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中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中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20:49:07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八 古诗文积累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古诗文积累方面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歌......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味。”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优秀古诗文63篇,在考查中要求:一、识记准确,理解正确;二、书写正确、工整、规范;三、按要求灵活选择运用古诗文名句。
【教学目标】
能够背诵并正确书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答案】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2021随州T16节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研学旅行中,同学们乘坐游轮顺江而下,面对开阔的江面,他们不禁吟唱出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会上,学校领导引用杜甫的“
”,鼓励学生坚定信念,勇攀顶峰。(杜甫《望岳》)
(3)中国向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友好国家援助新冠疫苗,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
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
的温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渔家傲·秋思》中透露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
是“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高度概括莲高贵、正直、庄重的气质与品格。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021新疆T7改编)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诗圣杜甫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设身处地替
天下寒士着想的诗句是“
(2)曹操《观沧海》中“
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
6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2)秋风萧瑟

波涌起
(3)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江西省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
1.了解《2019江西中考说明》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考试要求。
2.掌握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答案】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
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
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鹤铭》①于
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
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
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
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
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福”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
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跳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③已
升于东澈,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
那免飞动?
(有删改)
【注释】①《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瘗(),埋葬。②庖福:厨房和浴室。福
(bi),浴室。③望舒:月亮的代称。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
B.相与啜茶/而别
C.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
D.望舒已升/于东溆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霁(
(2)以(
)
(3)因(
)
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寻《瘗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
(2)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11.根据短文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3分)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诗词赏析
【考点透视】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一)
【答案】
(二)
【答案】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