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3-1
总课时
5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是重点;
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3/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学习新知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例1。
码头上有一批支援灾区的货物,第一天运走了全部的3/7,第二天运走了全部的2/7,两天共运走全部货物的几分之几?
题中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第一天运走全部的3/7,第二天运走了全部的2/7)
要我们求什么?(两天共运走全部货物的几分之几?)
如何列式?(3/7+2/7)
为什么?(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2)结论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怎样计算呢?
“3/7+2/7”的和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懂得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外,还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根据法则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P115例1图。
(2)看图思考:
3/7、2/7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1/7)
3/7和2/7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为什么?(分的份数相同,每一份大小也相同)
3/7里面有几个1/7?(3个)2/7呢?(2个)
3个1/7加上2个1/7一共是( )个1/7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5个1/7是多少?(5/7)
所以 3/7+2/7=3+2/7=5/7
(3)师生归纳:
同分母分数相加,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4)试一试。
1/5+2/5 1/7+3/7 4/11+5/11
3、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
一个工人制造一种零件,原来要7/12小时,采用新技术后只用5/12,比原来节省了多少小时?
(2)出示P.116例2线段图
(3)看图列式并尝试计算。
(4)讨论,这道题目如何计算?为什么?(7/12小时和5/12小时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12-5/12=7-5/12=2/12约分=1/6(小时)
强调: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是假分数大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5)师生归纳:同分母分数相减,只把(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6)试一试9/13-2/13 5/6-1/6 7/24-1/24 15/16-7/16
三、课堂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特别要注意什么?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四、巩固练习
1、5/8+2/8 5/8+3/8 5/8+7/8
8/11-3/11 17/18-9/18 7/24-3/24
2、1个1/5加上2个1/5是( )4个1/7加上3个1/7是( )
2个1/9加上4个1/9是( )9个1/10减去5个1/10( )
3、看卡片回答
1/3+1/3 1/5+2/5 3/7+4/7 2/9+4/9
5/9-4/9 10/11-2/10 7/15-2/15 23/11-11/24
4、填空:
2/15+3/15( )+1/3( )+2/3( )
8/11-3/11( )-2/11( )+1/11( )
5/12-1/12( )+1/3( )+1/3( )
5、完成书上练习1——4。五、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课时
3-2
总课时
5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式题。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式题。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直接指名口答)
2、以上面题中的算式为例说说算理和计算方法。
2/11+5/11表示( )个1/11加上( )个1/11,一共是( )个1/11,就是( )。
5/9—1/9表示( )个1/9减去( )个1/9,还剩下( )个1/9,就是( )。
3/7+4/7表示3个( )加上4个( ),一共是7个( ),就是( )。
9/10—3/10表示9个( )减去3个( ),还有6个( ),就是( )。
二、设疑引入,探究新知
1、设疑:假如再增加一个数,你会计算吗?
2、学生编题,尝试计算。
(1)学生任选题目尝试编题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一是逐个计算;二是同时计算。
(3)反馈典型题目,指名扮演,并说说算理和方法。
(4)师生共同商定书写格式。
3、练习:13/15+4/15+7/15 8/11—3/11—5/11
(2)讨论:分子是0的分数应等于多少?
4、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6+2/6+3/6 9/10+3/10+7/10
16/17—5/17—11/17 7/8—3/8—1/8
(1)学生独立计算;
(2)说说算理和计算方法,议议对结果的处理。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
(1)5/9+2/9+8/9=15/27=5/9…………………………( )
(2)17/20+11/20+7/20=35/20=7/4……………………( )
(3)13/14-3/14-5/14=21/14=3/2=11/2…………………( )
(4)4/5-1/5-3/5=0/5……………………………………( )
3、在()中填上适当的数。(可适当扩展,看谁填的多)
4/( )+5/( )+1/( )=1 ( )/15-( )/15-( )/15=0
( )/8+( )/8-( )/8=0 ( )/9-( )/9+( )9=1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先同桌互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指名反馈。
五、课堂作业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十五
课时
3-3
总课时
59
教学目标
(1)牢固地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算理和方法。(指名口答)
1/7+2/7 5/6-1/6 2/5+3/5 8/9-5/9
5/8-3/8 2/3+2/3 7/10-7/10 3/4+1/4
2、填空。
(1)2/9+5/9表示9 ( )个()加上()个(),一公是()个(),就是()。
(2)3/4-1/4表示()个()减去()个(),还有()个(),就是()。
二、谈话导入练习,提高技能。
1、谈话强调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引出练习。
1/15 ( )3/21( )2/15+2/15=( )
17/21-13/21=( )14/15 ( ) 17/21 ( )
2、你对下面的计算结果有没有意见,如有不同意见请提出来。
(1)17/18-1/18-7/18=9/18(2)2/9+5/9+8/9=15/9=5/3
(3)7/20+9/20+13/20=29/20(4)11/13-8/13-3/13=0
3、选择题。
(1)11/18+7/18的和是( )。A、18/36; B、18/18; C、1; D、1/2
(2)13/21-2/21-5/21的差是( )。A、6/21;B、2/7;C、20/21;D、6/7
(3)有三根木料,第一根重9/100吨,比第二根重1/100吨,第三根比第二根轻1/100吨,第三根木料重多少吨?
A、9/100+1/100+1/100=11/100; B、9/100+1/100+1/100=11/100吨;
C、9/100-1/100-1/100=7/100吨; D、9/100-1/100-1/100=7/100
4、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计算方法及对结果的要求。
5、练习:看谁做得既对又快。课本上的口算。
三、课堂小结:进一步强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发展练习,培养兴趣
把1/9、2/9、3/9……9/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内,使每条横线、竖线、斜线上的三个数都等于零15/9。
1、学生尝试探究。
2、反馈思路:先找到居中数5/9,然后再按照以前学过的“九宫图”的做法把柄1/9、2/9、3/9……相应填入
(通过此题练习,即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堂作业》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5-1
总课时
60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是重点;对法则的理解是难点。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通分。2/3和1/4 3/10和1/2 7/9和11/15
2、计算。2/9+5/9 7/15-4/15 7/9-4/9 7/15+11/15
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二、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
三、学习新知
1、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1。机器厂引进新技术后,装配一台机器只要2/3小时,比过去减少了1/4小时。过去装配一台机器人用多少小时?
思考:“……只要2/3小时,比过去少1/4小时,求过去要几小时……”,实际上是求“比2/3多1/4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算。”列式:2/3+1/4
(2)讨论计算方法。
出示图并思考: 2/3 1/4
2/3和1/4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
想:2/3 和1/4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即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相加。
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呢?试用剪拼法把2/3个圆和1/4个圆剪拼起来,谁能说出结果是多少?
2/3和1/4由于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那怎样才能使2/3和1/4能相加呢?(先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3)学生练习。2/3+1/4=( )/12+( )/12=( )/12(小时)
(4)小结: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5)试一试。 1/2+1/4 7/10+7/15 3/8+2/7
2、异分母分数减法。
(1)出示例2。计算:3/10—2/15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板演题:为什么要先通分?
(3)小结:异分母的分数相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减)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试一试:2/3—1/24 5/7—1/6 7/20—4/15
四、课堂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巩固练习(练一练1、2)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
六、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2、P122页练一练第3、4题。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十六
课时
5-2
总课时
6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联系
1、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8 4/15+2/5 7/8-3/4 5/6+1/3
1/4+3/10 2/5-1/6 2/7+1/3 2/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4/5-1/3 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
(2)7/30+11/12=7/60+11/60=18/60=3/10………( )
(3)2/7-1/35=2/35-1/35=1/35…………………( )
(4)1/2-5/14=14/48-10/48=4/48=1/7…………( )
3、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的不同。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 ( ) 3/16 ( )
1/4+5/9=( ) 3/5-1/8=( )
1/3 ( ) 5/8 ( )
三、变式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4/15=13/20;5/12+( )=11/24;7/9-( )=1/6;
( )-7/12=5/18;( )-2/5=3/8;15/25-( )=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小结: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课时
5-3
总课时
6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进行异分母数连加连减的演算。
(2)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行异分母数连加 连减的演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说说异分母数加减法的算里和计算方法,并计算下列各题。
2/15+1/5 7/8-1/6
4/5+2/3 8/9-1/12
2、强调方法,编题到如新课 。
要求学生在以上算式众任选题添上一个真分数,使他们成为连加或连减的形式。
3、反馈算式,并揭式课题:异分母数连加连减。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学生同桌交流刚才所编习题,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算法板演。
(3)反馈算理。
(4)全班交流,比较方法。(一次通过与分步通分的比较)
2、小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一般可以一次通分再进行计算。
板书:方法—— —次通分
3、专项练习。
(1)先说说下列各题三个分数的公分母,在填空并口答结果。
①1/4+3/10+2/5=( )/( )+( )/( )+( )/( )=
②1/2-1/8-1/4=( )/( )-( )/( )-( )/( )=
(2)计算下面各题
4/9+1/2+3/5 7/12+1/4+4/5 2/3-1/6-7/18 5/6-1/12-1/8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②学生自行评改。
4、小结:找出几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进行一次通分,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在下面各题中的( )里填上〈、〉、=。
1/6+1/3+1/2( )1 7/8-1/3-1/2( )0
1/8+1/4+1/12( )11/34 3/4-2/5-1/10( )1/3
(1)学生独立填空。
(2)讨论比较方法,有没有比通过计算比较更好的方法。
(3)谈话激励创新意识。
2、应用练习。学校食堂一月份节约用煤4/5吨,二月份节约用煤2/3吨,三月份节约用煤5/6吨。三个月共节约多少吨?
(1)学生列式计算,同桌讨论对结果的处理。、
(2)教师强调单位名数的处理。
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减去真分数
课时
5-4
总课时
63
教学目标
(1)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 )/5; 1=( )/10; 1=12/( ); 1=20/( )
1=( )/8=11/( )=( )/100=( )/( )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1)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2)反馈思考过程。教师强调:在1-5/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3)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4)专项练习。1-2/3 1-4/7 1-5/6 1-7/10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2)反馈方法。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 )―( )/( )―( )/( )=
(2)1―7/12―1/12=( )/( )―( )/( )―( )/( )=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 )。A、1又1/9 B、8/9 C、1/9
(2)1―1/8―3/10―1/4 = ( )。A、1/4 B、1/3 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求未知数X:X+4/15=1 1-X=5/21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十七
课时
5-5
总课时
6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巩固分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并指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含有几个分数单位:4/7 2/3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
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②一批水果卖出了2/5
③一条公路,已修了1/4;④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
⑤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做1/20
(3)分组练习P128(1)
2、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1)视算。
1/2+1/2 1/2+1/3 2/3+1/6 3/4+1/6
1/2―1/2 1/2―1/3 2/3―1/6 3/4―1/6
(2)说说计算方法。
(3)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5)通分时,经常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公分母各应怎么求?
(6)“竞赛”
看谁做得对又快ρ129(3)
二、综合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P129(4)并补充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3)1减去3/10的差,再加上1/10,和是多少?
(4)1/4加上2/5,再减去3/20,差是多少?
2、题组训练(比较后再列式)
(1)红领巾花圃、计划1/3亩种月季节,1/4亩种杜鹃花,剩下的1/2亩种菊花,这种花圃有多少亩?
(2)红领巾花圃,计划1/3种月季花,1/4种杜鹃花,剩下的种菊花,种菊花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了2/5,还剩多少没有修?
(4)修一条1千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没有修?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3、独立作业:P129(5)
三、提高练习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20天,乙队单独做需15天,丙队单独做需18天,三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1)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甲队独做20天完成,每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 )?
乙队呢?丙队呢?
(2)学生练习
异分母分数连加如何计算?
2、讨论思考题。
(1)1/( )+1/( )=5/12
想:把5/12分拆成( )与( )的和,再约分。
5/12=1/12+4/12 还可以 5/12=2/12+3/12
=1/12+1/3 =1/6+1/4
1/(12)+1/93)=5/12 1/(6)+1/(4)=5/12
(2)1/()+1/( )+1/( )=13/18
A、学生讨论拆分方法
B、反馈 13/18=1/18+6/18+6/18
=1/18+1/3+1/3
13/18=(1/18+3/18+9/18)
1/18+1/6+1/2
你能说出几种?有什么规律吗?
(三个加数的分子都应是18的约数)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
课时
9-1
总课时
6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分数加减法为什么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可以分别相加减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板演:4/5+2/5 5/6-2/9
2、分别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在复习铺垫题前分别用彩笔加上整数部分成:
(1又4/5+2又2/5)(5又5/6+1又2/9),
问:这是两个怎样的分数相加减的题?(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知
1、理解同分母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1。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1又4/5公顷,下午耕地2又2/5公顷,一天共耕地多少公顷?
(2)如何列式?为什么?
1又4/5+2又2/5 (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用加法)
(3)如何计算?结合投影,观察、理解:
把1又4/5看作(1)+(4/5)的和;
把2又2/5看作(2)+(2/5)的和;
整数部分合并起来是多少?
分数部分合并起来是多少?
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相加的和合并起来是多少?
(4)进一步理解算理:1又4/5+2又2/5=(1+1/5)+(2+2/5)
=(1+2)+(4/5+2/5)
=3+1又1/5=4又1/5(公顷)
(5)书写格式:熟练后可以这样写:1又4/5+2又2/5=3又6/5=4又1/5(公顷)
(6)归纳。同分母带分数相加,只要(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再把所得数(合并起来)。
(7)巩固、练一练。
2又7/16+1又3/16 3又7/10+5又9/10
4又5/9+7/9 8/15+7又4/15
2、同分母带分数减法的计算
(1)尝试:5又4/5-2又2/5
(2)反馈。
(3)归纳:同分母带分数相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减,再把把得的数(合并)起来。
(4)练一练:
9又7/8=5又5/8 4又11/12-1又7/12
5又13/18-11/18 3又11/10-3又1/20
(5)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减。
所得的数相加。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3、归纳:同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只要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数合并起来。
4、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计算:5又5/6—1又2/9
(2)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计算题?
(3)(异分母带分数相减)
(4)试一试。
(5)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又5/6—1又2/9=5又15/18—1又4/18 ……通分
=(5--1)+(15/18—4/18)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减
=4+11/18=4又11/18 ……把所得的分数合并
(6)异分母带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带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7)练一练。
3又1/2+4又3/4 3又5/8—7/12
四、小结
不管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都是(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五、巩固练习
1、板演:
1又3/5+2又1/5 3又1/2+4又3/4
3又11/20—3又1/20 6又5/8—4又1/2
2、反馈校正。
3、独立作业:
课本P132第3、4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何?
3、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
1、课堂练习P.131(2)。
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被减数分数部分小于减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
课时
9-2
总课时
66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
(2)通过学生探究,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课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理由。
2=1又( )/4 5=4又( )/6
6=4又( )/5 4=3又( )/( )
3又4/7=2又( )/7 4又3/10=3又( )/10
2、计算下列各题,并回顾带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8/15+7又4/15 3又11/20―3又1/20
2又6/7―1又2/5 6又1/3-2又3/4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
(2)反馈评析。
(3)质疑第4题,谈话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法。
二、尝试计算,探究新知。
1、讨论
(1)第4题带分数减法与前面两题的异同。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并再次尝试计算下面两题,指名板演。
2又1/6―1又5/6 4又1/3―1又6/7
(3)反馈比较各种方法,并请学生讲明算理。
(4)教师点拨引导,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分数部分不够减,则从整数部分去借。借单位“1”当做几,要视分母具体情况而定,再与分子相加作新的分子,最后按照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5)第4题的计算,有错的请改正。
(6)进一步练习,规范书写格式。
5又1/4―4又3/4 4又1/6―2又2/3
2、整数减带分数教学。
(1)谈话导入:4―1又3/5 6―5又1/10
(4)专项练习。
先把被减数看成几又几分之几,再口答结果。
6―4又1/6 5―3又5/8 10―4/7 20―11又4/7 7―5/8
(5)比较计算,强化理解。
7―3又1/3 8―3又7/12 7又1/10―6 4又9/14―3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反馈说说带分数减法与整数减带分数计算过程的区别。
3、整理小结。
被减数的分数部分比减数分数部分小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中拿出1化作假分数,和原来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和在一起,然后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好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9又2/5―3又4/5=8又5/5―3又4/5=5又1/5 ( )
(2)4又1/6―2又2/3=4又1/6―2又4/6=3又7/6―2又4/6=1又3/6 ( )
(3)2又3/8―1又5/6=2又9/24―1又20/24=2又33/24-1又20/24=1又13/24 ( )
2、先说说把被减数看成几分之几,再口答结果。
3又1/9―1又7/9=( )―1又7/9
7又5/8―2又7/8=( )―2又7/8
4又2/15―11/15=( )―11/15
3又7/20―1又9/20=( )―1又9/20
5又1/4―2又7/10=( )―( )
10又2/5―7又5/8=( )―( )
3、先填空,再比较思考过程。
8―2又6/7= 4又2/7―2=
8又1/7―2又6/7= 4又2/7―2又7/9=
8又3/4―2又6/7= 4又2/7―5/6=
四、师生谈话总结。
1、本节课研究的带分数减法与上节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2、在计算这些带分数减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3、这些知识你们是如何学到的?(引导学生作好学习方法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第133页练一练第2、3题中余下的题目。
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练习十八
课时
9-3
总课时
6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
(2)掌握带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整理,使学生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带分数加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谈话揭题:带分数加减法练习。
2、口算。(指名口答)
5/6+2 1-4/5 3+1又1/4 2又3/4-0
4-5/9 10+1/10 9又3/8-5 1又1/12+1/6
3、结合上面的口算题,说说带分数加减法的特点,导出练习内容。
二、整理算法,形成技能。
1、出示练习题。
2又5/6+3又2/9 3又2/5―2又9/10
5/8+6又7/12 45/6―2又2/3
(1)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整理方法。
(3)引导学生检验计算方法结果,各组完成一题。(指名板演验算)
(4)反馈验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2、请用验算的方法检验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合理,错误的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改正。(选取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
3、回顾已学的带分数减法,结合计算整理解题思路.
(1)谈话回顾带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题目计算,小组合作商讨带分数减法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4又3/20-1又9/20、3又1/6-2又5/9
(3)反馈、教师点拨。 (4)学生阅读课本第135页第4题。
设问思考:有没有什么要补充。(增加验算这一环节)
(5)根据这一计算程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又3/16―2又13/24 8又7/9―1又5/18
(6)同桌相互检查评改。
三、应用练习
1、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说说列式依据,并谈谈计算过程)
(1)3比1又5/9多多少?(2)1又4/5比2/1/3少多少?
(3)比4又7/8多1又3/4的数是多少?
2、应用练习。
(1)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掉20又3/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前,火车轮渡过长江需要2又1/12小时,现在过大桥只用1/4小时。火车过大桥比轮渡可以节省多少小时?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带分数加减法的哪些要求更加明确了?
五、课堂作业:1、同桌相互出题,交换计算并评改。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连加、连减
课时
9-4
总课时
68
教学目标
掌握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板演:
11/18+5/6+5/9 1—2/5—1/10
3又11/18+2又5/6 6又1/5—1又3/8
2、说算法。
(1)三个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可一次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2)1里连续减去两个分母不同的真分数,可先通分,把1化成假分数再相减。
(3)带分数加减法,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起来。
问: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怎么办?
3、揭示课题
今天要进一步学习带分数的连加连减要理清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5,观察这是一道怎样的计算:
计算 3又11/18+2又5/6+4又5/9
(2)学生尝试
解1:3又11/18+2又5/6+4又5/9
=3又11/18+2又15/18+4又10/18
=9又36/18
=11
解2:3又11/18+2又5/6+4又5/9
=3又11/18+2又15/18+4又5/9
=5又26/18+4又5/9
=6又8/18+4又5/9
=6又4/9+4又5/9
=1
(3)反馈后讨论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好?
(4)归纳
带分数连加,可一次通分,一次计算。
计算结果,带分数的分数部分是假分数时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和原来的整数部分合并起来,
(5)练一练
3又4/5+9又5/6+2又8/15 7/8+5又5/12+5/6 2又2/3+1又3/4+7/12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2、带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
计算 61/5—1又3/4—2又9/10
(2)尝试
解1 6又1/5—1又3/4—2又9/10
=6又4/20—1又15/20—2又18/20
=5又24/20—1又15/20—2又18/20
=4又44/20—1又15/20—2又18/20
=1又11/20
解2 6又1/5—1又3/4—2又9/10=6又4/20—1又15/20—2又9/10
=5又24/20—1又15/20——2又9/10
=4又9/20—2又9/10
=4又9/20—2又18/20
=3又29/20—2又18/20
=1又11/20
(3)反馈、讨论
①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次通分简便,可减少很多计算过程。
②通分后相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③退1再退1与一次退2。谁更方便?
3、归纳
带分数连减,通分后要注意观察,先估算,应丛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几化假分数才够减,就一次拿出几化成假分数,然后再相减。
4、练一练。
9又1/4-2又5/6-3又7/8 10又1/6-1又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带分数连减时,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该怎么办?你怎样了来判定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几化成假分数?(先观察、估算)
五、综合练习
1、板演:
3又17/18+11/12+6又3/4 1又13/14+6/7+4又2/1
5又7/8+2又2/3
2、继续独立完成:
3又1/3-1又8/9-5/6 21-9又7/9-10又2/3
8又2/5-2又9/10-1又14/15 7又3/10-4-1又7/10
3、反馈、校正。
4、看纸卡片训练:
11又2/3+3又5/6( )+74/9( )
20-5又1/2( )-3又5/6( )
六、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9-5
总课时
69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计算。(反馈、评讲。)
(1)7又7/8+4又5/12+2又1/6 (2)7又7/8-4又5/12-2又1/6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改变复习题(2)的运算符号后出示:7又7/8-4又5/12+2又1/6
审题: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区别?(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知
教师提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括号里面的。)
1、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尝试计算;
(2)反馈学生的不同解法。
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也可一次通分,同步计算。要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3)试一试:7又7/8+4又5/12-2又1/6 6又5/6+4又3/5-11又2/15
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把例添上小括号为: 7又7/8—(4又5/12+2又1/6)
(2)尝试练习。
(3)反馈:说说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4)再尝试例2。计算:2又1/5—(1又3/4—5/12)
(5)反馈。讲评。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小结: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对照练习:
7又1/2—2又5/9+3又1/6 …………… 7又1/2—(2又5/9+3又1/6)
2/15+3又3/10—2又1/3 …………… 2/15+(3又3/10—2又1/3)
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时,也必须认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
2、改错:
5又1/2—1又5/8+1又3/8 8—3又6/11+1又5/11
=5又1/2—3 =5又5/11+1又5/11
=2又1/2 =6又10/11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P.139(1—3左8题)
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练习十九
课时
9-6
总课时
70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并说说运算顺序。
4/13+8/13—7/13 5/19—3/19+10/19
2又17/20—1又7/20+3/20 1又7/10—9/10+1/10
1—(1/2+1/3) 1/9+(2—2/9)
2又5/8+(5—4又5/8) 3又1/20—(1/4—1/5)
二、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4又1/3—5/12+2又5/8 2又1/2+1又5/8—1又1/8
3又1/2+(4又1/3—7/12) 7又8/15—(6又8/15+3/11)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比较,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3)重点讨论:为什么第2、4题的算法有不同?
(4)小结:在计算中能简便计算的尽量要简便计算。
2、先说说下列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2又7/16+1又6/7+1又9/16 8-3又6/11-1又5/11
5又11/12-2又4/9-2又11/12 6-(3又3/8+1又5/24)
(1)学生同桌交流以上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说出各自的看法,然后分别计算。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比较各种算法,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并提出要求: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选择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中。
(1)从6又8/9里减去3又1/4,所得差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2)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和,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3)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4)6又8/9加上3又1/4与2又1/6的差,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6又8/9-(3又1/4+2又1/6); B、6又8/9+(3又1/4-2又1/6);
C、6又8/9-3又1/4+2又1/6 D、6又8/9-(3又1/4-2又1/6)。
(学生先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式,再各组计算一题,算出结果)
2、应用题练习,根据相应问题列出算式。
农场收割小麦,第一天收了这快地的2/15,第二天收了这快地的3/20,第三天收了前天天的总和。
(1)收了一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2)第三天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3)三天一共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4)收了三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所求问题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师生谈话共同完成)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在解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列式计算。
(1)从4又7/9里减去2又3/4,所得的差与3又1/6的和是多少?
(2)从3又9/10里减去1又1/6与4/5的和,得多少?
(3)1又5/12加上3又11/18减3又2/9的差,和是多少?
(4)从8又1/4里减去3又7/8与2又1/2的差,得多少?
2、应用题。
一个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45又1/2吨,二月份生产42又1/5吨,三月份比一、二月份生产的总数少39又3/1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课时
9-7
总课时
71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2)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指名回答)
5+8又3/4 3又1/2+9 2又4/15+8 4又4/11―4 11又1/5―2
1又19/20+4 10+6又1/7 11-2又1/5 3又1/2+4又1/5 3又1/3-2又1/2
2、说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谈话比较。
(1)在上面的口算题中,你们感到哪些算式计算起来比较容易,为什么?
(2)在实际的运算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数据特征,然后再应用一些运算定律,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3)揭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二、尝试计算,引导探究
1、谈话出示例题,学生探究。
3又3/8+2又4/15+4又5/8 4又4/11-2又8/13-1又5/13
(1)学生尝试计算,互说算理。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说说如此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4)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理由。
2、引导学生小结: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第二次尝试练习。
1又19/36+2又7/12+1又5/12
3又1/4+2又3/5+1又2/5+4又3/4
18又2/17-5又3/8-2又2/17
(1)学生尝试计算,并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2)反馈比较各种算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4、小结:能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加减法有一些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0-5又5/6-4又3/10 10又1/3-3又8/9-2又5/9
4又11/12+2又5/9+3又1/12 5/6+3又7/54+8/9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补差。
(2)反馈结果。
(3)说说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理由。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又1/6+7/15+2又5/6+7又8/15 8又3/7-(4又3/7+1又2/3)
=1又1/6+2又5/6+7/15+7又8/15 =8又3/7- 4又3/7+1又2/3
=4+8 =4+1又2/3
=12 =5又2/3
(1)学生判断,指名反馈。
(2)注意对减法性质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算理。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4又1/4-3又1/7+5又3/4= 4又1/4+5又3/4-3又1/7,这样算的依据是(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2)6又7/8+2又11/18+1又5/18+又1/8的正确结果是( )。
A、11 B、 10 C、 11又8/9
(3)对于算式4又3/11-2又5/9+2又8/11-1又4/9,下列算法中正确的是( )。
A、(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B、(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强调方法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五、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9+3又5/7+2又5/9 14/15+13/24+1/15+11/24
5又3/16+2又13/32+1又7/16 8又2/13-2又1/9-3又8/9
1又2/3+7/10+1/3+3/20 5又5/12+4又3/7-2又5/12
2、应用题。
一只货船第一小时航行7又3/10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又7/8千米,第三小时又比第二小时多行7/10千米。这只货船第三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练习二十(一)
课时
9-8
总课时
7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见课本第1题,指名口答)
2、师生谈话,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法练习。
二、组织练习,形成技能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过程及应注意的地方。
2又3/4+4又5/12 4又1/15-2/5 5/8+2又9/20 3又1/3-2又7/8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校对答案并交流想法。
(2)全体反馈,谈谈需注意的地方。
2、专项练习: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又7/10+2又11/12 (2)4又1/6-1又4/9
=42/60+55/60 =4又3/18-1又8/18
=97/60 =3又5/18
=1又37/60
(3)3又5/9+1/2 (4)5又1/8-2又7/12
=3又10/18+9/18 =5又3/24-2又14/24
=3又19/18 =5又27/24 – 2又14/24
=3又1/18 =3又13/24
学生判断。(同桌可交流)
反馈指正,即使改正。
3、进一步小结带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练习归纳。
三、课堂小结,引入应用性练习
1、教师总结性点拨:在带分数加减的计算中,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更为主要的是要针对 所给题目中的数据特征,准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应用性练习 :
(1)解下列方程:1/6+Ⅹ=5 3/4 Ⅹ+1 4/9=4 11/12
Ⅹ-1 2/3=2 2/15 6 3/5-Ⅹ=1 1/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反馈解题思路,并强调检验。
(2)应用题。
一块长方形菜地宽6又1/5米,比长短15又3/4 米,这块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幸福农场第一天耕地3又7/8公顷,比第二天多耕1又4/5公顷,第二天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练习:在( )填上适当的数。
4又3/( )-1又4/( )=2又3/4
5又( )/( )+1( )/( )=7又1/2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注意分母的确定。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带分数加减法:练习二十(二)
课时
9-9
总课时
7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通过思考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口算)反馈时请举例说明“怎样算比较简便”。
2、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练习。
二、组织练习,提高技能
1、先说说下列各题该如何计算,并独立完成。
3又11/18+7/10+2又1/6 10-4又6/7-2/5
6又1/12-2又13/15-1又17/20 2又8/13+4又5/11+1又5/13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设问:为什么题目中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而你对第4题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引导讨论小结: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观察数据特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专项练习: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又1/3-1又1/6-2又5/6 4又5/12+11/12+1又7/12+10/21
9又3/8+3又5/6+1又5/8 7又3/11-2又8/9+1又7/11-4又1/9
(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换互批,并说说思路。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6减去3又5/6的差,再减去1又1/8,得多少?
A、6-3又5/6-1又1/8 B、6-(3又5/6-1又4/8) C、6-1又1/8-3又5/6
(2)两个数的和是9又17/20,其中一个数是2又2/3,另一个数比它多多少?
9又17/20-2又2/3 B、9又17/20-(2又2/3+2又2/3)
C、9又17/20-2又2/3-2又2/3
(对第3题可扩展,设问: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如9又17/20-2又2/3×2)
2、应用题练习。(要求选择两题完成,喜欢做哪两题就做哪两题)
(1)煤场里有200吨煤,第一次运出65又1/2吨,第二次运出74又3/4吨,还剩下多少吨?
(2)有两箱苹果,一箱重23又2/5千克,另一箱比它重2又3/8千克,两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跳高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是1又2/5米,比第二名高1/10米,第三名比第二名低1/5米。第三名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补差)
四、课堂小结。
五、探究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六、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2-1
总课时
7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1/8 3/4 4/5 7/25 9/12 2/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0.01 0.75 0.96 9.8
二、教学新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3)讨论比较后教师小结。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0.38+3.59-1又2/5 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反馈。
小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4.2+2又1/6-3.15 2又2/3-0.75+1又1/2
三、归纳总结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四、综合练习
1、判断。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 9.8-1又 5/16+1 又7/24
3/7+0.25-2/3 12+4.375-6 又 5/12
2又 4/5+78.02―70又 3/8 5/6―0.42+1 又1/4
2、练一练:2又 1/3-(0.75+7/10)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练习二十一
课时
2-2
总课时
7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组织练习,强化技能
1、比较训练。小组竞赛:用不同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0又3/4-(3又9/20+2.15) 6.875+(4.5-1又2/3)
(1)分小组进行练习,两组统一策划能够小数完成,另两组统一分成分数完成,看哪一组做得既对又快。
(2)质疑:为什么第一题中有两个分数,但却统一成小数做比较容易;而第二题中有两个小数,却只能统一成分数后进行计算?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又1/6+3.75-1又8/9 8-(3又2/25+0.05)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反馈评改。
3、简便计算。
(1)教师说明第一次竞赛的不合理性,导出自由竞赛。
(2)自由竞赛:完成下面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0.24+9/16+0.76 6.94-(4.94+1又3/7)
4又9/10-1又8/25-0.68 4又7/12+(5.039+2又5/12)
A、学生自由完成。
B、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有不同做法同学可自由板演。
C、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请学生说明理由。
(3)质疑:通过以上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要注意观察数据特征,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应用练习,形成应用意识。
谈话导入应用练习。
解方程:2又2/15+X=4.2 X-5.75=3又11/20 X+2.9+5又1/2=1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评改)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对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了什么新的知识?
四、课堂作业
1、解方程。X+1.125=3又1/6 6.5-X=2又4/9 X-(1又2/3+4.25)=5/12
2、应用题。
(1)糖厂第一天生产红塘28又3/5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生产1.8吨。两天工生产多少吨?
(2)一个工程队修筑一条14.2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4又1/3千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0.8千米,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3、完成《课堂作业》。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复习:复习(一)
课时
2-1
总课时
7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整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口算练习。
二、回顾整理,加强练习
1、整理。
(1)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内容,并举一些相应的例子。
教师板演:
真分数加减法 比较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方法的异同
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加减法
统一成小数计算的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统一成分数计算的
(2)学生分别计算所举例子,并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评改。
2、练习。填空
A、同分母相加减,只要把( )相加减,( )不变。
B、分子是( )的分数等于0
C、分母不同的分数,因为( )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D、整书加法的( )律、( )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使用。
3、小结: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注意强调对结果的处理。
三、自由编题,深化练习
1、明确编题要求。
(1)编一道分数加减混合算式题。
(2)编一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3)编一道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或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2、学生自由编题,并同捉交换计算,算后评改。
(教师巡视,指名典型题目板演)
3、反馈结果及计算思路。
4、练习。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又5/6―3又7/9+5又3/4 6.728―5又9/16―716
9又4/15+(1又1/4―4/15) 4又7/16+3.065-2又3/20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分数加减法有了什么新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解下列方程:
2又5/12+χ=5又3/20 4.5-χ=2又7/9
2χ+4又7/8=4.875 3χ-2.75=6又1/4
χ―(2又1/3+4又3/4)=11/12 2χ+5又1/5=8―1又4/5
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复习:复习(二)
课时
2-2
总课时
77
教学目标
(1)能迅速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分数加减计算应用题。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解答分数加减计算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口算练习。(指名口答)
二、谈话导入,整理应用
1、整理应用题的类型.
2、看图编应用题。(图略)
(1)学生任选议题常识编题,并解答。
(2)反馈题目及计算结果,引导辨析正误。
(3)比较两种题形的异同,注意单位名数的处理。
3、根据问题列式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9,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第三天看了全书的5/12。
A、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B、第三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C、三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D、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
(2)筑路队修一条16千米长的公路,三月份修了4又1/4千米,四月份修了6又11/12千米,余下的五月份修完。
A、学生先尝试列式。
B、比较两例的异同,特别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8,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第三天看完了这本书。第三天比第而天少看全书的几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
A、1-3/8-2/5; B、1-3/8-2/5-2/5; C、2/5-(1-3/8-2/5)
(2)有三箱苹果,第一箱重16.5千克,比第二箱少3又3/4千克,第三箱比第一箱少2/5千克,三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A、16.5+3又3/4+2/5;B、16.5+(16.5-3又3/4)+(16.5-2/5);
C、16.5+(16.5+3又3/4)+(16.5+2/5);
D、16.5+(16.5+3又3/4)+(16.5-2/5);F、16.5×3+3又3/4-2/5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水果商店里有一皮水果,第一次卖出1/6,第二次卖出5/18,第三次卖出1/9。还剩几分之几?
2、星火农场原来计划一天收割水稻7又1/2公顷。结果上午收割4又1/5公顷,下午收割3又9/10公顷。这一天收割的水道超过原计划多少公顷?
五、讨论思考题
六、课外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课时
5-1
总课时
7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并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整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说说化聚的方法:
3、独立填括号,并反馈。
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359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70厘米=( )分米=( )米730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6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1.65升=( )毫升=( )立方厘米
二、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
1、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立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立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独立计算:填表(见书),完成后校对、讲评。
3、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油箱,长和宽都是0.5米,高是0.4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要做这样一个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一个理发法庭铜块,棱长1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铜重8.9千克。10个这样的铜块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体积是360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0米,深是2.5米。
①环绕游泳池的水面,在池壁上用红漆画一条界线,这条界线的长是多少?
②如果用瓷砖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③如果池内水深2米,这个游泳池注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a、弄清题意,认真审题
b、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
C、反馈,说一说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二)
课时
5-2
总课时
7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数、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熟练地分解质因数,以及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意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揭题:复习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再现,形成网络
1、提问再现有关概念。
(1)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特点是概念多,你们还记得吗?这些概念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在这些概念中,你认为什么概念最基本?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2、整理、疏通有关概念。
(1)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让学生分别写出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并完成课本第136页第7题。
把10÷3=3……1 1.2÷4=0.3 15÷5=3
4÷0.5=8 30÷5=6 按要求填入表中
整除
除尽
除不尽
(2)复习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
联系30÷5=6即30能被5整除,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关系:30是5的倍数,5是30的约数。引导学生想一想,5的倍数还有吗?30 的约数还有哪几个?并举例说明。从约数、倍数还可知道什么?(公约数、公倍数)
3、除以上这些概念,你还知道哪些?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学生可以看书,可以小组讨论,整理成图表。
(2)大组汇报交流、辨析、说明。(图表可以多样化,关键在于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如下:
1
质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整除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奇数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三、综合应用
1、填空。
(1)1—20的各数中,( )是奇数,( )是偶数,( )是质数,( )是合数。
(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偶数的数是( )。
(3)一个数既是16的倍数,又是16的约数,这个数是( )。
让学生先填写,后指名口答,说说想法,进行评点。
2、判断。
(1)、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约数大。( )
(3)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4)18和23没有公约数。( )
(5)如果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丙数,那么,甲数和乙数必定都是丙数的约数。( )
请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四、复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说一说,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9和38 28和42 9和11
让学生先做,后反馈、交流、讲评。(注意两个数的关系,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并让学生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3、试做求3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8、24和72 7、4和5 24、30和3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及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想法?
六、作业
总复习第9、10题,第11题第③小题。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三)
课时
5-3
总课时
8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正确地约分和通分,能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知识整理
1、分数的意义整理
(1)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练习: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4 5/6 1/8千克 4/7米
A、学生回答并提问:在“1/8千克”和“4/7米”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B、把“5/6”和“4/7米”改写成除法算式,怎么写?从除法的角度,如何来理解这两个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整理。
(1)出示:1/2=( )/8 5/7=20/( ) 1又30/45=1又( )/( )( )/20=6。8=9/( )
A、学生回答。
B、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将“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添入下面的表格中:(全体练P159第12题中(4))
商不变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 ] [ ]
反馈后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接着问:那么。“商不变性质”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为什么?
(3)练习:
①( )/18=5/6=20/( )=( )÷12约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
②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4/7( )5/14 7/11( )29/44 21/35( )3/5 32/60( )2/3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二、基本练习
1、A、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数是( )。
把4吨平均分成11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是( ),表示这样的3份是( )吨。
B、2又5/6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9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数是( );
C、把7/8的分数单位扩大2倍是( ),把它的分数单位缩小2倍是( )。
2、比较分数的大小,课本P160第14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练习结果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讨论、小结:
A、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般用通分或约分的方法进行;
B、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一般化成小数比较方便些。
4、列式解答:
甲数是40,乙数是32,丙数是48,求:
(1)甲数是乙数的几倍?
(2)乙数是丙数的几分之几?
(3)甲数是乙、丙两数之和的几分之几?
(4)丙数是甲、丙两数之和的几分之几?
A、学生全体练习
B、反馈:师生讨论列式与结果。
C、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关键是什么?方法怎样?这两类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综合练习
1、课本P158第12题。
2、课本P159第13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说理。
3、独立作业:P160第15、16、17题。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四)
课时
5-4
总课时
8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力求做到计算方法的灵活、合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知识整理
1、口算:课本P160第18题。
2、提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练习并讨论:
第一组:2又5/6-1又3/10 1.48+3又3/5 4又1/6-2.8+1又4/9
(1)学生练习。
(2)反馈后提问:
A、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B、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C、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怎样计算比较方便?为什么?
(3)练习:课本P161第19题。(练习后互相批改)
第二组:8-4又3/7+2又4/7 1.45+3又1/8-9/20+5又7/8
8-4又3/7-2又4/7 6又4/5-1又1/3+4.2-2/3
(4)学生练习。
(5)反馈并方法比较: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
A、认真分析数字特征,不违反运算顺序和题目愿意:
B、数据位置移动或改变运算顺序时,要特别注意减法的性质。
二、基本练习:
1、口算训练: 2/5+3/5 1又5/6-1/6 1/4+2/5 1.5+2又2/5
6-3又4/9 2又7/8-0.875 11/12+2/3 7.25+1又3/4
10又1/10+1/10 1/2-1/3 1又2/11-0 5又1/2+4.5
2、小组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5+9/10 1又5/6+2又23/8 3又5/16-1又9/20 10-4又3/5
20又1/6-8.25 5又1/8+1.357 6.25+5又7/10 3又1/8-1.2
0.55+7又1/2 1又2/3+4.8 6又3/4-3又7/20 3又2/5+1/75
(1)学生练习。
(2)讲评竞赛情况。
3、继续练习:课本PP161第22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评价结果与格式是否正确。
4、用简便方法计算:课本P161第21题。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本P161第20题。(全体做在课堂作业本上,课内完成,当堂上交)
2、《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五)
课时
5-5
总课时
82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解答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揭题: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
这一节课,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同学们的运用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
1、出示选择题。
4又2/15减去1又3/10的差,加上2又1/3的和是多少?
算式:①4又2/15-1又3/10+2又1/3
②4又2/15-(1又3/10+2又2/3)
(1)让学生自己轻声读题思考后选择答案(用手势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如果选择算式②,那么文字叙述题该怎么改?有困难,可以同捉商量,然后交流说理。(注意指导如何读文字题)
2、练习:第162页第23题(2)(3)(4)。
三、复习分数加减应用题
1、提供材料: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15。
(1)让学生思考,根据上述信息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板书:A、两天共修了不得全长的几分之几?
B、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C、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D、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2)应用练习,第162页第25、2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讨论思考题
1、求10/100+10/101+10/102+……10/110的整数部分。
先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00+10/100+……+10/100=1又1/10。(放大)再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10+10/110+……+10/110=1。(缩小)
现在你能确定这个算式的和在哪个范围了吗?它的整数部分是几?
2、口袋里有红、绿两个同样大的立方体,黄、蓝两个同样大的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想一想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多少种?
3、如果在上面的口袋里再放入一个与前面同样大的白色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摸摸看,再听听同学有没有与你不同的结果。写出所以可能的结果,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
六、作业
1、总复习第27、28题。
2、《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