令》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亦称“三R新政”。下图为“蓝鹰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考察后日本做出的重大抉择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性质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救济”行动与罗斯福新政哪项措施有关分析“蓝鹰运动”与新政期间哪项法律实施有关。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
(4)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2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歌曲是时代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国歌】《马赛曲》
材料一:歌词由鲁日 德 李尔在1792年4月创作。
【工人之歌】《国际歌》
材料二:《国际歌》是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歌。这个名称来源于“第一国际”,原法语歌词由巴黎公社委员欧仁 鲍狄埃于1871年创作。
【胜利旋律】《喀秋莎》
材料三:《喀秋莎》创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齐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 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 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民族战歌】《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材料四:光未然、冼星海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该歌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2019年6月,该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首歌曲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这首歌歌颂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代表性战争各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歌曲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选项B正确;
选项A凯旋门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排除;
选项C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排除;
选项D是古中国文明的象征,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他这次的东征却是印度与希腊世界接触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印度与希腊世界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印度,同时西方也从印度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印度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故 A 选项正确, BC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亚历山大东征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上的注释“3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帝国扩张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领主占有直领地,佃户占有份地。主要劳动者是佃户。“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法庭,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由此可知,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的发展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 日本“模仿唐制”的最典型例子是大化改新。646年(7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会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促使物价下跌,故 A 选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还未开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故 B 选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展,题干涉及的时间是16、17世纪,故 C 选项错误;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价格革命”,导致欧洲金银等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在殖民资本主义时代,通过各种航脏的手段包括但是不限于奴隶贸易搜取和掠夺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题干所示内容出自的文献是《权利法案》。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克伦威尔领导下,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打败国王军队,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宫廷政变确立统治地位,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所以才会出现 “商人议员”参政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段话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阶级斗争理论,故 C 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 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该情况的出现主要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题干材料强调了“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推动了俄国经济发展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870年,日本出现了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公司选用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改名为“三菱商会”,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知这是涉及到经济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在经济上推行 殖产兴业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3.【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A 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而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B 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而材料图中的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因此最为接近。故 C 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03年,而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战争开始时的那种盲目热情和短期战争的幻觉消失了,……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 ”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双方对立组织是 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排除A,选项B正确;
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排除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5.【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据“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十月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6.【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区的势力范围,故 A 选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使美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目的,故 B 选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主宰的局面,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故 C 选项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集体化的步伐。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的事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选项D正确;
暗香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政府应该担负经济管制的任务,当金融、工业巨头的行为违反公众福利时,政府必须迅速干预并保护公众利益。” 可知这是在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指导,这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苏联飞机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
美国在1932-1935年飞机产量少主要是受到二战影响 ,错误,二战时间是1939-1945,排除B;
德国、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法西斯进路 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C;
英国飞机产量1939年仅次于德国主要是受到一战影响 ,符合史实,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中所给的内容,第三节应该填的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有关的事件,所以这里可以填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已经确立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2)本题为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参考答案所给的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为例。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事件都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斗争,同时也为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就正式代表了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本题还可以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用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殖民史等为第二章的内容 。
故答案为:(1)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答案】(1)⑤③①②④
(2)①④⑤ ; ③②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在1914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所以按时间排序应该是⑤③①②④ 。
(2)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①④⑤,理由是都是人民起来反抗压迫的斗争;另一类是③② 理由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
故答案为:(1)⑤③①②④ 。
(2)①④⑤ ; ③②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3.【答案】(1)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日本派出了庞大的欧洲考察团,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摸索考察里,探索出一条以日本自身政治与法律制度特点、本国的儒家与神道思想和西洋的科学技术主义相结合的独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其中岩仓使团造访德国便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这次考察后日本做出的重大抉择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根据材料“农奴须付给政府补偿金”可知,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救济与新政通过的《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蓝鹰运动主要是针对《全国工业复兴法》,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顺利实施。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上述材料涉及的都是改革,所以主题是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法国大革命。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苏德战场上沉重打击了德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争;百团大战。
(5)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是《马赛曲》的歌词和歌曲,歌词是由鲁日.德.李尔于1792年4月创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1792年4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德.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茵军团战歌》。这首歌激越高昂,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因此,《马赛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
(2) 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 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苏联并于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4)根据题干材料“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可知,这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牵制了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并在1940年下半年,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根据题干材料“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英豪”可知,这说明歌曲借着黄河的咆哮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故答案为:(1)法国大革命。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 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苏德战场上沉重打击了德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争;百团大战。
(5)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博物馆与占埃及文明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选项B正确;
选项A凯旋门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排除;
选项C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排除;
选项D是古中国文明的象征,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他这次的东征却是印度与希腊世界接触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影响。自此,希腊化的工业制品、美术与思想,都经过印度河输入印度。”“他”是( )
A.亚历山大 B.凯撒 C.屋大维 D.克伦威尔
【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他这次的东征却是印度与希腊世界接触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印度与希腊世界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印度,同时西方也从印度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印度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故 A 选项正确, BC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亚历山大东征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列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阿拉伯帝国崛起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曼帝国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上的注释“3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帝国扩张的相关史实。
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日耳曼人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以下对西欧庄园分析正确的是( )
A.封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雇佣关系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一单位
C.庄园因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渐繁荣
D.庄园佃户劳役的多少由领主决定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领主占有直领地,佃户占有份地。主要劳动者是佃户。“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法庭,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由此可知,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的发展变化。
5.(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材料介绍的是( )
A.明治维新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黑船叩关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 日本“模仿唐制”的最典型例子是大化改新。646年(7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英国麦价上涨的原因是( )
A.中世纪农业革命后生产工具的进步
B.工业生产队粮食需求量增大
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D.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致货币贬值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会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促使物价下跌,故 A 选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还未开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故 B 选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展,题干涉及的时间是16、17世纪,故 C 选项错误;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价格革命”,导致欧洲金银等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材料反映的是( )
A.探寻新航路 B.文艺复兴运动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在殖民资本主义时代,通过各种航脏的手段包括但是不限于奴隶贸易搜取和掠夺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这部法律为国会也就是立法单位确立了它在政府体制里的强势、常设、独立的地位。法官的独立性也因此获得了保障,不再受任命他们的行政官——国王和他的诸相所左右,这部“法律”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题干所示内容出自的文献是《权利法案》。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
9.(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表,分析“商人议员”参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 B.英国商人把控英国议会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 D.英国商人主导三角贸易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克伦威尔领导下,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打败国王军队,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宫廷政变确立统治地位,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所以才会出现 “商人议员”参政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某本书的开篇写道:“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材料介绍的内容来源于( )
A.1787年美国宪法 B.《大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段话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阶级斗争理论,故 C 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18世纪初,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形成。1718年生铁产量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军事实力增强
B.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C.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国际地位
D.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 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该情况的出现主要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题干材料强调了“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推动了俄国经济发展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870年,日本出现了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公司选用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改名为“三菱商会”,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得益于( )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870年,日本出现了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公司选用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改名为“三菱商会”,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知这是涉及到经济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在经济上推行 殖产兴业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图是某位历史人物的卡通版。下列事件与他生活时间最接近的是( )
A.达 芬奇创作《蒙娜丽莎》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A 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而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B 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而材料图中的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因此最为接近。故 C 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03年,而材料图中的人物是牛顿,其生于1643年,卒于1727年,显然不太接近。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更难以估计。前线的战士和后方的居民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战争开始时的那种盲目热情和短期战争的幻觉消失了,……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经济极端困难,工人罢工,农民夺地,民族起义连续不断,特别在中欧集团各国和落后专制的俄国形势更为严峻……而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立组织是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对立组织是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凡尔登战役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战争开始时的那种盲目热情和短期战争的幻觉消失了,……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 ”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双方对立组织是 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排除A,选项B正确;
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排除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5.(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俄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据“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十月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6.(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反映了( )
A.美国意在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地区的关系
B.英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目的
C.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宰割,成为最大受害者
D.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区的势力范围,故 A 选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使美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目的,故 B 选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主宰的局面,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故 C 选项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上升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上升为1937年的10%。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的事实体现了( )
A.苏联在二战中赢得国际声誉 B.苏联农业基础十分发达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集体化的步伐。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的事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 1914年甘地回国后,受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他的主张也深得资产阶级和国大党稳健派的支持。他带领印度人民进行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这场斗争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华夫脱运动
C.卡德纳斯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选项D正确;
暗香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19.(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政府应该担负经济管制的任务,当金融、工业巨头的行为违反公众福利时,政府必须迅速干预并保护公众利益。”这种现象出现在(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政府应该担负经济管制的任务,当金融、工业巨头的行为违反公众福利时,政府必须迅速干预并保护公众利益。” 可知这是在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指导,这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下表为1932-1939年世界部分国家的飞机产量,由此可见( )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法国 (600) (600) (600) 785 890 743 1 382 3 163
德国 36 368 1 968 3 183 5 112 5 606 5 235 8 295
意大利 (500) (500) (750) ( 1 000) ( 1 000) (1 500) 1 850 (2000)
日本 691 766 688 952 1 181 1 511 3 301 4 467
英国 445 633 740 1 140 1 877 2 153 3 827 7 940
美国 593 466 437 459 1 141 949 1 800 2 195
苏联 2 595 2 595 2 595 3 578 3 578 3 578 7 500 10 328
A.苏联飞机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美国在1932-1935年飞机产量少主要是受到二战影响
C.德国、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法西斯进路
D.英国飞机产量1939年仅次于德国主要是受到一战影响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苏联飞机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
美国在1932-1935年飞机产量少主要是受到二战影响 ,错误,二战时间是1939-1945,排除B;
德国、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法西斯进路 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C;
英国飞机产量1939年仅次于德国主要是受到一战影响 ,符合史实,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陈同学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世界近现代史》,右边是她完成的部分目录。
(1)请你参照第一、二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三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答案】(1)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中所给的内容,第三节应该填的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有关的事件,所以这里可以填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已经确立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2)本题为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参考答案所给的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为例。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事件都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斗争,同时也为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就正式代表了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本题还可以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用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殖民史等为第二章的内容 。
故答案为:(1)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并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答案】(1)⑤③①②④
(2)①④⑤ ; ③②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在1914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所以按时间排序应该是⑤③①②④ 。
(2)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①④⑤,理由是都是人民起来反抗压迫的斗争;另一类是③② 理由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
故答案为:(1)⑤③①②④ 。
(2)①④⑤ ; ③②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3.(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维新早期,日本派出了庞大的欧洲考察团,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摸索考察里,探索出一条以日本自身政治与法律制度特点、本国的儒家与神道思想和西洋的科学技术主义相结合的独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其中岩仓使团造访德国便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俾斯麦的铁腕政策和强权理论,这些都为日本今后势力向海外扩张埋下伏线。
——摘编自元坤《第三只眼看日本》
材料二:地主、贵族时农奴的束缚永远消失,未来的几十年将重新拟定地主绅士与农奴的关系,以及土地的所有权;从前为地主耕种土地的农民,将可得到依双方协商结果的部分土地;大部分的土地并不是直接交给农民个人,而是先交给公社,地主的损失由国家以债券和农民付款的方式赔偿,农民须付给政府补偿金,分49年偿清。
——《农奴解放令》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亦称“三R新政”。下图为“蓝鹰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考察后日本做出的重大抉择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性质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救济”行动与罗斯福新政哪项措施有关分析“蓝鹰运动”与新政期间哪项法律实施有关。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
(4)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答案】(1)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日本派出了庞大的欧洲考察团,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摸索考察里,探索出一条以日本自身政治与法律制度特点、本国的儒家与神道思想和西洋的科学技术主义相结合的独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其中岩仓使团造访德国便找到了日本迫切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这次考察后日本做出的重大抉择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根据材料“农奴须付给政府补偿金”可知,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救济与新政通过的《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蓝鹰运动主要是针对《全国工业复兴法》,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顺利实施。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上述材料涉及的都是改革,所以主题是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2022九下·江西开学考)歌曲是时代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国歌】《马赛曲》
材料一:歌词由鲁日 德 李尔在1792年4月创作。
【工人之歌】《国际歌》
材料二:《国际歌》是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歌。这个名称来源于“第一国际”,原法语歌词由巴黎公社委员欧仁 鲍狄埃于1871年创作。
【胜利旋律】《喀秋莎》
材料三:《喀秋莎》创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齐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 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 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民族战歌】《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材料四:光未然、冼星海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该歌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2019年6月,该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首歌曲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这首歌歌颂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代表性战争各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歌曲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答案】(1)法国大革命。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苏德战场上沉重打击了德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争;百团大战。
(5)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是《马赛曲》的歌词和歌曲,歌词是由鲁日.德.李尔于1792年4月创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1792年4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德.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茵军团战歌》。这首歌激越高昂,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因此,《马赛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
(2) 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 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苏联并于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4)根据题干材料“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可知,这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牵制了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并在1940年下半年,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根据题干材料“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英豪”可知,这说明歌曲借着黄河的咆哮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故答案为:(1)法国大革命。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3) 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苏德战场上沉重打击了德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争;百团大战。
(5)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