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办到了”,“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下列有关建国初“三农”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土地改革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1953年,全国各地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对如图漫画所描述的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
A.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1952年底,全国各地都完成了此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 )
A.少数民族地区 B.国统区
C.老解放区 D.新解放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6.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只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 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1950年6月30日,《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公布实施。到这年的秋天,约有30万人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奔赴各地农村,全国范围的土改开始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 )
A.工业化的起步 B.地主成为土地的主人
C.妇女翻身解放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8.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除了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制度因素”。“□”应是( )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二.材料题(共2小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土地改革最终于哪一年基本完成?
(2)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如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共同纲领》
2.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反映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大陆统一的影响 D.“一五”计划的实施
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把43%的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项改革是( )
A.土地改革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有步进行土地改革,据统计,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扭转了工业生产状况 B.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
5.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C.推进西部大开发 D.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大量农民少地甚至无地,生活困苦。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B.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消灭贫困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7.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A.南京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8.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目的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却只占有农村土地的20%—30%。在土地高度集中的地区,如四川西南部,85%以上的比较肥沃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2.4%的地主手中……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要占到租种土地产量的50%,在土地集中地区高达70%—80%。在重庆市郊的歇马场,“每受谷一石,主得七五,佃得二五”……农民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破衣。湖南省宁远县农民唐礼福家一件棉衣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手中时已破絮百结,补丁叠补丁,原来的布早已看不见。
——摘自林蕴晖、范守信、张弓《凯歌行进的时期》
材料二:(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对富农的小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在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实行的政策更宽,方式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三:随着土地改革的逐步完成,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1951年比1950年分别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分别增长14.1%、26.5%、12.5%。土地改革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的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农民购买力有了成倍的增长,平均每户购买力增长了一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新解放区实行改革所颁布法律文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智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1.“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民生问题,下列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幅农村的图片,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图二中,向农民宣传的文件颁布的时间及颁布的机构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此文件持何态度?
(3)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3课 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办到了”,“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知道“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答】“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中国土地法大纲》仅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内实行,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下列有关建国初“三农”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土地改革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1953年,全国各地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很多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的农民获得了近七亿亩的土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对如图漫画所描述的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
A.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1952年底,全国各地都完成了此事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史实。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后的农民所有制和改革前的地主阶级所有制都是私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BCD项表述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 )
A.少数民族地区 B.国统区
C.老解放区 D.新解放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据所学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新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我国于1950年开始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故选:D。
【点评】土地改革是考查重点,注意识记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而制定的法规。因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剥削,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并为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目的和意义。
6.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只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 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解答】据题干“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只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可知,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A排除;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土地改革没有直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1950年6月30日,《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公布实施。到这年的秋天,约有30万人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奔赴各地农村,全国范围的土改开始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 )
A.工业化的起步 B.地主成为土地的主人
C.妇女翻身解放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解答】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除了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制度因素”。“□”应是( )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取得土地。
【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消除了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制度因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法律依据、结果、历史意义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2小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土地改革最终于哪一年基本完成?
(2)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土改运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不过是由过去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土地才实现了公有制。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本题考查的是对土改运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题干中,小明最后的观点明显错误。新中国土改运动最大的意义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而不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故答案为:
(1)1952年。
(2)错误,因为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土改运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运动,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明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3课 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如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共同纲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题干“1951年1月6日”“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获得了《土地房产所有证》。选项C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A排除;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选项B排除;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选项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
2.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反映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大陆统一的影响 D.“一五”计划的实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解答】从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以看出,1950到1952年粮食、棉花产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所以表格内容说明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图表的能力。
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把43%的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项改革是( )
A.土地改革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有步进行土地改革,据统计,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扭转了工业生产状况 B.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解答】据材料“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可知,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C.推进西部大开发 D.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解答】由“20世纪50年代初”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可知,“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反映的是的土地改革,A符合题意。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是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大量农民少地甚至无地,生活困苦。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B.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消灭贫困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分析】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大量农民少地甚至无地,生活困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因建国初期,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此时推行大范围的土地改革运动旨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所以A符合题意;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不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所以B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不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所以C不符合题意;消灭贫困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
7.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A.南京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中的时间不是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目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题干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目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目的的相关史实。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不过是由过去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却只占有农村土地的20%—30%。在土地高度集中的地区,如四川西南部,85%以上的比较肥沃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2.4%的地主手中……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要占到租种土地产量的50%,在土地集中地区高达70%—80%。在重庆市郊的歇马场,“每受谷一石,主得七五,佃得二五”……农民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破衣。湖南省宁远县农民唐礼福家一件棉衣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手中时已破絮百结,补丁叠补丁,原来的布早已看不见。
——摘自林蕴晖、范守信、张弓《凯歌行进的时期》
材料二:(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对富农的小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在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实行的政策更宽,方式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三:随着土地改革的逐步完成,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1951年比1950年分别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分别增长14.1%、26.5%、12.5%。土地改革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的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农民购买力有了成倍的增长,平均每户购买力增长了一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新解放区实行改革所颁布法律文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智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旧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据“在旧中国,占农村 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却只占有农村土地的20%﹣30%“可知农村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只占人口小部分的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广大贫农、雇农占有的土地却十分有限;据“在土地高度集中的地区,如四川西南部,85%以上的比较肥沃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2.4%的地主手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要占到租种土地产量的50%,在土地集中地区高达70%﹣80%”可知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非常残酷;据”...农民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破衣”“传到他手中时已破絮百结,补丁叠补丁,原来的布早已看不见”可知农民终年辛劳,生活困苦。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对富农的小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和所学知识,可知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中农和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根据材料二“在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地区.....实行的政策 更宽,方式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和所学知识,可知因地制宜,用更长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推行土地改革。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意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困境:农村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非常残酷;农民终年辛劳,生活困苦;名称:《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智慧: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中农和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因地制宜,用更长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推行土地改革。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旧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11.“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民生问题,下列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幅农村的图片,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图二中,向农民宣传的文件颁布的时间及颁布的机构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此文件持何态度?
(3)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过程、意义。
【解答】(1)由图一土地改革前贫农的和生活图,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下,农民受尽压榨,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约3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由图片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文件的态度是热烈欢迎。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必要性: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下,农民受尽压榨,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约3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热烈欢迎。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