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中学2013届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东观中学2013届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03 21: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观中学2013届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1—2题。
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3—5题。
3.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
无关的因素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4.B处7月份盛行(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
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
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
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7.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D.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
8.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起点位于( )
A.南京 B.扬州 C.淮阴 D.苏州
9. 318国道是中国人的景观长廊,起点上海,终点到西藏,全长5476千米。它几乎就是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横跨中国东、中、西部。下面是一位营员对沿途所见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我们从中国陆地的最低点长江口一直走到地球的世界屋脊
B.在东部我们看到了流水塑造的地貌——河流的边滩与曲流;进入四川盆地的西部,我们被咆哮奔流的金沙江所震撼,目睹了流水劈出的角峰
C.拉萨真是名符其实的“日光城”啊,那里到了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半空中哩,感觉白天比江浙地区长多了
D.在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黄土地上的杜鹃花在河边摇曳,流光溢彩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0-12题:
10.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1.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3~16题。
1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
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abc B.adbc C.dbac D.dcba
1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15.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水能 B.b——煤、石油
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d——煤、石油、水能
16.四大区域目前以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下面是一组有关青藏高原的叙述,据此回答17-18题:
17.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 )
A.小麦 玉米 B.水稻 油菜 C.青稞 小麦 D.长绒棉 葡萄
18.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学小组将它作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20.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 气候图层 ④ 人口图层 ⑤ 商业网点图层 ⑥ 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 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读右图完成21~24题:
2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 (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2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2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原料产地 B_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25.有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及解决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差,降水下泄快是根本原因
B.污染严重,水质差,不节约用水是根本原因
C.“引滦入津”工程调节了海河径流季节的变化
D.农业生产中有多种旱地作物,采用喷灌式节约用水
二、综合题
26. (13分)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1)~(4)题。
城市



位置
91°E,30N°
104°E,31°N
120°E,30.2°N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4分)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 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976 C.1400.7
[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3分)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3分)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27、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的工程是 , ,他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
28.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A是 平原,B是 平原。
(2)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是 、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4)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 。

29.读下图回答:(7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A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0.读我国某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为了解决我国某些地区资源和生产力配置不合理状况,近年来,正在(或计划)实施的重大工程有图中的 ① 、 ②是 等 。
(2)图中③是 山脉,山脉西侧的省是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对该 山脉东侧的省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旱涝灾害和 ,后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主要原因是 。
(3)建国以来,为解决黄河和海河的洪涝灾害,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与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比较,海河下游采取的不同方法是 ,原因是 。
(4)图中沿110°E自北往南地表表层物质颗粒越来越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5)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今后区域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B、大面积种草,发展畜牧业
C、植树种草,发展林木业 D、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B 8.B 9.C 10A 11B 12B 13D 14B 15 D 16D 17C 18B 19 C 20 A 21 D 22 B 23 B 24 A 25 D
二、综合题
26.(13分)(1) 甲 乙 丙 (每项1分,共4分)
[年日照时数] C A B
[1月平均气温] A C B
[年均降水量] A B C
[主要农作物] B A C
(2)(3分)甲城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剥弱少,所以太阳辐射强。甲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弱,加上大气对地面保温能力弱,所以气温低。
(3)(3分)乙城市所在省份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河流流量大,该省份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且河流流经盆地周围山区,峡谷多,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
(4)(3分)该城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该城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该城所在地区科技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利于工业发展。
27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水资源南多北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环节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28.(1)A是宁夏平原,B是河套平原。(2)汾河、渭河。(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流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4)C。
29.(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3)沙尘天气 (4)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30.(1)西气东送 南水北调 (2)太行山 能源(能源化学);土壤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的排灌方式,造成地下水位上升。(3)挖掘新的入海河道,分散水流;海河水系为扇形水系,五大支流在天津汇合,只有一条入海河道,每逢汛期,五大支流同时涨水,泄洪困难。(4)风力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选性,110E自北往南随冬季风的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形成了地表物质越来越细的现象。(5)D
东观中学2013届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
答题卷
二、综合题
26. (13分)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1)~(4)题。
城市



位置
91°E,30N°
104°E,31°N
120°E,30.2°N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4分)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 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976 C.1400.7
[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3分)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3分)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27、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
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的工程是 , ,他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
28.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指出A是 平原,B是 平原。
(2)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是 、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4)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 。
29.读下图回答(7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A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0.读我国某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为了解决我国某些地区资源和生产力配置不合理状况,近年来,正在(或计划)实施的重大工程有图中的 ① 、 ②是 等 。
(2)图中③是 山脉,山脉西侧的省是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对该 山脉东侧的省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旱涝灾害和 ,后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主要原因是 。
(3)建国以来,为解决黄河和海河的洪涝灾害,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与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比较,海河下游采取的不同方法是 ,原因是 。
(4)图中沿110°E自北往南地表表层物质颗粒越来越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5)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今后区域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B、大面积种草,发展畜牧业
C、植树种草,发展林木业 D、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