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液体的压强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下列物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试管 B.茶壶 C.茶杯 D.注射器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和 ,关于二者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 缓慢移至竖直位置 。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哪一次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两次凹陷得一样 D.橡皮膜不会向瓶内凹陷
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内。再注入高度为 的某种液体,结果使管内水银面下降了 。如果水银密度为 ,则该液体密度为( )
A. B. C. D.
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酒精(),两液面一样高,在其中有 、 、 三点,则三点的压强关系如何( )
A. B. C. D.
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 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 。下列操作能够使高度差 增大的是( )
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C.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D.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如图,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②液体密度
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③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型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
A.向左流动 B.向右流动
C.不动 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 、 、 三点的压强 、 、 的大小关系是: 。
如图所示,木块 横放在盛有水的杯口上。若将木块 取下并放入杯内的水中(水不溢出),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水平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强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质量为 底面积为 的薄壁容器中盛有 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 为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为 , 取
在如图所示的容器中, 点处液体的压强为 ,则液体的密度为 。( 取 )
三、计算题
小杨选择了两个高度分别为 和 ,底面积 的实心均匀的圆柱体 、 进行工艺品搭建, 、 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 所示。他从 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 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 的中央,则 、 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高度 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求:
(1) 圆柱体 的密度;
(2) 从 截取 的圆柱块平放在 的中央, 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3) 图 中 的值。
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底容器 、 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液体乙。水的深度为 米,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1) 若水的质量为 千克,求水的体积 。
(2) 求水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 。
(3) 在容器 中注入水,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此时水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帕。求液体乙的密度 。
四、实验题
开州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 实验是通过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填“漏气”或“不漏气”)。
(2)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探究过程中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 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 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比较图乙、丙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3) 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同一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