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比热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通过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尝试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比热容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直观的生活体验,能够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具备进行热量计算的数学基础,在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运用上有一点的知识储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利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夏天到海边玩耍,发现不同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
【课堂活动】:
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观看视频】
讨论
(1)该实验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3)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________(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有关。
活动二:阅读11——1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__,(相同、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________,它的意义是________沙石的比热容为________,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________(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3)你能再举一例吗
活动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讨论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 g℃),如果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
1、10千克的水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焦。
2、10千克的水在温度升高10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焦。
总结:吸热的计算公式:Q吸=cmΔt
讨论2:如果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降低:
1、1千克的水在温度降低1摄氏度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焦。
2、10千克的水在温度降低1摄氏度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焦。
3、1千克的水在温度降低10摄氏度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焦。
4、10千克的水在温度降低10摄氏度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焦。
总结:放热的计算公式:Q放=cmΔt
小结:
知识运用:请利用公式计算:
例1、质量为10kg的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例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4,5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第3节部分。
【归纳整理】
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比热容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_
4、热量的计算公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