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中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中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21:04:52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四 组句成段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教材对组句成段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它既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解答组句成段题。
解答选择型组句成段题,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1.根据语段所表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语段。叙述段常用时间顺序,议论段通常是逻辑顺序,描写段则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都有,说明段则三种都能用。
2.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语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
3.根据语段的类型确定语段的首句。
4.把握关键词语,逐句理清先后顺序。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 。 。 。 。
①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要求排列语段的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结合前半部分及所给句子整体考虑,通过观察发现所给的四句话存在“江雾升起——由淡变浓,上涨——收住脚步——停下来”的逻辑顺序,按此排序即可。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 ,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B.淡漠了亲情 淡忘了友情 虚度了年华
C.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答案】B
【解析】这种需要衔接语段中间部分的考题,一定要注意前后的对应关系。根据每处后半句中的“共享天伦”“朋友”“梦想”提示,很容易判断前半句讲的是亲情、友情以及人生。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一 字音字形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是: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由此中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有:
1.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除课本出现的以外,还包含生活常用语);
2.对错别字的有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或改正所给词语中的错别字;
3.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4.抄写一段文字,检查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能力。
鉴于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常用汉字3500个,并能准确拼读,规范书写;
2.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的意图;
3.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包括字型相似误用、字音相同或相近误用,还有字音相同字型相近的误用;
4.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义结合起来辨识,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中学习并掌握汉字;
5.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楷书写要力争做到规范、工整、美观。
【教学目标】
1.牢记课标内的字音。
2.能够理解和书写课标内的字、词。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
【答案】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荒谬 锐不可当(dàng) 与日具增
B.絮说(shù) 愧作 相辅相成(fǔ) 在劫难逃
C.归咎(jiù) 牟取 顶礼膜拜(mó) 有例可援
D.繁衍(yǎn) 伧俗 无人问津(jīn) 格尽职守
【答案】C
【解析】A项“当”应读 dāng,“具”应为“俱”;B项“絮”应读“xù”,“作”应为“怍”;D项“格”应为“恪”。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平时应有意识的对所学过的字音字形加以整理和复习,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二 词语运用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要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一定量的词语,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词语的运用是各省市中考的基本考点之一。
就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看,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词语的运用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考查的对象包括一般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近义词的辨析等。中考复习时,对于常常会用错的词语,特别是成语,要有所积累,记住一些经典的错例。
2022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将延续选择题的形式,即选出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所考查的词语,以成语为主,俗语为辅;以四字词语为主,两字词语为辅。【教学目标】
牢记并理解课标内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特别是成语。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
【答案】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张老师的英语课讲得十分精彩,张老师上课时,经常有同行来教室里袖手旁观。
D.托尔斯泰的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答案】C
【解析】C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去听张老师的课,向他学习”的语境不符。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临的时候,草长莺飞,销声匿迹于严冬的昆虫们又重新活跃于山间田野。
B.中超足球联赛上,申花当家射手登巴巴在一次冲撞中不幸腿部骨折,看到他痛苦的表情,现场观众们无不忍俊不禁。
C.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D.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答案】B
【解析】B项“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此句中用“忍俊不禁”与现场观众对登巴巴充满担忧的实际情境不符。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应有意识的对所学过的词语加以整理和复习,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五 句子的选用和仿写、句式变换、修辞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对此专题的相关要求是:在日常学习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B.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润物的细雨。
C.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D.我曾在你的世界里经过,遇见了此生最美的风景。
【答案】D
【解析】A项拟人;B项设问;C项反问。
2.仿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敌入侵。长城长,与海相邻;长城陡,万阶上天际;________。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闪耀着人性光辉。但它让中国人浴血奋战,抵御外侮,________;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中华复兴的壮丽征程。
A.长城宽,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中华儿女的不屈
B.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C.长城高,见证了民族辉煌 这才有中华民族的崛起
D.长城险,历经了岁月变迁 这才有华夏文明的传奇
【答案】B
【解析】依照画线句中“长城陡”“万阶上天际”“这才有”等关键词,可找出选项中关键词语的搭配:A项“长城宽”与“未坍塌”搭配不当;“这才有”后面应该是“抵御外侮”的结果,“中华儿女的不屈”不是结果,排除A项;C项“长城高”与“民族辉煌”搭配不当;D项“长城险”与“岁月变迁”搭配不当,“华夏文明的传奇”与“抵御外侮”也不搭配,排除C、D项。故选B项。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三 病句辨析
【考点透视】
病句类型包括: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因此要培养辨识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彩、语体色彩、语言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过程】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答案:
答案: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要改变目前垃圾书泛滥,首先要抑制图书出版的利益冲动,减少其功利色彩。
C.墨子不但在思想、政治方面创立了自己的学说,还在科学、技术逻辑、军事等方面有自己的建树。
D.7月28日晚,“2016首届中德(南昌)音乐节暨第五届湾里纳凉节”在湾里太平镇盛大开幕。看到盛夏湾里的秀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改变目前垃圾书泛滥”后面加上“的现状”;D项结构混乱,应删掉“看到”或者“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里约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笑言“我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使得她迅速走红网络。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答案】A
【解析】B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不是“优势明显”;C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在“自救互救”后添加“的方法”;D项搭配不当,定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不能与“思考”搭配,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中东、非洲等地的冲突,造成大量难民涌入欧洲,让本就增速放缓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B.国家海洋预报台提醒在相关海域航行作业的船舶及时回港避浪,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
C.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发射圆满取得成功。
D.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中英两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深受两国人民所爱戴,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句末加上“措施”;C项语序不当,应将“圆满”调到“成功”前面;D项句式杂糅,删去“所”或“深受”改成“为”。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应有意识对所接触过的病句加以分类理解,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