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6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6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8 09: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
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
资本主义
扩展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根本原因)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何为“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
1.资产阶级革命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2.资本主义制度
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它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相关史实;
2.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背景
①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②英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③“王在法律下”、“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成为最富有阶级。……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是大资产阶级。……新贵族作为一个阶级,是在16世纪初亨利八世国王进行宗教改革时形成的。……新贵族有贵族的头衔,享有贵族的特权,但其经营方式则是资本主义的,故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1215年《大宪章》规定: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参加者还有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2)经过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革命爆发
共和国
王朝复辟
《权利法案》
两次内战
军事独裁
“光荣革命”
1640
1642-1649
1660
1688
1689
《王位继承法》
1701
1649-1653
1653-1659
政体间的反复较量
(2)经过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03年女王伊丽莎白死去,詹姆斯一世继王位。他是专制主义的统治者,极力强调“王权神授”学说,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至高地位。他的宫廷生活十分豪华奢侈,王室领地和骑士捐的收入不敷开支,只能召开议会,要求下院同意他征收新税,由于未获得同意便解散了议会。
1625年詹姆斯一世死去,其子即位称查理一世,倒行逆施更胜乃父。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王权,他勉强接受。1629年议会因反对其税收政策再次被解散,开始了11年的无议会统治时期。在此期间,他推行大量反动政策,对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造成了极大伤害。
1637年苏格兰起义爆发。1639年,发展到英国北部。为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经费,于是查理一世不得不再召开议会,但议会一开幕便对他的保证进行猛烈抨击,很快又被解散。此举激起人民愤怒,伦敦群众举行大示威,1640年8月查理不得不再下令召开议会。
(2)经过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战争双方 结果
第一次 国王:骑士党 包括旧贵族、高级官员、国教教士等,阵地在比较落后的西北部 议会:圆颅党 包括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大多数农民和城市平民,主要阵地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 议会一方胜出
查理一世被囚
第二次 国王 议会: 独立派+平等派 议会一方胜出,查理一世被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敌人”而斩首
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
战役
(2)经过
③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1649—1653)、军事独裁(1653—1659)和王朝复辟(1660—1689)
三个时期的反复斗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共 和 国
(1649-1653)
军事独裁
(1653-1659)
王朝复辟
(1660-1688)
共和国的建立是革命达到最高峰的表现;
没有民主共和味道,更多的是实行暴力高压政策。
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长期议会,召集御用国会,就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死后其子继任,由于不具备威信,政局立即动荡起来。
资产阶级、新贵族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寄希望于旧王朝;
王朝内矛盾激化,查理二世宣布审判“弑君者”,并将克伦威尔的尸体挖出,枭首示众。
(2)经过
④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革命
成果获得巩固,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国会中的托利、辉格两党决议,迎接具有王位继承权的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前来英国即位为女王和国王,废去詹姆斯二世的王位。玛丽是国教徒,而威廉是新教国家荷兰的元首,英国可以借此免除天主教复活的危险,维护革命的基本成果。而且荷兰同法国是敌对的,有利于英荷联合对抗法国。威廉于1688年11月5日带军队在英国登陆,一个月后詹姆斯二世被迫逃出法国,政变取得胜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旧贵族相互妥协的结果
(3)结果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
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限制国王权力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集会权
(4)意义
①英国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对欧洲和
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英国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推动了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
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
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 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首相
国王
内阁
议会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提出成员名单
形式任命
对议会负责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监督内阁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3)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4)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要求重新分配议会席位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力量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年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8年
30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28年
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885年
扩大了选举范围
1969年
年满18周岁英国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
1832年
1832年
议会改革
4.英国的政党政治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1)类型:两党制
(2)地位: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1924年至今,英国一直保持着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材料二 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背景:
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②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③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材料一 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三 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宣称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予人的权利,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北美13块殖民地示意图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顿枪声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过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建立被统治者同意和授予的政府。
——1776年《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过程:
③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军队;
④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巴黎和约》
1781年约克镇大捷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3)意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
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追求自由、自治、法治、人民主权等殖民地的政治文化精神,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北美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结成了同盟,创建了邦联制体制。
1.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课堂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邦联制的弊端
邦联条例内容选编:
①宪法容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
②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委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一人。
③中央无权管理洲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
松散的邦联体制下政府无权,亟需加强中央集权。
“两国相邻,老死不相往来!”
民主共和制
又称“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它是泛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司法权独立,三者分权且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共和国”。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罗德岛拒绝参加)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后是有人早退,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出现了严重分歧。
——刘瑜《民主的细节》
1787年制宪会议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1)内容:
①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
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
②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
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
员都由选举产生。
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被总统否决的法案
可宣布总统违宪
提名联邦大法官
大法官的任命必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
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国 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总 统
(行政权)
原则:分权制衡
理论:孟德斯鸠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联邦政府拥有外交、国防、发行货币、制订根本大法等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
——《1787年美国宪法》
第一条第八款: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
第一条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意义: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
的公民权利等。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一一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注:指黑人奴隶)之五分之三。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节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4)修正案:
①1791年:规定公民若干权利
②1865年:废除奴隶制
③1870年:选举权不受肤色、种族限制
④1920年:给予妇女选举权
⑤1970年:实现普选权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自1787年宪法颁布后,先后提出了27条宪法修正案。
【拓展延伸】联邦制与共和制的概念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实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由宪法明文规定,除非通过修宪,不能任意变更。双方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对方干预。在双方法律发生冲突时,联邦宪法及法律高于地方宪法及法律。概而言之,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1)背景:南北双方的尖锐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
②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3.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861-1865)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2)过程
①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
②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
南方分裂势力;
③1865年,内战结束。
3.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861-1865)
《宅地法》
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3.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861-1865)
(3)意义
①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4)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
由于种族歧视意识根深蒂固,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上遭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美国种族歧视丑闻迭起。1992年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罗德尼·金引发了洛杉矶大规模的种族冲突;1995年美国百万黑人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大游行,提出了增进黑人团结,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1999年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察枪杀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1869年宪法修正案》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1)形成
①19C20S末至30S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至19C50S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评价
①两党制下的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②两党控制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4.美国的两党制(驴象之争)
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四年一大战,两年一小战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①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
1.法国大革命
“经济力量、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那里”,他们拥有“一种新型的财富,即流动的或商业性的财富”。 ——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1715—1786 年,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沉重的捐税。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2)过程
①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
1.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第一座监狱——巴士底狱(被用作监狱的王室古堡)。虽然这一事件本身没什么实际作用,因为巴士底狱这时已很少被使用,实际效果只是救出了狱中的少数人,但它在平民心目中则是压迫的象征,此时这一象征被摧毁了。这标志着巴黎的民众首次改变了革命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攻占巴士底狱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2)过程
②发布纲领——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
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1.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作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
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人权宣言》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2)过程
③1791年宪法: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法国大革命
坚定不移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损害权利平等的那些制度。今后不得再有贵族、爵位、世袭荣衔、等级差别、封建制度、世袭制特权,也不得有从上述制度中产生的任何头衔、称号和特权。
——《1791年宪法》
1791.09.17
1789.07
1789.09-10
1790
1789.08
1789.12
1791宪法
组成了30人的起草委员会
通过了宪法前言,即《人权宣言》
通过了选举法
路易十六
批准了宪法
通过了立法、行政、司法等有关规定
对条文进行
修改加工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2)过程
④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颁布《法国民法典》(后更名
《拿破仑法典》)。
1.法国大革命
背景: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建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措施:《法国民法典》(后更名《拿破仑法典》)
恩格斯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
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
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
级社会的法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3)意义
①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②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4)局限:拿破仑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给其带来了沉重灾难。
1.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加冕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2.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政体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共和制
七月王朝
波旁王朝
封建专制
帝制
君主立宪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1月,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上,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的一项提及“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择产生”的议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得以通过。这是宪法中唯一明确提及“共和国”的地方,从而使共和制以迂回的方式得到确定,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7月,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课堂探究】法国的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内因: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强大;
③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发达;
④君主专制传统深厚;
⑤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
外因:欧洲其他国家(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艰难的原因
【拓展延伸】法国的共和之路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1804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2.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选举产生总统
副署
任命(众议院同意)
监督总统与内阁
与总统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议 会
(立法权)
内 阁
(司法权)
总 统
(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
权力中心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③克里木战争的战败;
18世纪俄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续发展。但这时……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
(19世纪上半期)农奴反抗农奴制的暴动不断增多,1826-1861年共发生1186次。……这些暴动反映了俄国人民群众对农奴制的极端痛恨,反映出农民要以革命手段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愿望。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战争的失败使农奴制俄国的一切矛盾表面化,尖锐化了。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英国法国使用的是铁甲舰,大口径的作战的炮,俄国使用的还是木帆船。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内容
①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
得到土地;
②其他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
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般公民权,即农民有权拥有个人的财产,他们可以自由迁徙、婚配、从事工商业活动、缔结合同、进行诉讼等,地主应承认农民的人身和人格自由,不允许买卖和交换农民。 ——选编自《农民改革法令》
脱离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摘编自《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1861年)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法令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评价
①意义: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局限: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0多万农民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农业机器被广泛采用,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发展。
农民无偿得到土地和从贵族地主的奴役下获得解放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谓赎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主对农民肆意掠夺的过程。据各省不完全的统计,这些地区有3326.8万俄亩土地,按1854年到1865年市价计算,份地的地价为5.44亿卢布,而实际上份地的赎买价格为8.67亿卢布,这样,地主所得到的赎金超过市价59%,多达3.23亿卢布。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纪录片《世界通史》解说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世界历史》(下)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2.意大利的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①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通过收复失地,于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3)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统一之前的意大利半岛
马志尼
加富尔
加里波第
意大利统一三杰
3.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德意志诗人席勒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大国崛起》
3.德意志的统一
(2)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64年—1871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铁血宰相俾斯麦
3.德意志的统一
(3)意义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称帝
德意志帝国成立
威廉一世与俾斯麦
【课堂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价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
威廉二世的郁闷事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在波茨坦有一座行宫,视线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就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后来磨坊主一纸诉讼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结果是威廉二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把那磨房盖起来。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
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政治转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很快
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
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课堂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价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到处都是“德国制造”
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少女们周末穿的漂亮披风与上衣来自德国。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排水管、收音机、纸张、铅笔,就连周末歌剧院里上演的歌剧也是德国人创作的,演员无一例外是德国人。
4.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明治维新前后三杰
前三杰: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
后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
吉田松阴(1830-1859)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教出了一堆非常优秀的弟子。主张武力讨伐幕府,
还政天皇,加强对外的军事扩张,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弟子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
坂本龙马(1836-1867)主张将加强天皇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个君主集权论的人,在倒幕运动中促成萨摩藩长
州藩的结盟,可以说是倒幕运动的军事力量的主要缔结者。“大政奉还”也离不开他的幕后推动。
高杉晋作(1839-1867)主张废藩置县,加强集权。提倡大力发展军备,开放口岸,加强工业化。
大久保利通(1830-1878)日本的铁血宰相。主张对外侵略,对内全盘西化,加强本国工业化,努力开拓殖民
地,后被刺杀。
木户孝允(1833-1877)是萨长同盟的主要推手之一,在倒幕战争中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后来
由于反对大久保利通的对外扩张政策被排挤出权力核心,是日本“鸽派”的代表,随着鸽派首领
的他的郁郁而终,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
西乡隆盛(1828-1877)典型的鹰派人物,为了征服朝鲜不惜与好友木户孝允决裂。后来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在家乡发动叛乱,被政府剿灭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4.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背景:民族危机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幕藩体制衰落;
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黑船事件);
④社会矛盾尖锐。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被给予列强诸多权力。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4.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2)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
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明治天皇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近乎无偿赠与。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财产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 ——《殖产兴业建议书》
4.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3)评价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③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国家 时间 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本 1868—1873 32.2%
英国 1851—1873 3.3%
美国 1861—1873 5%
德国 1861—1873 3.8%
【归纳总结】英、美、法、德四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文件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元首与议会(国会)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否决、复议、弹劾 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与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首脑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国会)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制衡 总统对议会负责 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归纳总结】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国家 国情 方式 制度 重要时间、事件
英国 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无专制传统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共和制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76—1783年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1861—1865年南北战争
法国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启蒙运动的中心 大革命 共和制 1789年大革命
1804年第一帝国
1870年第三共和国
1875年一票共和
俄国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激化国内矛盾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意大利 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1861年建立意王国
1870年实现统一
德国 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日本 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黑船事件激化国内矛盾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1868年明治维新
(1)理论依据: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
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
和的改革方式。
(3)建立过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5)体现原则: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
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
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能力提升】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1)进步性: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
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①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对外,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能力提升】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特点:间接民主;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作用:
①对资本主义: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
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政治的稳定、经
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对人类社会: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
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3)本质:资产阶级民主
【能力提升】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认识
课堂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念解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
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意、德、日
拓展延伸: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评价,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认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两党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北美独立战争:背景、过程、意义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内容、意义、局限、修正案
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背景、过程、历史、局限
美国的两党制——驴象之争:形成、特点、评价
法国大革命:背景、过程、意义、局限
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意义: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意大利的统一:背景、过程、意义
德意志的统一:背景、过程、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背景、内容、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