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分层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分层作业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9 21: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山水画的意境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②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④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
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
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
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   ,夔门天下   ,剑阁天下   ,青城天下   。”
(3)“胸有成竹”语出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基础梳理。
给加点的字注音。
气概    真挚    渲   染
暮霭    惆   怅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你如何理解《山水画的意境》中“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课堂探究。
(1)探究一 在课文《山水画的意境》中,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探究二 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3)探究三 作者认为获得“意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列各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B.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3)文中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B.画家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写诗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D.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山水画的意境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煦 葱茏 杜绢花 B.雄姿 膘悍 千里马
C.静谧 璀灿 萤火虫 D.澄澈 空灵 水墨画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4.下面对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三.解答题(共1小题)
6.阅读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6自然段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简述第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墨之韵
①墨,文房四宝之一。对于墨,总是心怀崇敬之心。
②墨,之所以能够在文房四宝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确立的。论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没有墨色,红、黄、蓝、白中也见不着墨色这一字眼,然,人们最终选择了它作为书写和创作的颜料。我以为,除了这颜料易得,还与墨色所具有的性情有关。墨色是诸色中最沉稳、最朴素、最具中和性和包容性的一个色调。这看似简单的墨色,却可以表现出其他颜色所没有的意境。在中国的书画艺术领域里,可以少了其他色彩,但不能少了墨。倘若少了墨,起码少了两个艺术种类,这便是书法和中国山水画。书法就不用论证,我们至今看到的各种前人书帖,几乎都是用墨书写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山水画名作,要么只见墨之一色,要么以墨为主,其他颜色辅之。墨色,是表现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颜色,也是其他任何一种颜色所不可替代的颜色。
③墨是黑的,但不要将之与黑色相提并论。我感佩先人,将文房四宝之一定义为墨,既表现出了墨所具有的“黑”色的基本特点,又表现了“墨”的韵致,墨更添了黑所不能够表现的神韵,也比“黑”更具有文气,雅气。墨有墨趣,这趣味可以陶冶性情,洗去浮心。黑作为一种颜色,是单调的,枯燥的,而墨却是多样的、丰富的、温润的。墨有五色:“焦、浓、重、淡、清”,墨还因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之变化。墨还因磨研的时间不同,又有新墨与宿墨之区别。墨,看似简单,但调理好“五色”,运用了干、湿、浓、淡却是不简单的。 我们读王羲之的《兰亭序》、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读林觉民的《与妻书》,通过点画线条的变化和动感,构成的形体、结构和意境,可以体会到书者的愉悦、悲愤和赤诚大爱的心境,从而体会到作品表现出的生命语境。书画同源,在中国山水画中,就有水墨山水画,用淡墨画山水,体现山水画的那样灵动、那样雄浑。之后,我们又创新出了焦墨画,创造出了“皴”“披麻皴”“卷云皴”等方法,对墨进行各种处理和运用。倘若从阴阳关系上看,墨在色彩中不属于冷色彩,它可以表现出暖色彩具有的效果,可以表现出气吞山河、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可以表现出山的险峻、田园之静谧,可以描绘出马的奔腾、虎之雄威、鱼虾之灵动,可以表现出晨阳的蓬勃,夕阳的辉煌。用墨作出的画,没有红色,却可以红得恰如其分,几笔传神勾勒,把“意”表达得那样传神。
④墨是有生命的。作书画讲究者,每日书画毕,都要洗笔洗砚。新墨色彩透着光亮,用之书画,字也灵动,富有生气;而宿墨,在空气的作用下墨也“老”了,岁月不只是催人老啊,岁月也催墨老。但是,有人将宿墨弃之不用,有人却喜用宿墨作画。据说,焦墨画便是用宿墨创作出来的。所以说,世上无墨不可用,只看你会用不会用,用得对路不对路。
⑤一种承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文化魅力。研墨应当成为书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很享受研墨的那种状态:将清水倒入砚池,手拈着墨条,轻轻地顺势推研,推研中,可以感受到墨条与砚池接触时的那种细腻,在推研中,酝酿书写时的状态。研墨是静的,在这静中,酝酿着书画创作的情感,这让我想起音乐,音乐有过门,这过门把听者带入了音乐状态。研墨,可以把书画者带入书画的状态。
⑥墨,是最简单的一个色调,但调理这种色调却要高超的艺术水平;墨,是最简单的一种色彩,却能表现出最丰富的意境,表达最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筱陈。选自《福建日报》2017年08月22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墨之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分析文中第③段画线语句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来放在哪一段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喝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喝茶,而是把茶作为了一种文化来看待,让人体会茶中的禅意。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山水画的意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②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④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按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子的顺序。
【解答】首句是④,点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总观点。然后是①,解释作者眼中的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接着是③,紧承上句说明山水画情景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是②,从反面说明山水画割裂情与景的后果。
故选:D。
【点评】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
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
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
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地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有误,“孤帆”的“帆”读作“fān”;
B.正确;
C.有误,“浮光掠影”的“掠”读作“lüè”;
D.有误,“颐和园”的“颐”读作“yí”。
故选:B。
【点评】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中的引用是独立引用,引用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分析】略
【解答】故选:B。
【点评】略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山水画 成就最高。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 秀 ,夔门天下 险 ,剑阁天下 雄 ,青城天下 幽 。”
(3)“胸有成竹”语出 苏轼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答案:
(1)山水画
(2)秀 险 雄 幽
(3)苏轼
(4)为人性僻耽佳句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基础梳理。
给加点的字注音。
气概 gài  真挚 zhì  渲 xuàn 染
暮霭 ǎi  惆 chóu 怅 chàng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
【解答】答案:
gài zhì xuàn ǎi chóu chàng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你如何理解《山水画的意境》中“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含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悉原文内容,结合语境与文章主旨来综合分析。
【解答】《山水的意境》是李可染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作者开篇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然后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根据课文内容来看,题干所给的这句话,意思是说:写诗和绘画,它们或叙事,或写景状物,都是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只有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才能高于现实,最终创造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都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点评】理解句子含意,要结合前后语段及文章的主旨综合进行,不可仅浮于字句的表面,不作深入挖掘。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课堂探究。
(1)探究一 在课文《山水画的意境》中,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探究二 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3)探究三 作者认为获得“意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思路。抓住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作答。
【解答】(1)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抓住作者在文章中对“意境”阐释的语句进行解答,文中第二段开头提问什么是意境。那么接下来作者就开始阐述什么是意境的问题。注意题目要求是要用原文回答即可。
(2)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证思路,第二自然段在论述意境时,作者将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图解和说明进行了对比阐述,提出意境要情与景相结合的观点。
(3)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并且进行概括表达。文中第五自然段写了怎样才能获得意境。作者写到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创造意境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第七自然段主要论述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第八自然段通过画松的表现阐述要善于发现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并且要把自己的感情渲染夸张,从这些关键词句可概括作答。
答案:
(1)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作者通过例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3)获得意境的渠道主要有:
①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③要高于现实。
④要发现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夸张渲染,意境才会更鲜明。
【点评】对于课文理解的题,需要根据老师上课的讲解,进行归纳概括。要结合作者观点去答题。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列各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B.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3)文中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B 
A.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B.画家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写诗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D.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分析】本文开篇指出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然后述意境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最后论述山水画是意境和意匠紧密结合的产物。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分析正确。
D.“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分析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列举五代画家荆浩画松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列举“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是说明“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分析有误,原文为“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BCD.分析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事例论据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结合内容可知,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观点。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分析正确。
B.“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原文第一段为“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
故选:B。
答案:
(1)D
(2)A
(3)B
(4)B
【点评】如何解答辨析文章内容的问题。
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辨析信息的正误。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山水画的意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言的简明、连贯。
【解答】解答此题要注意横线处后面需要修饰的词语“战士”“渔夫”“隐者”,结合中心词需要修饰的词语分析可知,战士征战于沙场,故此选择“坚守阵地”。“渔夫”在海上生存,故此选择“搏击风浪”。“隐者”隐居于山林之中,故此选择“远离世俗”。
故选:C。
【点评】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煦 葱茏 杜绢花 B.雄姿 膘悍 千里马
C.静谧 璀灿 萤火虫 D.澄澈 空灵 水墨画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错别字,有的是形似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杜绢花的“绢”应为“鹃”;
B.膘悍的“膘”应为“剽”;
C.璀灿的“灿”应为“璨”;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解答此题,先通读各句段,获得整体感知,找总起句,中心句,①引起了段意,是第一句;
③总与竹的特点,也可理解为文人眼中的竹,可作为第二句;
②由总写到具体描述竹的特点,引起下文郑板桥的爱竹的描述,可作为第三句;
⑤以具体事例论述以上的观点,句意上与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四句;
④再次回到对竹的评价,照应开头,深化段意,可作为尾句。
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
4.下面对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要想理解文章,必须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结合自己的感悟去分析。
【解答】ABD.表述正确;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科学的,因为中国画重在表现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对“光”的要求并不高。
故选:C。
【点评】对于教材内的课文,不但要掌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宏观内容,还要掌握一些细节,加强积累。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 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 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解答】作答时,需分析材料的意思和前后文的语境,根据具体语境补写即可。由第一处空白前面的内容可知,花之所以有香味,是因为有芳香油。根据后面的“香味也不同”可知此处应填: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根据第二处空白的“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和“反之”可知此处应填: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答案:
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三.解答题(共1小题)
6.阅读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6自然段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简述第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句段分析,论证方法以及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作答时要求把握文章整体思路,第1段到第4段主要讲了什么是意境,第五自然段紧接着提问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后面的文章将围绕怎样获得意境去论述。可知,第5段是过渡段,并且是设问句,一问一答,引出如何获得意境的论述。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以及其作用。题目虽然没有直接提问论证方法和作用,但是引用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举例论证,论证方法都是为论证中心服务的,结合举例论证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段落大意的概括。第8自然段主要写了画松和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再结合作者第8段提出的观点进行概括整合即可,注意句子要通顺连贯。
答案:
(1)过渡段,一问一答,引出下文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2)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3)第8自然段主要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渲染而最终创造出来。
【点评】课文内学过的文章要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总结,了解作者观点,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分析】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指出“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的解释不正确,原文第三段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和“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论证的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层层递进”不正确,本文本论部分是从“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三方面展开论述的,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有误,“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所以表述有误。
B.有误,第二段原文是“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所以“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表述有误。
C.正确。
D.有误,原文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所以“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
故选:C。
答案:
(1)B
(2)D
(3)C
【点评】常用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墨之韵
①墨,文房四宝之一。对于墨,总是心怀崇敬之心。
②墨,之所以能够在文房四宝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确立的。论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没有墨色,红、黄、蓝、白中也见不着墨色这一字眼,然,人们最终选择了它作为书写和创作的颜料。我以为,除了这颜料易得,还与墨色所具有的性情有关。墨色是诸色中最沉稳、最朴素、最具中和性和包容性的一个色调。这看似简单的墨色,却可以表现出其他颜色所没有的意境。在中国的书画艺术领域里,可以少了其他色彩,但不能少了墨。倘若少了墨,起码少了两个艺术种类,这便是书法和中国山水画。书法就不用论证,我们至今看到的各种前人书帖,几乎都是用墨书写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山水画名作,要么只见墨之一色,要么以墨为主,其他颜色辅之。墨色,是表现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颜色,也是其他任何一种颜色所不可替代的颜色。
③墨是黑的,但不要将之与黑色相提并论。我感佩先人,将文房四宝之一定义为墨,既表现出了墨所具有的“黑”色的基本特点,又表现了“墨”的韵致,墨更添了黑所不能够表现的神韵,也比“黑”更具有文气,雅气。墨有墨趣,这趣味可以陶冶性情,洗去浮心。黑作为一种颜色,是单调的,枯燥的,而墨却是多样的、丰富的、温润的。墨有五色:“焦、浓、重、淡、清”,墨还因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之变化。墨还因磨研的时间不同,又有新墨与宿墨之区别。墨,看似简单,但调理好“五色”,运用了干、湿、浓、淡却是不简单的。 我们读王羲之的《兰亭序》、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读林觉民的《与妻书》,通过点画线条的变化和动感,构成的形体、结构和意境,可以体会到书者的愉悦、悲愤和赤诚大爱的心境,从而体会到作品表现出的生命语境。书画同源,在中国山水画中,就有水墨山水画,用淡墨画山水,体现山水画的那样灵动、那样雄浑。之后,我们又创新出了焦墨画,创造出了“皴”“披麻皴”“卷云皴”等方法,对墨进行各种处理和运用。倘若从阴阳关系上看,墨在色彩中不属于冷色彩,它可以表现出暖色彩具有的效果,可以表现出气吞山河、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可以表现出山的险峻、田园之静谧,可以描绘出马的奔腾、虎之雄威、鱼虾之灵动,可以表现出晨阳的蓬勃,夕阳的辉煌。用墨作出的画,没有红色,却可以红得恰如其分,几笔传神勾勒,把“意”表达得那样传神。
④墨是有生命的。作书画讲究者,每日书画毕,都要洗笔洗砚。新墨色彩透着光亮,用之书画,字也灵动,富有生气;而宿墨,在空气的作用下墨也“老”了,岁月不只是催人老啊,岁月也催墨老。但是,有人将宿墨弃之不用,有人却喜用宿墨作画。据说,焦墨画便是用宿墨创作出来的。所以说,世上无墨不可用,只看你会用不会用,用得对路不对路。
⑤一种承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文化魅力。研墨应当成为书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很享受研墨的那种状态:将清水倒入砚池,手拈着墨条,轻轻地顺势推研,推研中,可以感受到墨条与砚池接触时的那种细腻,在推研中,酝酿书写时的状态。研墨是静的,在这静中,酝酿着书画创作的情感,这让我想起音乐,音乐有过门,这过门把听者带入了音乐状态。研墨,可以把书画者带入书画的状态。
⑥墨,是最简单的一个色调,但调理这种色调却要高超的艺术水平;墨,是最简单的一种色彩,却能表现出最丰富的意境,表达最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筱陈。选自《福建日报》2017年08月22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墨之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分析文中第③段画线语句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来放在哪一段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喝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喝茶,而是把茶作为了一种文化来看待,让人体会茶中的禅意。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文房四宝之一的墨。第一段提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第五段从墨的韵味和墨是有生命的两个方面对说明对象进行了介绍。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也比“黑”更具有文气,雅气。墨有墨趣,这趣味可以陶冶性情,洗去浮心。黑作为一种颜色,是单调的,枯燥的,而墨却是多样的、丰富的、温润的。”“几笔传神勾勒,把“意”表达得那样传神。”可提炼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举了《兰亭序》《祭侄文稿》《与妻书》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准确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加点的几乎表示,意思是接近全部,但并不是全部。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则成了所有。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无论认为可以或是不可以都行,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具有文气,雅气,可以陶冶性情。②墨是多样的、丰富的、温润的。③能表现出生命的意境,把“意”表达得很传神。
(2)举例子,通过列举《兰亭序》《祭侄文稿》《与妻书》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点画线条的变化和动感,构成的形体、结构和意境,从而体会到作品表现出的生命意境,突出墨的韵致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3)不能,“几乎”表范围,意思是接近于全部。用于句中是说我们至今看到的各种前人书帖接近于全部是用墨书写的,但也存在不是用墨书写的个别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意思对即可)
(4)“可以”。示例:放在第⑤段合适,因为这个例子是说茶不仅仅只是喝茶,而是品茶,是品一种文化,一种高雅的艺术。这与第⑤段中说一种承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文化魅力表述的意思相符。
“不可以”。示例:研墨是书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工具,载体。而喝茶只是一个人们的具体生活习惯,与第⑤段中“一种承载文化的工具”无关。(意思对即可)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