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1: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 观潮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bó)雾 奇观(guān) 悠如 B.昂(yáng)首 浩(hào)荡 滚动
C.鼎沸(fú) 震(zhèn)动 据说 D.横贯(guàn) 霎(shà)时 余波
2.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溯迎而上 B.而旗尾略不沾湿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归还) 暴风骤雨(急速) B.精疲力竭(尽) 风号浪吼(鸣叫)
C.哄堂大笑(哄骗) 赞叹不已(停止) D.田地荒芜(杂乱) 人声鼎沸(煮沸)
4.下列词语中,与“慈眉善目”的构词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明眸皓齿 B.繁花似锦 C.蹦蹦跳跳 D.呆若木鸡
5.阅读课文《观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天下奇观”一词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B.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的。
C.文章重点描写了潮去后江面上的壮观景象。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二、填空题
6.理解填空。
1.本文记叙的是一次______的盛况。作者按______顺序生动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写潮来时的景象时,作者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紧紧抓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
3.“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句话是_____句,写出了钱塘江的________。
4.“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写出了_____,从______衬托出了大潮的______。“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____________的心情。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是______句,把潮来时的声音比作_______,暗示_________。
6.“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这句话是____句,把“浪潮”比作“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形态特点。
7.多音字填空组词,第一个空填写拼音,第二个空组词。
号_____( ) _____( )
笼_____( ) _____( )
薄_____( ) _____( )
据_____( ) _____(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前来观潮的人络绎不绝。(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片段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1.“白线”是指( )
A.白色的线 B.潮水 C.浪潮
12.由“从远处传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_________的顺序观察浪潮的;由“往东望去”可以看出,大潮是从_____(方向)来的,由“一声闷雷”和“一条白线”可以看出作者是从____和____两方面来描写大潮的。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领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交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文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作者按照( )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
A.由近到远
B.由远到近
C.从上到下
D.从下到上
14.选文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我能从______和______两个角度来想象潮来时的画面。
①我能通过“水墙”这个词,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
②我能通过“白色战马”这个词.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
③我能通过“_____”这个词。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
15.“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心情______。由“人声鼎沸”“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 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16.画横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分句将“浪潮”比作“______”,展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第二个分句运用了奇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的特点。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__。
17.下列诗句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项,悠如——犹如。
B项,昂(áng)首。
C项,鼎沸(fèi)。
2.B
【解析】
【详解】
溯迎而上:逆流而上,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进。而表递进。
而旗尾略不沾湿:但是旗尾却一点都没有沾湿。而表转折。
3.B
【解析】

4.A
【解析】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文章重点写了潮水来的时候的景象。选项C错误。
6. 钱塘江观潮 时间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奇特 壮观 雄伟 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 由远到近 样子/形态 声音 颜色 拟人 宽阔、雄伟与安静 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 侧面 壮观 人们急切 比喻 闷雷滚动 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比喻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来时奔腾
【解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观潮》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横卧”是形容人的动作的词语,用来形容“钱塘江”,运用了拟人修辞。
《观潮》一文中“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一句写出了前来观潮的人数之多,可谓“人山人海”;写出了人们想看到大潮的迫切心情,他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7. hào 记号 háo 号叫 lóng 灯笼 lǒng 笼罩 báo 薄片 bó 薄礼 jù 据点 jū 拮据
【解析】
【详解】
考查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号:hào标志:记号;háo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号。号叫。
笼:lóng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lǒng遮盖,罩住:笼罩。
薄:báo厚度小的:薄片;bó轻微,少:薄礼。
据:jù凭依、倚仗:据点;jū生活困难:拮据。
8. 如果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我们告别了茅屋。 读了《观潮》这篇课文,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解析】

9. 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的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犹如无私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 因为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所以前来观潮的人络绎不绝。
【解析】
【详解】

10.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11.C
12. 由远及近 东 声音 样子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文段出自课文《观潮》,语段为: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1.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白线。
12.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从远处传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浪潮的;由“往东望去”可以看出,大潮是从东来的。“一声闷雷”是从声音方面来描写大潮的,潮来时的声音就跟闷雷的响声一样是低沉的;“一条白线”是从样子方面来描写大潮的,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白线。
13.B
14. 样子 声音 非常高,而且很整齐 是白色的,水势很急 山崩地裂 声音巨大
15. 急切 人们的激动和惊喜
16. 千万匹白色战马 声势浩大 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
17.A
【解析】
【分析】
13.
考查了写作顺序,结合内容理解。
从“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可知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14.
考查了学生对语段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可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写出了大潮太形态方面的变化。“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潮来时的声音。所以语段是从形态和声音两个角度来描写潮来时画面的。
15.
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迫切。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16.
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画线句子中,第一个分句将“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个分句中说潮水的声音“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将潮水的声音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可用“汹涌澎湃”“雄伟壮观”等词语形容此时的大潮。
17.
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结合语段的描写可知,A项中的诗句意思与语段中的内容相符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