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他们“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看视图片考问题。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方式、意义?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了解农村改革前情况。理解农村改革的背景、目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典例学习。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理解农村改革的意义以及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作业;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农村改革相关内容,认识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要关注农民利益。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和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直观的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主问题1预设答案 自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组内对学互学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互学,展学,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开始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第一环节:有序交流,讲述故事,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讲,A、B生依次补充。确定故事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讲故事中的不足。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看视频和讨论问题的形式,让他们理解、归纳、回答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开始时间、内容和意义。让他们体会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实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主问题2预设答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农村改革的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入城市。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意义?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结合课件补充材料,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意义,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学、对学和小组合作及展示的能力。主问题3预设答案【课堂检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D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C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B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 自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组内对学互学
课堂小结 学生一起回顾主要内容,梳理知识点。 巩固强化,增强记忆。
板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仿照画出知识思维导图 理清思路,便于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他们“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新知导入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
一
学
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方式、意义?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
材料一:人民公社时期,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根据材料回答,当时的农村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农民生活穷困不堪。因为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生产力严重受挫。
材料研读:农村改革背景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农民建国后的经历
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6倍多,结束了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小岗村第一个丰收年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分户经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词解释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意义: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思考: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
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影响/意义: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背景
目的
主要方式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人民公社的弊端;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梳理
第
二
学
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开始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
材料一: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这番话体现了当时企业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材料二: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材料研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农村改革的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入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改革前
改革后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职工吃
“大锅饭”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自主权扩大
职工积极性提高
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
主要内容
中心环节
意义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调动了企业、职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城乡经济大发展
知识梳理
第
三
学
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意义?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将答案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提出目标
建立
框架
初步确立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92年十四大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背景(了解)
提出
完善
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
人民公社化(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道路
变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土地公有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
D
C
B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