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我校八年级普通班学生。学生对密度、重力、合力、二力平衡、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以及测量重力的方法,了解最基本的物理实验的观察方法;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这些都是本节学习的有利条件。
初二年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有见过浮力现象,有较强烈的探究兴趣。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认识浮力》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义务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的第一节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本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是浮力和称重法测物体的浮力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作为浮力的第一节,对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
三、教法学法
教法:设疑,引导
学法:观察、体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四、教具学具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烧杯、小石块、矿泉水瓶、细线、乒乓球、氢气球、气球、带橡皮膜的一次性口杯、水、水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播放“山东号”宣传片,展现航母雄姿。 问:雄壮的“山东号”6万多吨,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二.知识新授 1.浮力概念 活动1体验浮力.出示浮在水桶中的气球,要求学生把球压到水里,比比谁的力气大!采访同学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2观察实验,初识浮力概念. 实验一:乒乓球放入容器的底部,注水,乒乓球漂浮起来。 实验二:氢气球脱手后飞到天花板。 引导学生总结浮力概念。 活动3观察实验,明确浮力方向. 实验一:容器底部细线拉着的乒乓球浸在水里,操作一放在水平台上,操作二,将容器倾斜一定角度。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学生实验体验浮力,感受液体浮力的方向,谈谈自身感受。 通过观察实验,完成问题:浮力的概念 学生观察实验中细线方向的特点,明确浮力的方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 感受浮力是物体浸入水中时,物体会受到的向上的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液体气体都可以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浮力,总结浮力概念。 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细线方向的特点,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二:将氢气球左右拉扯,脱手。 问:通过观察实验中细线方向有什么特点。 总结并板书浮力的概念: 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F浮)。 问:浮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各是什么? 2.称重法法测浮力 活动4.探究实验,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实验一:将乒乓球放入盛有水容器乒乓球浮起来。 实验二:将小石块放入盛有水容器物块沉在水底。 问:乒乓球受浮力的作用,石块有没有受到浮力? 问:如何验证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在空气中石块的重力,受力分析,观察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受力分析。 学生回答问题,明确浮力的三要素。 学生思考,同学间进行交流,物块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巩固浮力概念,明确三要素,避免学生混淆浮力方向。 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学生交流互动集思广益。
引导学生总结 F浮=G-F板书 3.浮力产生的原因 活动5.探究实验,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无底矿泉水瓶开口倒置,放入乒乓球后加注水,观察乒乓球,将瓶盖拧上,观察乒乓球。 问:比较以上两种情境乒乓球,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产生以上不同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学具结合自身的猜想,验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对物块在两种情况下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结合受力平衡知识,得出F浮=G-F。 F F浮 F O G G 空气中 水中 小组合作测量每个小组物块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小组展示测量浮力的大小。 学生思考,猜想,交流讨论。 通过受力分析,学生可以得出F浮=G-F。 锻炼学生交流合作学的能力,动手能力。 引起学生的注意,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F浮=F向上-F向下。 三、课堂小结 活动6.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浮力,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展示PPT) 学生实验观察将带橡皮膜的一次性水杯,水平浸没在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竖直浸没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看出橡皮膜受压力变化,引导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四、作业设计 1.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其下表面受到的水对它的向上压力为20N,上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向下的压力为12 N,则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为( ) A.32 N,竖直向上 B.8 N,竖直向上 C. 8 N,竖直向下 D.无法判断 2.实验证明,浸在 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 托起的力。浮力的方向是 的。物体浸在气体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4.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示意图。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N。 (3)当物体浸入水中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 N。
板书设计
9.1认识浮力
1.浮力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这个托力就是浮力(F浮)。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量法求浮力 F浮=G-F
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