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望海潮》
与
《扬州慢》
诗意的探寻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比较赏析两首词,体会独特的意境。
2.学习诗中点染、铺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
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壹
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
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标题和词牌之分,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分类:按字数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豪放 婉约
意象 大且开阔的事物, 如大江大河等 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 如风雨花鸟等
意境 气象宏大、慷慨豪迈, 意境雄浑 柔和婉转含蓄的格调
选材 抒发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 感古怀今 悲欢离合、男女恋情、
酣饮醉歌、咏物记事
情感 英雄情结、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敢于抨击时政 辞藻华美,多抒情,
委婉而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张孝祥、陆游、李纲,陈与义 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分类: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贰
研读品味
学习活动一:整体性阅读,把握题材分组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解题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望海潮此调为宋姜夔所创制,见其《白石道人歌曲》。其自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雨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写作柳永(约987-1053,北宋)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望海潮》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南宋)冬至,姜夔路过扬州,见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扬州慢》背景学习活动一:整体性阅读,把握题材分组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干谒词——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扬州慢》:感慨今昔咏史怀古词——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学习活动二:诵读感知,体味声韵美宋词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⑵《扬州慢》压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学习活动三:抓住诗眼,把握基调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这种最精炼传神,最能体现诗歌情感主旨的字词,叫诗眼(词也可叫词眼)。篇名阅读感受感情基调主旨句诗眼望海潮扬州慢学习活动三:抓住诗眼,把握基调篇名阅读感受感情基调主旨句诗眼望海潮描写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喜气洋洋。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繁华扬州慢描写扬州的萧条冷落残破,读起来今不如昔的哀叹沉重的情感。悲黍离之悲空城学习活动四:比较意象,体会意境《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品味,比较词人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篇目城市意象意境手法情感望海潮杭州城市风情城外风光士庶生活扬州慢扬州昔今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一、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二、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三、四种技法:白描、工笔、点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四、修辞+表现(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互文、对比、同感、设问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以乐衬哀)、侧面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典故表现手法。
*
阅读品味《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完成表格。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杭州 城内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珠玑、罗绮 美丽雅致 雄浑壮阔 繁华富庶 安定祥和 比喻夸张 点染结合 渲染烘托 虚实结合 视听/动静 互文拟人 惊叹
城外风光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赞美
士庶生活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箫鼓烟霞、千骑高牙 艳羡
扬州慢 扬州 昔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繁华热闹 虚实结合 用典、拟人 今昔对比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今日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 空城、二十四桥、冷月、 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总结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的不同: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意境的不同注意表现在:
⑴《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
⑵《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
⑶《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点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和虚实结合等手法营构意境。
三
技法点拨
本是国画术语。在古典诗歌中,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简言之:“点”是抽象的评点(总写),“染”是具体的描述(分述),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艺概》)
点染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西厢记·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染
点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从全篇看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居民区繁华,钱塘壮丽,国富民安,西湖繁华,长官威仪。
(2)对西湖的描写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从全篇看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西湖美丽祥和
游人不断
百姓生活愉悦
长官生活休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2)对西湖的描写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重湖叠巘清嘉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
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
→
走近高考(2018浙江卷)
1.“淹留野寺出”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送王昌龄
(唐·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种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走近高考(2018浙江卷)
翻译:
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不忍分别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举酒道别,树林之上月亮已经升起。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今夜我在洛阳,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走近高考(2018浙江卷)
参考答案:
19.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2分)
20.①“送君多暮情”句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铺叙
《江南》
(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铺叙
铺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 海 潮》(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繁华)(美丽、雅致、繁华)(钱塘江雄伟壮丽)(人民富有)(湖山之美)(歌颂地方官政绩)(民众悠闲的生活)(长官休闲的生活)肆
思维拓展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初见惊鸿 再见倾城”,2019年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 第二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昂扬的城市精神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城市是我们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今天的学习,模仿“航空播音,浙江杭州”,写一段你有关扬州的“城市记忆”。(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引用至少一句古诗词,150字左右。)
范例一: 《航空播音,浙江杭州》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已经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人间天堂风韵万千,妩媚的临安城,是年华里“笑语满香径”的记忆,是时光中“月影醉柔情”的诗篇,也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小确幸。泛游于水光潋滟的西湖之上,品尝着香气四溢的小笼包,聆听着关于这个城市古老的传奇故事。杭州用他的美、他的香、他的绿、他的雨,形成阵阵涟漪,在朦胧之中细说古今。
再次感谢您乘坐本次班机,愿古城杭州带给你一段精彩的诗意之旅,我们下次旅途再会!
范例一: 《航空播音,浙江杭州》
女士们、先生们,很抱歉打扰您的美梦,我们的飞机预计将于30分钟后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杭州是一座保留了中国文化最精致记忆的城市。它兼容并济,让南来北往的游子,诗意地栖居在此。它温文尔雅,如同西湖,浑然天成。它大气开放,又如钱塘江般奔赴海洋之约。
再次感谢您选乘本次班机,愿您在这方清闲自得的山水之间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下次旅途我们再会!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