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7 人类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评(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7 人类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评(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7 23:07: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7章 人类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B.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
C.酸雨会造成水土流失 D.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答案】C
【分析】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次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
【详解】
A、酸雨降落到陆地上,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利用,影响植物的生长,A正确;
B、酸雨的主要成分是次硫酸、硝酸等,因此酸雨还能腐蚀建筑物,B正确;
C、大量的降水会造成水土流失,而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是造成土壤成分变化、酸化河水等对动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C错误;
D、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
理解掌握酸雨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2.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创造了世界奇迹,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是( )
A.22% B.26% C.18% D.30%
【答案】A
【分析】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
【详解】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中国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45%,但这45%的耕地生产了70%的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
故选A。
【点睛】
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基因多样性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即可解答。
3.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晚婚晚育有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B.控制生育的主要方法有节育和避孕
C.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D.“早栽秧,早打谷”早晚都只生一个孩子,所以晚生不如早生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但并不是就是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控制生育的主要方法有节育和避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计划生育及其目的和要求
4.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婚前检查 D.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不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优生优育
5.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
C.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 D.空气中大量的烟尘
【答案】B
【详解】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亚硫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故选B。
6.下列人类的活动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①退耕还林 ②乱砍滥伐 ③大量施用化肥 ④排放废气
⑤垃圾分类 ⑥废旧电池统一处理 ⑦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A.①③⑤⑥ B.②④⑦ C.①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C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来看,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②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面积严重减少,造成水土流失,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做法错误。③化肥过量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量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加剧、盐碱化致使肥料利用率极低,地下水遭受污染,作物长势差,品质下降,效益低等连锁反应。该做法错误。④排放废气会造成污染空气,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大气污染物对植物造成危害,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大气污染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形成酸雨等,直接影响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生活。该做法错误。⑦吃饭点外卖时大多使用的是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木筷的使用量更是很庞大,便会砍伐大量树木,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该做法错误。①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该做法正确。⑤垃圾分类的好处是: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还能变废为宝,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该做法正确。⑥废旧电池统一处理,废电池中常含有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如果进入水体将是极大的污染,应当回收统一处理,该做法正确。可见①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破坏生态环境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哪些做法是对环境有益,哪些是有害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7.最近几十年,几乎每年至少一种或几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各种疾病流行
C.自然灾害加剧 D.动物天敌过多
【答案】A
【分析】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详解】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理解并掌握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增长人口 B.人口增长使粮食问题难于解决
C.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答案】A
【分析】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详解】
A、人口猛增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即使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口也不可以无限制的增长下去,A不正确。
B、如果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粮食问题难以解决,B正确。
C、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C正确。
D、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此类涉及现实社会问题的题目时,要从实际生活着手解题。
9.我国人口从1979年的9.75亿到2009年的13.35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A.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能源枯竭 B.产生大量垃圾
C.人类竞争压力过大 D.以上都对
【答案】D
【分析】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详解】
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推测,地球的人类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产生大量垃圾,人类竞争压力过大,环境恶化等,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原因。
10.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不能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pH
种类   6.5~7.8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 -
小口黑鲈 √ √ - -
黑头呆鱼 √ - - -
牛蛙胚胎 √ √ √ -
小龙虾 √ √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C.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D.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答案】D
【详解】
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因而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的,A正确;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因为在PH为4.5~7.8同样存活,B正确;水体的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C正确;水体pH为3.0~4.5时,没有生物能存活,说明这个pH值最不适合生物生存,D错误。
11.(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燃煤厂、金属冶炼厂、汽车尾气等产生的铅易在生物体内累积,会对生物产生危害。科研人员为研究汽车尾气对公路周围卷心菜产生的影响,检测了离某公路不同距离的卷心菜的铅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20m 处,卷心菜内里叶片比外围叶片含铅量高
B.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的内里叶片含铅量越少
C.距离公路越远,汽车尾气对卷心菜的影响越小
D.为了减少铅污染,应该完全禁止使用含铅制品
【答案】C
【详解】
据柱状图分析,在 20m 处,卷心菜内里叶片比外围叶片含铅量低;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的 外围叶片含铅量越少,内里叶片含铅量的变化趋势出现波动,先减少再增加接着再减少;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整体(内里叶片和外围叶片)含铅量越小,说明汽车尾气对卷心菜的影响越小;为了减少铅污染,应该减少使用含铅制品,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1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活动不能有效预防雾霾天气的是( )
A.焚烧垃圾 B.植树造林 C.开发绿色能源 D.少开汽车
【答案】A
【分析】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详解】
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符合题意。
B.多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不符合题意。
C.开发绿色能源,能够减少煤炭的使用,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不符合题意。
D.少开汽车,能够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B.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C.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
D.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
【答案】A
【分析】
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带来的影响有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
【详解】
A.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带来环境污染,A错误。
B.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B正确。
C.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影响可持续发展,危害当代贻害后代,C正确。
D.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D正确。
故选A。
14.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火山喷发
【答案】D
【详解】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二氧化碳的过渡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大气污染严重,造成酸雨现象,是人为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固体废弃物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故C不符合题意;火山爆发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如果雨水中的pH值( ),这样的雨就可以成为酸雨。
A.大于5.6 B.小于5.6 C.大于6.5 D.小于6.5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16.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人类的一些活动抵消。下列的人类活动能够促进“碳中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酒精、沼气等 D.露天焚烧无用的垃圾
【答案】A
【分析】
实现碳中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主要从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科技、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
【详解】
A.“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人类的一些活动抵消,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能够促进“碳中和”,A正确。
BCD.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酒精、沼气等露天焚烧无用的垃圾,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促进“碳中和”,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17.下列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使用共享单车 B.大量开发房地产 C.使用电子支付 D.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B
【分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详解】
A.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大量开发房地产,造成土地锐减,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人口倍增期越来越短对地球造成的全面压力是( )
A.人类生活空间的狭窄及城市的拥挤 B.人类掠夺开采及环境污染
C.粮食问题、土地问题、淡水问题、能源问题 D.以上说法都不全面
【答案】C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口过度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解答。
【详解】
我国人口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增多,人类掠夺开采及环境污染严重,加重温室效应,甚至开始影响全球气候。使人类生活空间的狭窄及城市的拥挤,而人口问题还是其他资源、环境、土地、淡水、粮食、能源一系列问题的直接原因,因为人要实现一定的生活水平,就要人均消耗一定量的粮食、能源、资源,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受人口过快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制约,我国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每年都有大批青年进入劳动年龄,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综上所述,粮食问题、土地问题、淡水问题、能源问题是当今地球人面临的生存挑战。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必须熟知并结合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其突出表现。
19.下面不是防治水污染的原则的是(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防治 D.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D
【分析】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原则强调同步);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含义是凡是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造成污染者负有治理环境污染和补偿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该原则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效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并采用多种手段治理已经产生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先污染后治理,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率去治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再进行治理,就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
【详解】
污水处理厂属于源头治理,防止污水的产生和污染,能有效的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所以应属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原则。先污染后治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再进行治理,就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
故选D。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 B.为发展经济,大力开发矿石资源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答案】B
【分析】
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详解】
A.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A正确。
B.过度开发矿石资源会导致资源的枯竭,所以要合理开发,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B错误。
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能防止污染,提高利用价值,C正确。
D.节能减排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物圈,D正确。
故选B。
21.我国关于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对人口老龄化 B.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C.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D.不需要坚持计划生育
【答案】D
【分析】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国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详解】
A.生育二胎作为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正确。
B.“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低生育水平,对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B正确。
C.“二孩政策”有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C正确。
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要坚持计划生育,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风能 B.汽油 C.煤炭 D.石油
【答案】A
【分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详解】
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清洁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利用清洁能源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选项中“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故选A。
23.为了保护环境,不宜购买的是:(  )
A.一次性筷子 B.无磷洗衣粉 C.节能荧光灯 D.电子贺卡
【答案】A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无磷洗衣粉、节能荧光灯和电子贺卡都属于环保材料,对环境都有积极地保护作用,但是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不宜购买的是一次性筷子。
所以答案选择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4.为了保护环境,在购买下列生活用品时,你优先选择的是( )
A.电子贺卡 B.一次性筷子 C.塑料包装袋 D.含磷洗衣粉
【答案】A
【分析】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详解】
A.电子贺卡,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A正确。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浪费大量的木材,造成森林的大量减小,B错误。
C.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C错误。
D.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D错误。
【点睛】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25.下列哪一措施不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  )
A.毁林开荒 B.保护每一片绿叶 C.“三北”防护林 D.义务植树
【答案】A
【分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详解】
毁林开荒,使植被减少,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保护每一片绿叶,可以提高人们的保护植被的观念意识;“三北”防护林可以有效的保护三北的生态环境;义务植树,不但增加了数目的数量而且培养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所以不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的措施是毁林开荒。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每一种做法对植被环境的影响。
26.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二孩政策”后不再计划生育 B.计划生育要求人口均衡发展
C.提高人口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优生 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案】A
【分析】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并把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基本要求。
【详解】
A.实施“二孩政策”,只是符合政策的家庭可以生育二孩,而不是放开生育,不再实行计划生育,A符合题意。
BD.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BD不符合题意。
C.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一般不会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A.刷墙用的涂料 B.刷木制家具用的油漆
C.天然气燃烧后释放的气体 D.铺地而用的瓷砖和地砖
【答案】C
【分析】
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会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
【详解】
ABD.据分析可见:刷墙用的涂料、刷木制家具用的油漆、铺地而用的瓷砖和地砖会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ABD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后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C符合题意。
故选C。
28.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突破70亿,而人口激增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面对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控制人口的增长。控制人口数量的最终目的是(  )
A.消灭饥饿 B.使人类有足够的水源
C.减少能源的消耗,以期长效利用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D
【分析】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详解】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要求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选:D。
【点睛】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控制人口的最终目的。
29.加强对汽车尾气进行整治,可以减轻(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B
【分析】
汽车尾气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详解】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根据汽车尾气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可知都是污染空气的成分,所以加强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学们更应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有的环境。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保护措施。
30.我区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表所示。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主要的植物
改造前 20种 9% 蒲公英、狗尾草、艾蓠
改造后 33种 27% 芦苇、菖蒲、睡莲
A.改造的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答案】A
【分析】
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
【详解】
A.改造的目的是改善气候条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A错误。
B.改造前植物的种类是20种,改造后是38种,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
C.植被覆盖率增加到27%,使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得到改善,C正确。
D.改造前的植物主要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的植物主要是水生植物,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D正确。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请观察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数据:
年代(公元) 人口(亿) 年代(公元) 人口(亿)
2 0.55 1949 5.4
1578 0.6 1989 11.0
1764 2.0 2000 12.95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年。
(2)我国从______年到______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这时人口数量翻一番用了不到______年,请你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假设1995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都是20岁生孩子,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________;如果她们都到25岁才生孩子,那么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________。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____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 1600﹣1700 1949 1989 40 我国是1949年1月成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致使人口不断增加 2400万人 800万人 计划生育
【分析】
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人口基数大。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详解】
(1)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数据可知,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600-1700年。
(2)从1949年-1989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这时人口数量翻一番用了不到40年。我国是1949年1月成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致使人口不断增加。
(3)假设1995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都是20岁生孩子,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2400万人,如果有晚育要求,都到25岁时才生孩子,每人生一个孩子,5年后只有20岁的女性800万人生育,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800万人。
(4)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增长概况。计划生育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
32.(9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写到,到2020年,各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等年日均值均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0万吨/年。酸雨控制区内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进一步缩小,酸雨频率进一步下降。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的危害,设计了“酸雨对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的实验。他们取同一卵块上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蛙卵600枚,平均分成六等份,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以下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水槽内液体 温度(℃) 酸碱度(用pH表示) 其他孵化条件 孵化率(%)
1 1000毫升 22 5.0 每两天换一次相应液体,定时通入氧气排除无关干扰。 2
2 1000毫升 22 5.2 4
3 1000毫升 22 5.6 5
4 1000毫升 22 6.0 78
5 1000毫升 22 6.8 99
6 1000毫升 10 6.8 30
(注:表中的pH数值越小,表明水体碱性越强)
(1)该探究实验中1~5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实验中每组用100枚蛙卵,而不是用1枚,原因是______。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为22℃时蛙卵孵化率最高的pH为______,分析实验1~4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该探究实验中第5组和第6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这两组实验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原因是______。
(4)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等酸性物质造成的,为了减少酸雨的危害,我们应当怎么做?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答案】(1) 水体的酸碱度 避免偶然性
(2) 6.8 一定范围内,pH越小,抑制作用越大
(3) 第5组 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其他变量对蛙卵的孵化的影响
(4) 二氧化硫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太阳能路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绿色出行;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
(1)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3)预防措施: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酸雨对蛙卵孵化率的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1~5组除了水体的酸碱度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实验中每组用100枚蛙卵,而不是用1枚,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为22℃时蛙卵孵化率最高(99%)的pH为6.8。酸雨对蛙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分析实验1~4组,可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pH越小,酸性越强,抑制作用越大。
(3)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所以,该探究实验中第5组和第6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第5组,这两组实验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其他变量对蛙卵的孵化的影响。
(4)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预防酸雨措施的措施有:工厂应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还应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太阳能路灯。作为个人,我们应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绿色出行;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
33.(7分)洗衣粉中含有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等,助剂作用是提高表面活性剂去污能力,按助剂是否含磷,洗衣粉可分为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两种。因为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对生物造成影响,因此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某同学欲探究“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获得藻类:从丰富营养化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
②分组编号:将藻类先加水800毫升搅匀,平均倒入2只500毫升烧杯中,标号为A,B。
③分别处理:A烧杯中加入0.1克含磷洗衣粉,B烧杯中加入0.1克同品牌不含磷洗衣粉。
④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观察藻类的数量。
(1)①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
(2)②中两个烧杯搅匀后平均倒入两个烧杯,符合实验设计控制变量中的________原则。
(3)④中“适宜条件”具体为________、________条件适宜。
(4)实验前,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对该实验做一个假设,你的假设是________。
(5)你预测藻类数量较少的烧杯应该是________。
(6)该实验尚有一不足之处是________。
【答案】(1)排除池塘水中磷元素等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
(2)单一变量
(3) 阳光 温度
(4)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有促进作用
(5)B
(6)没有多次重复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磷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①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排除池塘水中磷元素等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
(2)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因此②中两个烧杯搅匀后平均倒入两个烧杯,符合实验设计控制变量中的唯一变量原则。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④中“适宜条件”具体为阳光、温度条件适宜。
(4)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有促进作用。
(5)由于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有促进作用,B烧杯不含磷,因此,B烧杯藻类数量较少。
(6)设置重复组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有一不足之处是没有多次重复。
34.(9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0年6月12日,5万斤“生态鱼”被投放于贾鲁河中,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藻”、净化水质、优化水城生态的目的。
资料二 贾鲁河不仅是市民的休闲之地,也是候鸟的栖息场所。举目可见三五成群的白鹭、赤麻鸭、野鸭等水生禽类,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引颈高鸣,相信经过环境优化建设,贾鲁河“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生态美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1)如图是贾鲁河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______条,最长的一条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2)市民们喜欢去贾鲁河游玩是因为贾鲁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水和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部分;秋冬季节,河畔的一些落叶会逐渐腐烂消失,这是因为落叶被______分解成了无机物。
(3)投放的鲢鱼、鎬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着______关系。
(4)假如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不断积累。图中几种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做法?______(至少写出2条)。
【答案】 4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太阳 非生物 分解者 捕食 食物链 白鹭 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解析】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
(1)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生植物→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最长的一条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图中所示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水生植物。
(2)水、空气都是非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落叶是分解者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3)鱼类以藻类为食,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着捕食关系。
(4)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即白鹭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应该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35.(7分)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某市工业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随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尘埃,使城市难见如洗晴空;各冶炼厂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料,排放大量废气,使该地产生酸雨。
资料二:2020年9月,习主席提出我国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人们(包括单位、企业、个人等)计算自己日常(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抵消这些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资料三:2020年6月1日,《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开始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如吨废塑料可回炼公斤的柴油。回收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吨纸的林木。
(1)资料一中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释放______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_________增强。资料二中提到的“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达到这个目标 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垃圾分类能使很多物品“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某市街道放置了一批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如下图),请你将下列物品放入合适的垃圾箱:啤酒瓶、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废旧报纸﹑过期药品。
放入厨余垃圾箱的有_______;放入可回收物箱的有_________;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有________
【答案】 二氧化硫 酸雨会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会使水呈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酸雨会腐蚀建筑物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温室效应 骑自行车出行;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物品,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改变生活细节;多植树造林;搭载公共交通工具(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鱼骨头、菜皮﹑香蕉皮 啤酒瓶﹑易拉罐、废旧报纸 过期药品
【分析】
(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 低谓之酸雨。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3)我国将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详解】
(1)资料一中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有:①酸雨会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②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③酸雨会使水呈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④酸雨会腐蚀建筑物等。
(2)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资料二中提到的“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们应做到:骑自行车(绿色)出行,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物品,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改变生活细节,多植树造林,搭载公共交通工具等。
(3)鱼骨头、菜皮、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放入厨余垃圾箱;啤酒瓶、易拉罐、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放入可回收物箱;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放入有害垃圾箱。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7章 人类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B.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
C.酸雨会造成水土流失 D.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2.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创造了世界奇迹,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是( )
A.22% B.26% C.18% D.30%
3.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晚婚晚育有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B.控制生育的主要方法有节育和避孕
C.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D.“早栽秧,早打谷”早晚都只生一个孩子,所以晚生不如早生
4.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婚前检查 D.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
5.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
C.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 D.空气中大量的烟尘
6.下列人类的活动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①退耕还林 ②乱砍滥伐 ③大量施用化肥 ④排放废气
⑤垃圾分类 ⑥废旧电池统一处理 ⑦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A.①③⑤⑥ B.②④⑦ C.①⑤⑥ D.②④⑤⑥
7.最近几十年,几乎每年至少一种或几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各种疾病流行
C.自然灾害加剧 D.动物天敌过多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增长人口 B.人口增长使粮食问题难于解决
C.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9.我国人口从1979年的9.75亿到2009年的13.35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A.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能源枯竭 B.产生大量垃圾
C.人类竞争压力过大 D.以上都对
10.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不能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pH
种类   6.5~7.8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 -
小口黑鲈 √ √ - -
黑头呆鱼 √ - - -
牛蛙胚胎 √ √ √ -
小龙虾 √ √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C.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D.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11.(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燃煤厂、金属冶炼厂、汽车尾气等产生的铅易在生物体内累积,会对生物产生危害。科研人员为研究汽车尾气对公路周围卷心菜产生的影响,检测了离某公路不同距离的卷心菜的铅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20m 处,卷心菜内里叶片比外围叶片含铅量高
B.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的内里叶片含铅量越少
C.距离公路越远,汽车尾气对卷心菜的影响越小
D.为了减少铅污染,应该完全禁止使用含铅制品
1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活动不能有效预防雾霾天气的是( )
A.焚烧垃圾 B.植树造林 C.开发绿色能源 D.少开汽车
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B.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C.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
D.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
14.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火山喷发
15.如果雨水中的pH值( ),这样的雨就可以成为酸雨。
A.大于5.6 B.小于5.6 C.大于6.5 D.小于6.5
16.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人类的一些活动抵消。下列的人类活动能够促进“碳中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酒精、沼气等 D.露天焚烧无用的垃圾
17.下列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使用共享单车 B.大量开发房地产 C.使用电子支付 D.垃圾分类处理
18.人口倍增期越来越短对地球造成的全面压力是( )
A.人类生活空间的狭窄及城市的拥挤 B.人类掠夺开采及环境污染
C.粮食问题、土地问题、淡水问题、能源问题 D.以上说法都不全面
19.下面不是防治水污染的原则的是(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防治 D.先污染后治理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 B.为发展经济,大力开发矿石资源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21.我国关于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对人口老龄化 B.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C.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D.不需要坚持计划生育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风能 B.汽油 C.煤炭 D.石油
23.为了保护环境,不宜购买的是:(  )
A.一次性筷子 B.无磷洗衣粉 C.节能荧光灯 D.电子贺卡
24.为了保护环境,在购买下列生活用品时,你优先选择的是( )
A.电子贺卡 B.一次性筷子 C.塑料包装袋 D.含磷洗衣粉
25.下列哪一措施不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  )
A.毁林开荒 B.保护每一片绿叶 C.“三北”防护林 D.义务植树
26.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二孩政策”后不再计划生育 B.计划生育要求人口均衡发展
C.提高人口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优生 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7.一般不会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A.刷墙用的涂料 B.刷木制家具用的油漆
C.天然气燃烧后释放的气体 D.铺地而用的瓷砖和地砖
28.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突破70亿,而人口激增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面对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控制人口的增长。控制人口数量的最终目的是(  )
A.消灭饥饿 B.使人类有足够的水源
C.减少能源的消耗,以期长效利用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9.加强对汽车尾气进行整治,可以减轻(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30.我区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表所示。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主要的植物
改造前 20种 9% 蒲公英、狗尾草、艾蓠
改造后 33种 27% 芦苇、菖蒲、睡莲
A.改造的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请观察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数据:
年代(公元) 人口(亿) 年代(公元) 人口(亿)
2 0.55 1949 5.4
1578 0.6 1989 11.0
1764 2.0 2000 12.95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年。
(2)我国从______年到______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这时人口数量翻一番用了不到______年,请你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假设1995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都是20岁生孩子,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________;如果她们都到25岁才生孩子,那么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________。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____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32.(9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写到,到2020年,各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等年日均值均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0万吨/年。酸雨控制区内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进一步缩小,酸雨频率进一步下降。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的危害,设计了“酸雨对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的实验。他们取同一卵块上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蛙卵600枚,平均分成六等份,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以下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水槽内液体 温度(℃) 酸碱度(用pH表示) 其他孵化条件 孵化率(%)
1 1000毫升 22 5.0 每两天换一次相应液体,定时通入氧气排除无关干扰。 2
2 1000毫升 22 5.2 4
3 1000毫升 22 5.6 5
4 1000毫升 22 6.0 78
5 1000毫升 22 6.8 99
6 1000毫升 10 6.8 30
(注:表中的pH数值越小,表明水体碱性越强)
(1)该探究实验中1~5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实验中每组用100枚蛙卵,而不是用1枚,原因是______。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为22℃时蛙卵孵化率最高的pH为______,分析实验1~4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该探究实验中第5组和第6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这两组实验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原因是______。
(4)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等酸性物质造成的,为了减少酸雨的危害,我们应当怎么做?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3.(7分)洗衣粉中含有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等,助剂作用是提高表面活性剂去污能力,按助剂是否含磷,洗衣粉可分为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两种。因为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对生物造成影响,因此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某同学欲探究“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获得藻类:从丰富营养化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
②分组编号:将藻类先加水800毫升搅匀,平均倒入2只500毫升烧杯中,标号为A,B。
③分别处理:A烧杯中加入0.1克含磷洗衣粉,B烧杯中加入0.1克同品牌不含磷洗衣粉。
④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观察藻类的数量。
(1)①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
(2)②中两个烧杯搅匀后平均倒入两个烧杯,符合实验设计控制变量中的________原则。
(3)④中“适宜条件”具体为________、________条件适宜。
(4)实验前,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对该实验做一个假设,你的假设是________。
(5)你预测藻类数量较少的烧杯应该是________。
(6)该实验尚有一不足之处是________。
34.(9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0年6月12日,5万斤“生态鱼”被投放于贾鲁河中,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藻”、净化水质、优化水城生态的目的。
资料二 贾鲁河不仅是市民的休闲之地,也是候鸟的栖息场所。举目可见三五成群的白鹭、赤麻鸭、野鸭等水生禽类,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引颈高鸣,相信经过环境优化建设,贾鲁河“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生态美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1)如图是贾鲁河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______条,最长的一条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2)市民们喜欢去贾鲁河游玩是因为贾鲁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水和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部分;秋冬季节,河畔的一些落叶会逐渐腐烂消失,这是因为落叶被______分解成了无机物。
(3)投放的鲢鱼、鎬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着______关系。
(4)假如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不断积累。图中几种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做法?______(至少写出2条)。
35.(7分)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某市工业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随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尘埃,使城市难见如洗晴空;各冶炼厂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料,排放大量废气,使该地产生酸雨。
资料二:2020年9月,习主席提出我国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人们(包括单位、企业、个人等)计算自己日常(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抵消这些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资料三:2020年6月1日,《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开始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如吨废塑料可回炼公斤的柴油。回收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吨纸的林木。
(1)资料一中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释放______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_________增强。资料二中提到的“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达到这个目标 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垃圾分类能使很多物品“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某市街道放置了一批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如下图),请你将下列物品放入合适的垃圾箱:啤酒瓶、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废旧报纸﹑过期药品。
放入厨余垃圾箱的有_______;放入可回收物箱的有_________;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有________。
生物学试题卷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