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史学家。是北宋时期文坛公认
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
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幼
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
10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12
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
11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情况下,欧阳修写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败政乱国的史实。本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作用:讽谏。
写作背景
17
五代(907-960,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以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时代背景
16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后唐庄宗李存勖
三年河东变河西 先智后昏李存勖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昏君。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他小名叫亚子。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在一场伶人的叛乱中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李存勖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景进等专替他探听宫外消息,回报的情况往往颠倒是非。许多朝官和四方藩镇都争着向伶官行贿,以求在庄宗面前说些好话。最阴险的是那个演杂剧出身的郭从谦,因有些军功,被封为掌握亲兵的从马直指挥使。因姓郭,又去亲近权臣郭崇韬,并拜其为叔父。崇韬无辜被杀,郭从谦借此机会在营中蛊惑军心。当时军士王温趁夜作乱,事发后被斩。有一次庄宗戏语郭从谦,说:“你的党朋,忘恩负义,又教王温造反。你们还想干什么呢 ”从谦大为震惊,回来后便进一步煽动兵将道:“快把你们的积蓄拿出来买酒肉吃,不必考虑后事。”大家问为什么,他说:“陛下为王温的事,等到攻占邺地,要把你们统统活埋。”从此,这支亲兵部队便萌发了叛乱的念头。
不久,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从马直亲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李存勖。
至此,唐庄宗李存勖历时20多年夺来的天下在建国短短四年后覆灭。
历史渊源
玄宗皇帝生性好乐,洞晓音律,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由于帝王的推崇,盛唐伎乐空前繁荣,优伶自然更倍受
恩宠。《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时,新声散乐倡优之戏,有谐谑而赐金帛朱紫者。
僖宗乾符年间“, 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藏空竭。”
唐代优伶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宠幸而加官进
爵、优厚赏赐,宫廷优伶的实际地位和待遇是比较高的。尽管如此,唐代宫廷优伶并没有因加官进爵而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因此尚未出现伶官干政弄权、败纪乱政的现象。
庄宗好乐还与他出身夷狄是有一定的关系。庄宗是内迁的沙陀封建贵族
胡人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一项内容。不论是婚嫁、狩猎、交谊、节庆乃至征战等一切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都离不开歌舞仪式,唱歌跳舞成为他们的一种重要习俗。
伶官
景进
。景进是庄宗最宠信的伶官之一,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封上柱国。“庄宗遗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
周匝
曾为后梁所得,因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周匝得以不死生还,为报答陈、储二人之私
恩,周匝向庄宗“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枢密使郭崇韬谏曰:
“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由于伶人屡次进言,庄宗终以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史彦琼
有宠于庄宗曾以史彦琼为 都监军,“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
郭从谦
从马直军士王温谋乱为庄宗所杀,庄宗因此对郭门高戏言说:“汝党存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郭门高恐慌,乃激其军士叛君谋反,庄宗终被射杀,郭门高自己也被李嗣源所杀。
敬新磨
其中也不乏有品德比较高尚者,如敬新磨便是一例。《伶官传》云:“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他善
俳谑,语诙谐,常以戏谑之言讽谏庄宗皇帝。庄宗喜好田猎,
有一次在中牟县狩猎,因他们一行践踏民田,中牟县令为民
当马切谏,庄宗大怒,欲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就故意
斥责县令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 奈何纵民稼
穑以供税赋! 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汝罪当死!”庄宗听罢大笑,于是县令乃得免死。
《通鉴》卷273 云:“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枢密郭崇韬才识出众,忠直廉洁,敢于任事,不避嫌疑。
在伐蜀胜利后,因宦官、刘皇后的诬陷而残遭杀戮。郭崇韬“素嫉伶人,常裁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伶人曾求赂于友谦,遭到辞绝。伶官景进与其党谗谄友谦说:“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朱友谦一家百余口及其将领五六人皆遭族杀,天下不胜其冤。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
立国(15年)
{
灭国(3年)
全文结构
人物 晋王(李克用) 庄宗(李存勖)
梁王(朱全忠), 梁君丞(朱友贞,皇甫麟) 仇也 函梁君丞首
燕王父子(刘仁恭,刘守光) 始所立,后归梁 系燕父子以组
契丹(耶律阿保机) 约为兄弟,背盟通梁
一夫(皇甫晖) 仓皇东出,不知所归
数十伶人(郭从谦等) 被困,身死国灭
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
庄 宗 告 庙
19
(908年 23岁)
庄 宗 受 矢
20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1
912年 27岁 打败燕国
923年 38岁 亡梁
沉缅声色
22
沉湎声色
7
盛 衰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1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盛 衰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2
文章结构图示2
《伶官传序》
总起
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总结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34
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
爱)伶人才如此吗?
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
格
言
警
句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