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
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古钱币图片)
生:古代的钱;古钱…(欣赏中国古钱币)
师:那么现在的钱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现在常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
【本节课由我国古钱币引出课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通过微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那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人民币上有毛爷爷头像、有国徽的标志、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有数字、有盲文…
生: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生:人民币上有红斜线表示样币。
生: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的。
生:我还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生:我知道10元人民币可以换10张1元人民币…
学生说到的地方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单独出示一张5元纸币和一枚5分硬币,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说一说,再和同桌介绍任意一张人民币。(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爱惜好钱,同时,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人民币的分类。
师:同学们太棒了,了解了这么多人民币的知识,老师想请你帮帮忙,看到这么多钱,你能帮它们分分类吗?生:可以。动手分一分,摆在桌子上。汇报。
生:可以,可以把它们分成硬币和纸币。
生:可以把元的放一起,角的放一起,分的放一起。
生:可以按年号分…(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课堂动手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4、人民币的单位。
说到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课件出示)
师:想一想,怎样快速的识别人民币呢?
生:先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再看它的单位,这样就能快速识别。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5角能换几张1角?10个1角就是多少?(通过课件出示,学生很清楚的看到。)10角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1角=10分(板书)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写一写(写在书上第53页做一做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
活动3:摆一摆(快速摆出1元6角)生摆好在投影上汇报。
活动3:逛商店。(出示商品,问1元能买什么?)生回答。
活动4: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从超市买了一些你们喜欢的文具,非常优惠,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人民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又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古钱币的欣赏,再继续加深本课的重难点的学习,再加上实践活动和习题练习巩固以及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存在不足,对于单位换算应该再扎实写更好以及对于人民币的课外知识收集不够多,希望以后能够发扬优点,补充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