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收心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1题22分,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沈阳月考)在古巴比伦“妻子虽然在家庭中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丈夫在家庭中以奴隶主身份进行活动。丈夫欠债而无力偿还的时候,可以将妻子或子女交出去抵债,供债主奴役。”此材料重在说明( )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D.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2.(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园的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②自营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
③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④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11﹣13世纪经济组织形式是( )
①西欧等级制的出现 ②西欧城市的兴起
③租地农场的产生 ④手工工场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这场战役开始于,1777年,在战斗中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这次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获得战争胜利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托加大捷
C.纳西比战役 D.约克镇战役
5.(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如此行进直到革命成功。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揭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
③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④摧毁法国君主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法国、美国、德国等国纷纷效仿。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
①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②英法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蒸汽时代到来
④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8·成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A B.B
C.C D.D
8.(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9.(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俄国革命后战祸相寻,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券,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复活节),食物菜膳不容易取得。今年第一年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B.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实行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开放商业和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
10.(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和苏联 B.德国和苏联 C.法国和日本 D.苏联和中国
11.(2018·苏州)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
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
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非选择题(28分)
12.(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危机。应对危机的方式也体现了各国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在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原来的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工程不仅发展了水电、增加了就业,还减少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及应对措施。
(4)上述材料中两国处理危机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3.(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发现以后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世界史·现代卷》
(1)材料一中,发现欧洲和美洲之间航路的航海家是谁?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发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3)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据材料三,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
14.(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危机与社会发展
宁宁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危机与社会发展”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18年-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9年-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3年 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建立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 年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7月7日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请回答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请为宁宁同学设计的展板提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危机与国家改革、经济恢复与发展、法西斯、战争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题干“在古巴比伦‘妻子虽然在家庭中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丈夫在家庭中以奴隶主身份进行活动。丈夫欠债而无力偿还的时候,可以将妻子或子女交出去抵债,供债主奴役。’”重在说明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 学生的理解能力。《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2.【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庄园的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 自营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 , 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故选项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西欧庄园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3.【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11﹣13世纪经济组织形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西欧农村庄园经济开始衰退,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工场由分散转向集中,它们都采用雇佣劳动,这就是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4.【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来克星顿枪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纳西比战役,不符合题意;
D.约克镇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5.【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③④符合题意,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出现,宣告蒸汽时代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排除ABD;
选项②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但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项对应不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符合题意;
B项对应不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C项对应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符合题意;
D项对应不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一战爆发前,欧洲国家之间签订协约,组成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剧了战争的爆发,因此这是一战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其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不符合题意;
B. 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不符合题意;
C. 实行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今年第一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 ”,可以看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开放商业和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深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惩罚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纳粹趁机上台,并且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挑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随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利用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为二战对抗法西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美国与苏联,不符合题意;
C.法国与日本,不符合题意;
D.苏联和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图片”内容不符。故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能力。
12.【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措施: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
(3)经济状况: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应对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是苏俄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依据材料三信息“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失业人数激增”,可以看出, 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是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依据材料三信息“ 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 ”,可以看出,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故答案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措施: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
(3)经济状况: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应对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紧贴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1)哥伦布; 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表现: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协约国与同盟国;影响: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市场;科技;战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线;依据材料一信息“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是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欧洲保持“优势地位”表现在: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之间发起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有: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包括市场,战争等
故答案为:(1)哥伦布; 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表现: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协约国与同盟国;影响: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市场;科技;战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影响欧洲地位的变化回答。
14.【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先提炼出主题,再从所给的信息中选取材料,进行论述,注意括号里的提示语,写出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如: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相应的信息,提炼出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论述所选材料与主题的联系,注意做到有理有据,语句流畅。
1 / 1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收心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1题22分,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沈阳月考)在古巴比伦“妻子虽然在家庭中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丈夫在家庭中以奴隶主身份进行活动。丈夫欠债而无力偿还的时候,可以将妻子或子女交出去抵债,供债主奴役。”此材料重在说明( )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D.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题干“在古巴比伦‘妻子虽然在家庭中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丈夫在家庭中以奴隶主身份进行活动。丈夫欠债而无力偿还的时候,可以将妻子或子女交出去抵债,供债主奴役。’”重在说明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 学生的理解能力。《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2.(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园的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②自营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
③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④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庄园的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 自营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 , 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故选项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西欧庄园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3.(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11﹣13世纪经济组织形式是( )
①西欧等级制的出现 ②西欧城市的兴起
③租地农场的产生 ④手工工场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11﹣13世纪经济组织形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西欧农村庄园经济开始衰退,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工场由分散转向集中,它们都采用雇佣劳动,这就是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4.(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这场战役开始于,1777年,在战斗中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这次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获得战争胜利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托加大捷
C.纳西比战役 D.约克镇战役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来克星顿枪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纳西比战役,不符合题意;
D.约克镇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5.(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如此行进直到革命成功。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揭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
③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④摧毁法国君主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③④符合题意,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6.(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法国、美国、德国等国纷纷效仿。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
①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②英法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蒸汽时代到来
④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出现,宣告蒸汽时代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排除ABD;
选项②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但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7.(2018·成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项对应不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符合题意;
B项对应不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C项对应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符合题意;
D项对应不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8.(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一战爆发前,欧洲国家之间签订协约,组成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剧了战争的爆发,因此这是一战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其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俄国革命后战祸相寻,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券,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复活节),食物菜膳不容易取得。今年第一年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B.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实行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开放商业和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
【答案】D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不符合题意;
B. 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不符合题意;
C. 实行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今年第一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 ”,可以看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开放商业和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和苏联 B.德国和苏联 C.法国和日本 D.苏联和中国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深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惩罚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纳粹趁机上台,并且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挑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随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利用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为二战对抗法西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美国与苏联,不符合题意;
C.法国与日本,不符合题意;
D.苏联和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2018·苏州)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
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
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图片”内容不符。故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能力。
二、非选择题(28分)
12.(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危机。应对危机的方式也体现了各国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在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原来的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工程不仅发展了水电、增加了就业,还减少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及应对措施。
(4)上述材料中两国处理危机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措施: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
(3)经济状况: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应对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是苏俄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依据材料三信息“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失业人数激增”,可以看出, 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是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依据材料三信息“ 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 ”,可以看出,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故答案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措施: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
(3)经济状况: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应对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紧贴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3.(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发现以后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世界史·现代卷》
(1)材料一中,发现欧洲和美洲之间航路的航海家是谁?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发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3)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据材料三,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
【答案】(1)哥伦布; 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表现: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协约国与同盟国;影响: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市场;科技;战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线;依据材料一信息“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是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欧洲保持“优势地位”表现在: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之间发起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有: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包括市场,战争等
故答案为:(1)哥伦布; 世界市场扩大 , 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表现: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 ; 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3)协约国与同盟国;影响: 欧洲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
(4)市场;科技;战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影响欧洲地位的变化回答。
14.(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危机与社会发展
宁宁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危机与社会发展”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18年-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9年-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3年 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建立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 年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7月7日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请回答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请为宁宁同学设计的展板提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危机与国家改革、经济恢复与发展、法西斯、战争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先提炼出主题,再从所给的信息中选取材料,进行论述,注意括号里的提示语,写出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如: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2)题目:危机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1918年到1920年, 经过多年战争,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使得苏联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发展;总之,面对危机,苏美两国都积极进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相应的信息,提炼出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论述所选材料与主题的联系,注意做到有理有据,语句流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