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3 最后一次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课件(部编版)
新课导入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为我们饱受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大声疾呼,唤醒国人的满腔斗志;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爱国的战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徜徉在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之中,体会他的满腔爱国之情!
疏通文章大意,把握作者观点。
揣摩语言风格,明确即兴演讲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与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闻一多(1899—1946)
现代诗人、学者和战士,湖北浠水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被列入七年级教材。
走近作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一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大举进攻解放区;另一面,不断制造白色恐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发表了这一篇演讲。在他返家途中被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背景介绍
诬蔑( )
屠杀( )
恐怖( )
挑拨离间( )
召开( )
卑鄙( )
wū miè
tú
kǒng
jiàn
zhào
bǐ
赋予( )
卑污( )
wū
yǔ
字词积累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卑劣:卑鄙恶劣。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屠杀:大批残杀。
词意梳理
闻一多先生当众揭露、痛批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整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请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诬陷李公朴先生的卑劣行径,赞扬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爱国之情。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揭示反人民的势力必然会灭亡,而人民的力量必然会胜利的历史规律,从而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2段):希望人民群众能够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的不怕牺牲。
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
合作探究
反问句、设问句——语气强烈,怒不可遏。
感叹句——情绪激烈,短兵相接。
我们:体现了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一同战斗;
你、你们:英勇地向敌人挑战,打击对方气焰;
你们、我们:表明了作者的坚定立场与鲜明态度;
他们:对敌人极端愤怒、轻蔑与痛恨。
文章选用了哪些人称,有何作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闻一多先生为何会预言这些反对派“快完了”,人民定能取得胜利?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结合社会背景,思考第5段中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代的是什么?“光明”指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暗”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语言特色
善用对比,态度明确;
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分析精辟,一针见血。
完成历史任务
历史上
最卑劣
最无耻
事件
暗杀李公朴
为何被暗杀
争取民主和平
真理是一定胜利的
号召青年继承光荣传统
随时准备牺牲
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设计
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着李公朴被害这一核心事件,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以及无耻卑鄙的行径,赞扬了烈士的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精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与敌人斗争到底。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