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9 12:48: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石 壕 吏
——杜甫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感。
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为沉郁顿挫。
二、作者介绍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公元758年的冬末,唐军六十万大军兵败邺(yè)城,唐军全线崩溃。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百姓苦不堪言。
诗人这时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将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背景介绍
吏: 逾:
邺: 戍:
咽: 妪 :
泣:



shù



四、朗读诗歌
1、石壕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有 吏 夜 捉 人
吏:差役
蛮横、无理
狡猾,奸诈
五、初读文本
突袭
强制性
2、差役夜晚来捉人了,老翁表现地怎么样?
老 翁 逾 墙 走
逾:越过。
逾墙:翻墙。
走:逃跑。
惊恐害怕
苦不堪言
3、一边是差役捉人,一边是老翁逃走,那还剩下谁?
老妇
4、老妇独自出门面对差役是一个什么情形?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对比鲜明
一方如狼似虎
一方悲愤凄苦
1.老妇一边啼哭,一边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在哭诉什么?这番哭诉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并用一个字来概括她的遭遇
2、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受到她的苦?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用一个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老妇的“苦”。
并分析她“苦”在哪里。

六、细读文本
(一)听妇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男二死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一)听妇之苦
——衣不蔽体
——自请服役
丧子之苦
(二)观吏之怒
3、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试补出吏的逼问。
石壕吏:               
老妪: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石壕吏:              
老妪: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男人了。
石壕吏:               
老妪: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石壕吏:               
老妪: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石壕吏:               
老妪: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
总得交个人出来!快交出来!
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
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妪: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吏: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4、故事的结局如何?
老妇被抓走了
老翁一家人,家家户户被抓走遗留的可怜百姓。
5、“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呢?
(三)观局之感
6、作者作为今晚差役捉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他的心情如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诗人心情:悲伤。所以夜晚哭泣的还有诗人杜甫。
7、作者的悲伤与哭泣,是为了什么?
对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对苦难百姓的深刻同情,
七、主旨归纳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对“有吏夜捉人”的过程进行描述,揭露了差役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对深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八、拓展延伸
诗人杜甫作为今晚差役捉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旁观者,他在做什么?
对百姓的同情
对国家(战事)的担忧
矛盾心理
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