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8 08:28:30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交换。
大气运动
海洋和陆地
热量
水汽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Ⅰ.成因:假设地球表面是⑤_________________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组成:a⑦_______________纬环流圈、b⑧_______________纬环流圈、c⑨_______________纬环流圈。
均匀
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A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 _______________,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赤道及其两侧
B __________________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信风,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_信风 —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东南
东北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 _________________,并在此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 南北纬30°附近
D 盛行西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_风,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_风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
西北
西南
续表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来自极地高压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相遇,暖而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 南北纬60°附近
F 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_ 风,北半球形成 ________________风 —
H _________ ____________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 极点及其附近
东南
东北
极地高压带
最少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续表
极地东风带
Ⅰ.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
Ⅱ.移动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 ______________,冬季偏 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北半球)
特别提醒 海陆热力差异及影响
陆地 海洋
热力差异 比热容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深度
传热方式 主要依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外,主要靠对流;传热快
陆地 海洋
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 升、降温 快 慢
冬、夏季气温 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相对海洋) 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相对陆地)
冬、夏季气压 冬季形成冷高压中心,夏季形成暖(热)低压中心 冬夏季气压变化不明显
续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且海陆 ________________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北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压
1月 北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
相间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3.南半球气压分布
_________________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_______________状分布。
海洋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风向 冬季 _______________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_____________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北
西南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4.亚洲季风环流
易错辨析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包括三圈环流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解析]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差异而产生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三圈环流。
(2) 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
×
[解析]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的具体体现。
(3) 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解析]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4)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 )

[解析]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 北美洲东临大西洋,季风现象也很显著。( )
×
[解析] 北美洲虽然东临大西洋,但是大西洋面积较太平洋小,且北美大陆面积小,这样海陆热力差异就没那么明显,所以北美洲季风现象与亚洲相比不是特别显著。
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 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东北信风带 B. b为副热带高压带
C. c为东南信风带 D. d为极地东风带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压带。
3.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 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B
[解析]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 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 )
A. 1月左右 B. 4月左右 C. 7月左右 D. 11月左右
C
[解析] 据图可知,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南亚地区吹西南风,均为夏季风,因此此时最可能是7月左右。
5. 此时,北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副热带高压带 B. 赤道低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A
[解析] 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探究主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1.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 图甲①②③分别表示三圈环流的哪一环流?A、B、C、D、E、F、G各代表哪些气压带和风带?
[答案] ①②③分别表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A为赤道低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E为副极地低压带、F为极地东风带、G为极地高压带。
(2) 图甲中,低纬地区的高空气流,在流动到北纬30°附近时,为什么不继续向北运动而下沉?
[答案] 由赤道上空向北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到北纬30°附近上空时就偏转成西风,不再继续向北流动,但低纬气流又不断流过来,便在北纬30°上空堆积,被迫下沉。
(3) 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答案]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堆积下沉形成的,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4) 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
[答案] 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多,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
(5) 由图乙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状况,总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答案]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特别提醒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1)热力型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
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地理实践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11日,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穿越“咆哮西风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海域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1) 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
[答案] 西北风。
(2) “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因此海况恶劣。
探究主题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探究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3—4月,印度持续高温,其南部地区遭遇150年来最严重旱灾,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缓解旱情,而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中心密切相关。
图1 1月北半球气压中心
图2 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
(1) 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 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副极地低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季节,东亚、南亚地区的风向有何不同
[答案] 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夏季: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4) 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季风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内陆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季风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续表
特别提醒 (1)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分布的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综合思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边界线。下图为1951—2003年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
(1) 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海陆温差、地形地势差异中的哪一因素?
[答案] 海陆温差。
(2) 1981年至2003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还是偏低?
[答案] 偏高。因为1025hPa等压线位置偏北,亚洲高压势力较弱,对我国影响相对较小。
下图为全球某月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甲所处风带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A
[解析] 甲位于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 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 )
A. 副热带高压带 B. 赤道低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A
[解析] 乙地位于30°N附近,因此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A正确。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位置离赤道较近时,表现为南北半球两支信风的辐合,称为信风辐合带;位置远离赤道时,表现为信风与季风的辐合,称为季风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影响图中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太阳直射点移动
C. 洋流性质 D. 地形地势
B
[解析] 由图可知,图甲离赤道较远,是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即为季风辐合带,图乙离赤道近,是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热带辐合带,为信风辐合带,两个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变化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移动。
4. 推测热带辐合带分布区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A. 锋面雨 B. 地形雨 C. 台风雨 D. 对流雨
D
[解析]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地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汇合上升,所以降水类型主要是对流雨。
[2020北京东城高二期末]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 根据等压线分布,该月份最有可能为(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上是被印度低压控制着的,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7月。
6. 该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C
[解析] 该月份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甲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1.地球仪。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绘制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
(1)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回答下面两题。
1. 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B
[解析] 甲地位于30°—40°之间,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2. 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B
[解析] 图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
[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中]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 东南风、西北风 B. 东南风、西南风
C. 东北风、西南风 D. 东北风、西北风
C
[解析] 甲位于0°—30°N之间,其盛行风向为东北风,乙位于30°N—60°N之间,其盛行风向为西南风,C项正确。
4. 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解析] 图中30°N—60°间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据图推断,( )
A. 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 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 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 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B
6. 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 冬至 B. 小满 C. 夏至 D. 立秋
A
[解析]
[2021天津六校高二期末联考] 下图为“亚洲某季节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 a气流的特征是( )
A. 寒冷干燥 B. 温暖干燥 C. 温暖湿润 D. 寒冷湿润
C
[解析] 读图可知,a位于亚洲东部,风向为东南风,所以a是东南季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a气流从低纬海洋吹来,所以特征是温暖湿润,C正确。
8. 关于图中b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B. 成因与东南信风带北移有关
C. 不会影响我国 D. 主要出现在冬季
B
[解析] 读图可知,b位于东南亚,风向为西南风,所以b是西南季风。当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B正确。海陆热力差异在西南季风形成过程中属于次要原因,A错误。西南季风势力强,会影响我国西南地区,C错误。西南季风主要出现在夏季,D错误。
9.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阴影区表示气压带。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①位于信风带内,其风向是_________风。
东北
[解析] 图中①位于北半球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
(2) 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带,在此气压带控制下的区域降水较_______。
副热带高压

[解析] 图中甲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在高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因此降水较少。
(3) 图中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季,该季节广西近地面盛行_________风(填风向)。广西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偏南
海陆热力差异
[解析] 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将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带切断,海洋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形成低压中心,将北移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海洋形成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广西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 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 ③—低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 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C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可以判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A错。⑤是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冷暖空气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
2. 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 武汉可能伏旱 B. 孟买吹东北风
C. 洛杉矶多阴雨天气 D. 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A
[解析] 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2020山东日照高二期末]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 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 西南部 B. 东南部 C. 东北部 D. 西北部
B
[解析] 结合图中各地区夏季风的到达时间和退却时间,即可求出夏季风的控制时间。
4. 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解析] 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①对;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④对,故选C。
5. [2021天津红桥高二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 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解析] 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可以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分析。从气压带的形成分析: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极锋,产生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分析: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移。从海陆热力差异分析: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答案] 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在北纬60°处,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2) 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 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能是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 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可以从阿留申低压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分析。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推测出亚洲高压势力较弱,海陆气压差减小,东亚地区冬季风势力减弱,风力偏小;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① 大气运动 。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② 海洋和陆地 之间的③ 热量 和④ 水汽 得到交换。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Ⅰ.成因:假设地球表面是⑤ 均匀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⑥ 地转偏向力 。
Ⅱ.组成:a⑦ 低 纬环流圈、b⑧ 中 纬环流圈、c⑨ 高 纬环流圈。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A ⑩ 赤道低压带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 多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赤道及其两侧
B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东南 信风,北半球形成 东北 信风 —
C 副热带高压带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 西风 ,并在此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 南北纬30°附近
D 盛行西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西北 风,北半球形成 西南 风
E 副极地低压带 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 盛行西风 和来自极地高压带的 极地东风 在此相遇,暖而轻的 盛行西风 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 南北纬60°附近
F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 东南 风,北半球形成 东北 风 —
H 极地高压带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 最少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 极点及其附近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Ⅰ.成因: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Ⅱ.移动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 北 ,冬季偏 南 。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北半球)
特别提醒 海陆热力差异及影响
陆地 海洋
热力差异 比热容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深度
传热方式 主要依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外,主要靠对流;传热快
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 升、降温 快 慢
冬、夏季气温 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相对海洋) 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相对陆地)
冬、夏季气压 冬季形成冷高压中心,夏季形成暖(热)低压中心 冬夏季气压变化不明显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 大 且海陆 相间 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北半球 副热带高压 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压
1月 北半球 副极地低压 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 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分布。
4.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 西北 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西南 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易错辨析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包括三圈环流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
解析:(1)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差异而产生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三圈环流。
(2)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 )
解析:(2)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的具体体现。
(3)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解析:(3)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4)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 )
解析:(4)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北美洲东临大西洋,季风现象也很显著。( × )
解析:(5)北美洲虽然东临大西洋,但是大西洋面积较太平洋小,且北美大陆面积小,这样海陆热力差异就没那么明显,所以北美洲季风现象与亚洲相比不是特别显著。
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D.d为极地东风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压带。
3.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答案:B
解析: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 )
A.1月左右
B.4月左右
C.7月左右
D.11月左右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南亚地区吹西南风,均为夏季风,因此此时最可能是7月左右。
5.此时,北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答案:A
解析: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1.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①②③分别表示三圈环流的哪一环流?A、B、C、D、E、F、G各代表哪些气压带和风带?
(2)图甲中,低纬地区的高空气流,在流动到北纬30°附近时,为什么不继续向北运动而下沉?
(3)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4)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
(5)由图乙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状况,总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答案:(1)①②③分别表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A为赤道低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E为副极地低压带、F为极地东风带、G为极地高压带。
(2)由赤道上空向北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到北纬30°附近上空时就偏转成西风,不再继续向北流动,但低纬气流又不断流过来,便在北纬30°上空堆积,被迫下沉。
(3)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堆积下沉形成的,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4)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多,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
(5)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知能整合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特别提醒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1)热力型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
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素养培育
地理实践力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11日,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穿越“咆哮西风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海域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
(2)“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西北风。
(2)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因此海况恶劣。
探究主题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探究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3—4月,印度持续高温,其南部地区遭遇150年来最严重旱灾,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缓解旱情,而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中心密切相关。
图1 1月北半球气压中心
图2 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季节,东亚、南亚地区的风向有何不同
(4)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副极地低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3)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夏季: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知能整合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季风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内陆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特别提醒 (1)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分布的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素养培育
综合思维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边界线。下图为1951—2003年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
(1)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海陆温差、地形地势差异中的哪一因素?
(2)1981年至2003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还是偏低?
答案:(1)海陆温差。
(2)偏高。因为1025hPa等压线位置偏北,亚洲高压势力较弱,对我国影响相对较小。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下图为全球某月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甲所处风带的风向为(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答案:A
解析:甲位于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 )
A.副热带高压带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答案:A
解析:乙地位于30°N附近,因此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A正确。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位置离赤道较近时,表现为南北半球两支信风的辐合,称为信风辐合带;位置远离赤道时,表现为信风与季风的辐合,称为季风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影响图中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太阳直射点移动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甲离赤道较远,是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即为季风辐合带,图乙离赤道近,是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热带辐合带,为信风辐合带,两个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变化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移动。
4.推测热带辐合带分布区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A.锋面雨B.地形雨
C.台风雨D.对流雨
答案:D
解析: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地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汇合上升,所以降水类型主要是对流雨。
(2020北京东城高二期末)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根据等压线分布,该月份最有可能为(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上是被印度低压控制着的,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7月。
6.该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C
解析:该月份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甲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1.地球仪。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绘制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 ,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
(1)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14(共68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图文材料,掌握由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综合思维)2.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降水
(1)低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控制→盛行①___________气流→降水丰富,气候②_____________
(2)高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压带控制→盛行③_______________气流→④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干燥
上升
湿润
下沉
降水稀少
2.影响气温
气候⑤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压控制→气候⑥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辨析 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如中国的江南、南亚的印度)
炎热
寒冷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变低
较多
变高
易错辨析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充沛
较多
稀少
较少
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太阳辐射、 ___________________、海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
季节差异
大气环流
地形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气候类型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不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
水热条件
2.典例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空气极为干燥→ ___________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_________________景观。
(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干湿季分明→草原南北枯荣时间不同→食草动物迁徙景观。
荒漠
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
特别提醒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低纬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羚羊、长颈鹿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中纬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熊、松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高纬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驯鹿、北极狐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荒漠(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续表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的特征。( )
×
[解析] 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如果为背风坡处,也是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2) 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 )
×
[解析] 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
(3) 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 )

[解析] 南极大陆受极地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4) 季风气候都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
×
[解析] 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 副热带地区气候干旱,都是荒漠景观。( )
×
[解析] 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2. 下列气候由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A
[解析]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探究主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下列问题。
(1) 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答案]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2) 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答案]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答案] 亚欧大陆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亚欧大陆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3) 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压带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续表
二、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思考感悟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但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
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
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1) 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答案]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 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答案] 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探究主题二 影响气候的因素
探究活动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 图中A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 地形。A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为南半球西风带的雨影区,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2) 图中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 大气环流。B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 图中C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 受寒流的影响。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该地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海拔高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续表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表现
大气环流 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
海陆位置 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渐少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与其深居内陆有关②同一气候类型区,年降水量一般随距海远近渐变
地形 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突变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窄②信风受地形的抬升产生降水,如10°—20°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
洋流 辅助增强作用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区域认知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的首都利马(14°41'S,75°10'W)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巴西的历史文化名城萨尔瓦多(12°58'S,38°29'W)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半岛上,是巴西的第三大城市。
(1) 说出利马和萨尔瓦多的气候类型。
[答案] 利马:热带沙漠气候。萨尔瓦多:热带雨林气候。
(2) 分析两地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答案] 利马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的东南信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萨尔瓦多受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及巴西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1. 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
①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解析] 图中的风向为西南风,所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甲地位于大陆西岸。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 甲地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相比,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下垫面状况 B. 太阳辐射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C
[解析] 大陆西岸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影响,而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差异。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末] 左图示意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右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图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乙、丁
D
[解析] 甲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乙是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丙是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丁地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选D。
4. 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景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④东南信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解析] 马达加斯加岛山脉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山脉的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形成降水以及附近有暖流流经。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东南信风,②④正确。
区域气温、降水调查研究
步骤一:区域选取、资料调查
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选取一个典型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调查该区域的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的变化状况及年总积温、年总降水量状况。
步骤二: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造成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造成年(Ⅱ)温差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步骤三:能力提升、素养升华
1.根据搜集的气温、降水资料,绘制该地区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月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2.结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同一小组探究影响该地区不同季节气温高低、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3.结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不同小组之间探究影响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气温高低、降水量多少及年总积温、年总降水量差异的因素。
4.小组分工合作,撰写报告。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 图中阴影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高山气候
C
[解析] 图示气候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 与图示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西南季风 B. 盛行西风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副热带高压带
B
[解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2020北京东城高二期末]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极地高压带 D. 副极地低压带
B
[解析] 图中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因此为副热带高压带。
4. 受图示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B
[解析] 图示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P风带为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图1为“瓶子树”景观图,图2为南美洲地图。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5. “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B
[解析] “瓶子树”的生长习性为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通过落叶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瓶子树”生长的气候环境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读南美洲地图可知,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6. 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021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 下图示意河南省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 河南省1月平均气温的最大差值可能为( )
A. ≤6℃ B. ≥5℃ C. 6℃ D. 5℃
D
[解析] 河南省1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为-3℃至-2℃,最高值为2℃至3℃。其之间的差值大于4℃,小于6℃。
8. 洛阳和商丘两城市气温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
A. 地形格局 B. 冬季环流 C. 海陆分布 D. 天气状况
A
[解析] 洛阳与商丘纬度相当,但商丘气温低于洛阳,主要原因是洛阳西北面有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商丘周围地势平坦,受冬季风影响大。
9. 河南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
A.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根据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从河南省中部穿过判断,河南省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两题。
10. 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乙是温带海洋气候
C. 丙是温带季风气候 D. 丁是热带季风气候
D
[解析] 根据四种气候资料分析,甲最冷月均温在以下,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乙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0℃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尤其多,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故D项正确。
11.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C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甲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①正确;乙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②正确;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大陆东岸,③错误;丁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④错误。故选C。
1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降水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乙地7月气温较高,为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高于0℃,为亚热带,且降水集中在夏季,由此可以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 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西部的___________沿岸地区,乙气候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部地区。
地中海
东南
[解析]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地区。
(3) 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解析]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是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4) 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季。

[解析] 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因此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冬季。
[2021天津河东高二期中] 下图示意甲、乙两种不同气候全年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甲气候类型( )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B. 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冬季冷,夏季热,降水变率大 D. 地带性植被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同
C
[解析] 读图可知,甲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南极洲、非洲及亚洲没有分布,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2. 乙气候类型最可能位于( )
A. 开普敦 B. 巴塞罗那 C. 旧金山 D. 堪培拉
A
[解析] 读图可知,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但全年中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说明该地是位于南半球。故选A。
[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 河北省气象局研究人员研究本省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河北省年均降水量(mm)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张家口与沧州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40mm B. 140mm C. 240mm D. 340mm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张家口的降水量在350mm~400mm之间,沧州的降水量在550mm~600mm之间,两地的降水量差值为150mm~250mm,对照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
4. 导致甲地降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离海远,水汽少 B. 海拔低,对流活动弱
C. 雨影区,山地阻挡水汽 D. 纬度低,冷锋活动弱
C
[解析] 该区域的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甲地东南方向为山地,雨影效应使得甲地降水较少,C正确。甲地离海较近,A错误。海拔低,温度相对较高,对流活动也会增强,B错误。甲地纬度高,受冷锋影响较大,D错误。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地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纬度、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 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气候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B. 四季分明,夏凉冬暖,年温差较小
C. 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冬季
D.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D
[解析] 读图可知,三站最低气温均较高,属于全年高温型,三地降水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分明,且降水集中在夏季,D项正确。
6. 三个测站降水较多月份基本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 处在迎风坡
C. 受西风带控制 D. 受季风控制
A
[解析] 根据三地气温、降水特征判断,三地气候类型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少,故三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均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A项正确。
7. [2020山东潍坊一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我国而言,入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天文上的入春,时间是统一的,也就是在立春节气之后。另一个是气候上的入春,各地时间都不相同,入春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10℃,根据这一标准,气候工作者绘制了我国34°N以北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分布图(下图)。
(1) 说明图中东部地区南、北入春日期差异的原因。
[答案] 3月至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但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方,气温由南向北依次升高。
[解析] 据图可知,东部地区的南部入春早,北部入春晚,影响因素是纬度,南北部纬度差异引起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入春时间的差异。
(2) 分析M地入春日期较早的原因。
[答案] 地表沙漠广布,比热容小,升温快;深居内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晴天多,日照强。
[解析] M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入春较早说明春季气温回升快。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不难分析出答案。
(3) 指出山东省入春日期的东、西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西部比东部入春早。西部大陆性强,春季升温快;东部海洋性强,春季升温慢。
[解析] 由图可知,山东入春日期西部早于东部,说明西部春季升温快于东部。结合图中信息及气温的影响因素可得出,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东、西部大陆性和海洋性差异,使得入春时间出现差异。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结合图文材料,掌握由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综合思维) 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降水
(1)低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控制→盛行① 上升 气流,降水丰富,气候② 湿润
(2)高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压带控制→盛行③ 下沉 气流→④ 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
2.影响气温
气候⑤ 炎热 →高压控制→气候⑥ 寒冷
易错辨析 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如中国的江南、南亚的印度)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⑦ 变低 ⑧ 较多 ⑨ 变高
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⑩ 充沛 较多 稀少 较少
易错辨析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 季节差异 。
2.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等。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气候类型不同→ 水热条件 组合不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
2.典例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空气极为干燥→ 荒漠 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常绿阔叶林 景观。
(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 热带草原 气候→干湿季分明→草原南北枯荣时间不同→食草动物迁徙景观。
特别提醒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低纬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羚羊、长颈鹿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中纬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熊、松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驯鹿、北极狐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荒漠(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的特征。( × )
解析:(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如果为背风坡处,也是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 × )
解析:(2)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
(3)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 √ )
解析:(3)南极大陆受极地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4)季风气候都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 )
解析:(4)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副热带地区气候干旱,都是荒漠景观。( × )
解析:(5)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2.下列气候由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3)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3)亚欧大陆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亚欧大陆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知能整合
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二、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思考感悟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但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素养培育
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1)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2)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答案:(1)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探究主题二 影响气候的因素
探究活动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A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图中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图中C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地形。A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为南半球西风带的雨影区,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2)大气环流。B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受寒流的影响。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该地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知能整合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海拔高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表现
大气环流 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
海陆位置 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渐少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与其深居内陆有关②同一气候类型区,年降水量一般随距海远近渐变
地形 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突变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窄②信风受地形的抬升产生降水,如10°—20°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
洋流 辅助增强作用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素养培育
区域认知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的首都利马(14°41'S,75°10'W)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巴西的历史文化名城萨尔瓦多(12°58'S,38°29'W)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半岛上,是巴西的第三大城市。
(1)说出利马和萨尔瓦多的气候类型。
(2)分析两地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答案:(1)利马:热带沙漠气候。萨尔瓦多:热带雨林气候。
(2)利马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的东南信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萨尔瓦多受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及巴西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甲地位于大陆西岸。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
①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图中的风向为西南风,所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甲地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相比,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下垫面状况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大陆西岸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影响,而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差异。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末)左图示意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右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是( )
A.甲、乙B.乙、丙C.甲、丙D.乙、丁
答案:D
解析:甲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乙是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丙是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丁地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选D。
4.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景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④东南信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马达加斯加岛山脉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山脉的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形成降水以及附近有暖流流经。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东南信风,②④正确。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区域气温、降水调查研究
步骤一:区域选取、资料调查
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选取一个典型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调查该区域的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的变化状况及年总积温、年总降水量状况。
步骤二: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造成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造成年(Ⅱ)温差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步骤三:能力提升、素养升华
1.根据搜集的气温、降水资料,绘制该地区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月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2.结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同一小组探究影响该地区不同季节气温高低、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3.结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不同小组之间探究影响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气温高低、降水量多少及年总积温、年总降水量差异的因素。
4.小组分工合作,撰写报告。
11(共61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1课时 锋与天气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等天气系统,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收听天气预报,感受天气变化,据此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影响。(综合思维)
一、气团
1.定义:水平方向上①_________________、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②_________________,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③________________的大范围空气。
2.分类:根据温度状况,可分为④___________________和暖气团。
3.受同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均匀
相似
冷气团
大致一样
易错辨析 “暖气团的温度一定比冷气团的温度高”
说法是错误的。冷、暖气团的分类主要与经过地区的温度状况有关,暖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同一气团移向高纬度为暖气团,移向低纬度为冷气团。
二、锋面
1.定义
(1)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⑥__________________,叫作锋面。
交界面
(2)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3)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特征
(1)锋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是⑦__________,下侧为⑧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两侧⑨_________________、湿度、气压差别很大。
暖气团
冷气团
温度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一系列的云、⑩________________、降水等天气现象。
特别提醒 锋面是一个过渡区域,不是一个界线分明的界面。
大风
三、锋的分类
1.冷锋
(1)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 _________________抬升。
冷气团
被迫
(2)天气变化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 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温暖晴朗
过境时 常出现大风、雨、雪天气
过境后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 _________________,气温 _________________,天气转晴
暖气团
降低
升高
特别提醒 锋前、锋后的确定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的,面向锋面前进方向,以锋线为界,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2.暖锋
(1)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爬升。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 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可能形成连续性 _________________或雾
过境后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 _________________,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
上升
冷气团
(2)天气变化
3.准静止锋
(1)定义: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 _________________阻挡,移动缓慢或 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锋。
(2)天气: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
(3)代表性的准静止锋
地形
很少
阴雨连绵
名称 成因 分布地区 出现的时间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________________地区 ___________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遇 ________________阻挡 昆明与贵阳之间 _____________
易错辨析 (1)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 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地形
冬半年
长江中下游
夏初
(2)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特别提醒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暖气团的气温一定非常高。( )
×
[解析] 冷、暖气团是由该气团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当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时就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
(2) 锋面过境一定会出现降水。( )
×
[解析] 不论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降水,但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降水。这是因为降水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 准静止锋是静止不动的锋。( )
×
[解析] 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2020年1月6日,北京市民在街头拍摄雪后美景。1月5日晚,北京2020年第一场雪如期“到货”,全市普降中到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 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1月份的降雪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四图中只有C图符合。
3. 关于该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 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 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A
[解析] 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探究主题 锋与天气
探究活动 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一 2020年12月某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5日夜间至18日,我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普遍下降6~10°C,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黄淮东部和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16°C。
情境二 冷锋与暖锋示意图。
(1) 图中的A、B、C、D分别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冷、暖气团与锋面的位置是何关系?
[答案] 图中A、C是冷气团,B、D是暖气团。冷气团因气温低、密度大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因气温高、密度小在锋面的上面。
(2)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冷锋还是暖锋?两图中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答案] 图甲为冷锋,图乙为暖锋。冷锋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暖锋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3) 图甲中,假设①②③为某城市在锋面移动过程中相对于锋面的不同位置。分析城市处于①②③位置时气温、气压、天气状况的差异。
[答案] 图甲为冷锋,城市处于①位置时,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之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当锋面移动至该城市时(图中的②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随着阴雨、大风天气;当城市处于③位置时,在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之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又变晴朗。
[答案] 由图中可以看出,冷锋中暖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成云致雨,降水集中于锋后;暖锋中暖气团主动爬升,成云致雨,降水集中于锋前。
(5) 造成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图甲所示的天气系统还是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为什么?
[答案] 造成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图甲所示的天气系统(冷锋)。因为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
(4) 分析两图降水产生的原因和雨区所在的位置。
一、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面上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续表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续表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天气特征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续表
二、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降水区的位置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3.依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地理实践力
下面是《水浒传》“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吼叫……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
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
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
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1) 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答案] 冷锋过境。
(2) 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答案] “次日彤云压阵……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2020辽宁沈阳高二期末] 下图为北京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市的时间大约是( )
A. 13日13至15时 B. 13日22时至14日0时
C. 14日3至5时 D. 14日6至8时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市气温下降,出现降水天气,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图中14日3至5时,气温变化剧烈,出现降水天气,应是冷锋天气系统到达北京市的时间。
2. 该天气系统过境对北京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使故宫惊蛰时节出现雪景 B. 为都市农业提供充足水源
C. 导致永定河产生春汛现象 D. 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
D
[解析] 此次降水后,气温回升,惊蛰节气在3月5日前后,此次天气系统过境不会使故宫惊蛰时节出现雪景,A错。此次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小,不会提供充足水源,且此时气温较低,农作物还没有进入生长期,B错。此次降水量小,不会导致春汛现象,C错。由于降水,道路湿滑,不利于快递行业及时投送,D对。
[2020山东菏泽高二期中]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都不正确
B
[解析] 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呈上升态势、风力减小,最可能是暖锋过境。
4. 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 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 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D. 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B
[解析] 昨天西南风3—4级,大气污染物因风大而不易存留,一般大气污染不会很严重,则A项错误;今天受单一暖气团控制而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则B项正确;明天为晴天,所以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则C项错误;周二为小雨天气,不适宜洗车,则D项错误。
读2020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两题。
5. 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植被覆盖率
C
[解析] 图示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
6. 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 气压低 B. 气温低 C. 降水少 D. 云量少
B
[解析] 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而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而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用实验模拟锋面系统
1.实验准备
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透明玻璃水槽、玻璃隔板、冷盐水、热水、红墨水、蓝墨水(如下图所示)。
2.实验步骤
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分别倒入冷盐水和热水,在冷盐水中滴入蓝色墨水,在热水中滴入红色墨水,待墨水充分溶解后,抽去玻璃隔板。
3.实验现象
观察并记录冷盐水与热水相遇时产生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中] “你是暖气团,我是冷气团,每一次相遇,你总是潇洒地离我而去,留下一片云雨。”这是地理人独有的三行情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都不正确
A
[解析] “你是暖气团,我是冷气团,每一次相遇”说明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你总是潇洒地离我而去,”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大,暖气团势力弱,冷暖气团相遇之后,暖气团离去,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2. 下列能正确表示情诗中“我”所在位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我”表示冷气团,冷锋锋面符号三角形所指的方向为冷锋移动的方向,也是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气团位于冷锋锋后,a图能正确表示冷气团的位置。
[2020天津和平高二期末]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3. 该时段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都不正确
B
[解析] 图中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结合四个选项,可判断可能是暖锋。
4. 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
A. 1—4日 B. 5—6日 C. 6—7日 D. 7—8日
B
[解析] 图中显示5—6日温差最小,说明可能是阴雨天气,故太阳光照最差。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空气质量指数
12月1日 17°C 8°C 214
12月2日 14°C 7°C 268
12月3日 9°C 0°C 91
12月4日 2°C -4°C 42
12月5日 4°C -5°C 93
12月6日 6°C -4°C 139
12月7日 8°C 0°C 185
下表为潍坊市2020年12月1—7日天气变化过程(附: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三题。
5. 此段时间内,过境潍坊市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都不正确
A
[解析]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潍坊市气温下降,为冷锋过境过程。
6. 此时段内,最可能是晴天的是( )
A. 12月1日 B. 12月4日 C. 12月5日 D. 12月6日
D
[解析] 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12月6日昼夜温差最大,最可能为晴天。
7. 12月4日,潍坊市空气质量最优的原因是( )
A. 该日粉尘排放量最少 B. 该日风速最快
C. 该日市内车流量最少 D. 该日空气对流最旺盛
B
[解析] 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天气,将污染物吹散,空气质量优。
[2020辽宁大连高二期末]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暖锋 D. 都不正确
A
[解析] 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即形成准静止锋。
9.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暴雨如注
B
[解析] 锋面雨带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
10. [2020北京丰台高二期中] 下表为兰州市某年11月1—4日实测天气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阴晴 气温 平均气压 风向 风力
11月1日 白天 晴朗 13℃ 1019hPa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多云 -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1月2日 白天 多云 12℃ 1020hPa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中雪 -7℃ 西北风 3—4级风
日期 阴晴 气温 平均气压 风向 风力
1月3日 白天 中雪 0℃ 1028hPa 西北风 3—4级风
夜间 晴朗 -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月4日 白天 晴朗 6℃ 102hPa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朗 -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续表
(1) 指出该时段兰州过境的天气系统。
[答案] 冷锋。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兰州市11月1—4日,气温先下降,11月4日有所上升,气压逐渐升高,之后有所降低,且2日夜间和3日白天出现风力增大的现象,据此判断该天气系统是冷锋。
(2) 描述兰州市11月1—4日天气的变化过程。
[答案] 阴晴:晴→多云→中雪→晴。
气温:高→降低→低→回升但较低。
气压:低→升高→高→降低。
风力:微风→3—4级风→微风。
[解析] 根据表格从天气、气温、气压、风力状况等方面描述即可。
[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中]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C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 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
A. 雾霾加剧 B. 持续升温 C. 大风降温 D. 对流雨盛行
C
[解析] 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C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的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冷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
2. 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
A. 1月 B. 4月 C. 6月 D. 8月
B
[解析] 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
3. 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
A. 增强地面反射 B. 削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加土壤肥力 D. 提高土壤比热容
D
[解析] 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温度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 该锋面属于( )
A. 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暖锋 C. 北半球暖锋 D. 南半球冷锋
A
[解析] 读图可知,云雨区位于锋后,应为冷锋,结合指向标,冷气团来自偏北方,故为北半球的冷锋,选A。
5. 下列日期中,甲地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 2月9日 B. 2月10日 C. 2月11日 D. 2月12日
C
[解析] 气温日较差最小时是出现云雨天气时,应是冷锋过境时,据图可知,2月11日甲地处于云雨区中,应为冷锋过境时,气温日较差应最小。
6. [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叫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准静止锋之一,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形成冷锋后进而形成天山准静止锋。下图示意天山准静止锋。
(1) 阐述天山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
[答案] 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中受到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徘徊不前,形成准静止锋。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后,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过程中受到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徘徊不前,最终形成天山准静止锋。
(2) 说明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地区及该地区的天气状况。
[答案] 影响地区:天山北坡和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
天气状况:微风、降温、多雾、多云、阴天、雨雪天气。
[解析] 影响地区:天山北坡以及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受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区域会出现微风、降温、多雾、多云、阴天,甚至雨雪天气。第1课时 锋与天气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等天气系统,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收听天气预报,感受天气变化,据此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影响。(综合思维)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气团
1.定义:水平方向上① 温度 、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② 均匀 ,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③ 相似 的大范围空气。
2.分类:根据温度状况,可分为④ 冷气团 和暖气团。
3.受同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⑤ 大致一样 。
易错辨析 “暖气团的温度一定比冷气团的温度高”
说法是错误的。冷、暖气团的分类主要与经过地区的温度状况有关,暖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同一气团移向高纬度为暖气团,移向低纬度为冷气团。
二、锋面
1.定义
(1)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⑥ 交界面 ,叫作锋面。
(2)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3)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特征
(1)锋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是⑦ 暖气团 ,下侧为⑧ 冷气团 。
(2)锋面两侧⑨ 温度 、湿度、气压差别很大。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一系列的云、⑩ 大风 、降水等天气现象。
特别提醒 锋面是一个过渡区域,不是一个界线分明的界面。
三、锋的分类
1.冷锋
(1)形成: 冷气团 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 被迫 抬升。
(2)天气变化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 暖气团 控制,温暖晴朗
过境时 常出现大风、雨、雪天气
过境后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 升高 ,气温 降低 ,天气转晴
特别提醒 锋前、锋后的确定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的,面向锋面前进方向,以锋线为界,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2.暖锋
(1)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爬升。
(2)天气变化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 冷气团 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可能形成连续性 降水 或雾
过境后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 上升 ,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
(1)定义: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 地形 阻挡,移动缓慢或 很少 移动的锋。
(2)天气:带来 阴雨连绵 的天气。
(3)代表性的准静止锋
名称 成因 分布地区 出现的时间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长江中下游 地区 夏初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遇 地形 阻挡 昆明与贵阳之间 冬半年
易错辨析 (1)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2)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特别提醒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暖气团的气温一定非常高。( × )
解析:(1)冷、暖气团是由该气团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当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时就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
(2)锋面过境一定会出现降水。( × )
解析:(2)不论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降水,但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降水。这是因为降水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准静止锋是静止不动的锋。( × )
解析:(3)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2020年1月6日,北京市民在街头拍摄雪后美景。1月5日晚,北京2020年第一场雪如期“到货”,全市普降中到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1月份的降雪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四图中只有C图符合。
3.关于该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答案:A
解析: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锋与天气
探究活动 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
1.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一 2020年12月某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5日夜间至18日,我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普遍下降6~10°C,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黄淮东部和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16°C。
情境二 冷锋与暖锋示意图。
(1)图中的A、B、C、D分别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冷、暖气团与锋面的位置是何关系?
(2)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冷锋还是暖锋?两图中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3)图甲中,假设①②③为某城市在锋面移动过程中相对于锋面的不同位置。分析城市处于①②③位置时气温、气压、天气状况的差异。
(4)分析两图降水产生的原因和雨区所在的位置。
(5)造成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图甲所示的天气系统还是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为什么?
答案:(1)图中A、C是冷气团,B、D是暖气团。冷气团因气温低、密度大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因气温高、密度小在锋面的上面。
(2)图甲为冷锋,图乙为暖锋。冷锋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暖锋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3)图甲为冷锋,城市处于①位置时,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之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当锋面移动至该城市时(图中的②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随着阴雨、大风天气;当城市处于③位置时,在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之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又变晴朗。
(4)由图中可以看出,冷锋中暖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成云致雨,降水集中于锋后;暖锋中暖气团主动爬升,成云致雨,降水集中于锋前。
(5)造成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图甲所示的天气系统(冷锋)。因为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
知能整合
一、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面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二、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素养培育
地理实践力
1.下面是《水浒传》“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吼叫……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1)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答案:(1)冷锋过境。
(2)“次日彤云压阵……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2020辽宁沈阳高二期末)下图为北京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市的时间大约是( )
A.13日13至15时
B.13日22时至14日0时
C.14日3至5时
D.14日6至8时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在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市气温下降,出现降水天气,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图中14日3至5时,气温变化剧烈,出现降水天气,应是冷锋天气系统到达北京市的时间。
2.该天气系统过境对北京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故宫惊蛰时节出现雪景
B.为都市农业提供充足水源
C.导致永定河产生春汛现象
D.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
答案:D
解析:此次降水后,气温回升,惊蛰节气在3月5日前后,此次天气系统过境不会使故宫惊蛰时节出现雪景,A错。此次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小,不会提供充足水源,且此时气温较低,农作物还没有进入生长期,B错。此次降水量小,不会导致春汛现象,C错。由于降水,道路湿滑,不利于快递行业及时投送,D对。
(2020山东菏泽高二期中)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呈上升态势、风力减小,最可能是暖锋过境。
4.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D.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答案:B
解析:昨天西南风3—4级,大气污染物因风大而不易存留,一般大气污染不会很严重,则A项错误;今天受单一暖气团控制而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则B项正确;明天为晴天,所以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则C项错误;周二为小雨天气,不适宜洗车,则D项错误。
读2020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两题。
5.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答案:C
解析:图示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
6.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答案:B
解析: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而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而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用实验模拟锋面系统
1.实验准备
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透明玻璃水槽、玻璃隔板、冷盐水、热水、红墨水、蓝墨水(如下图所示)。
2.实验步骤
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分别倒入冷盐水和热水,在冷盐水中滴入蓝色墨水,在热水中滴入红色墨水,待墨水充分溶解后,抽去玻璃隔板。
3.实验现象
观察并记录冷盐水与热水相遇时产生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10(共61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2课时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结合材料,分析高压、低压系统的形成与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示意图及天气特征,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
一、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①__________________。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②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气压场类型的判断技巧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气压类型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和等压线的数值。等压线闭合,中心数值偏高,为高压;中心数值偏低,为低压。
低压槽
高压脊
(2)看风向。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等压线闭合,风由内向外吹,为高压;风由外向内吹为低压。
(3)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二、低压(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④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状况 水平 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⑤_______________时针,南半球⑥________________时针
垂直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气流
天气情况 常出现⑧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上升
阴雨
低于
低压
三、高压(反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⑨_____________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⑩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状况 水平 由中心向外流出,北半球 ________________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垂直 ____________________气流
天气情况 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低压中心或高压中心的不同部位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各不相同,因此风向各不相同。
下沉
晴朗

高于
高压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低压控制的区域,水平气流是逆时针辐合的。( )
×
(2) 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
×
[解析] 低压控制的区域,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解析] 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易形成阴雨天气 。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 该气压系统为( )
A. 北半球高压 B. 北半球低压 C. 南半球高压 D. 南半球低压
D
[解析] 图中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由此可知该天气系统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辐合的,可判断为南半球低压。
3. e地( )
A. 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 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 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 可能有下沉气流
A
[解析] e地在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多出现阴雨天气。
探究主题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探究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8月4日,“利奇马”诞生于西北太平洋上,经过3天的海上“流浪”成长为超强台风并加速了靠近我国的步伐。10日凌晨,“利奇马”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一举成为201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的台风。
(1)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答案] 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中心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2) 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伏旱天气。
(3) 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江苏主要吹什么风?
[答案] 以东北风为主。
一、气旋和反气旋天气分析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示意图(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气旋 反气旋
水平气流与风向 风向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续表
气旋 反气旋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续表
二、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
手势法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三、台风
1.分级
类别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或以上
2.台风的形成和消亡
四、锋面气旋
1.概念
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下图:
2.形成
上图表示北半球低气压,在低压槽附近,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如在低压槽AB附近形成冷锋,在低压槽CD附近形成暖锋。
3.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锋面气旋为例)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处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由此可确定F、G处为冷气团,E、H处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形成的,为冷锋;锋面CD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即“左冷右暖”。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受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受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北半球锋面气旋天气状况(单位:hPa)
综合思维
读某区域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A、B两地昼夜温差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原因。
[答案] B地比A地昼夜温差小。原因:B地位于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
(2) 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E、F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E位于冷锋后,F位于暖锋前。
(3) 分析C地未来一两天的天气状况和原因。
[答案] C地未来一两天可能出现大风、降温或雨雪天气,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
2020年超强台风“天鹅”于11月1日5时左右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65米/秒)。据此回答下题。
1. 形成台风“天鹅”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A
[解析] 台风“天鹅”是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末] 下图示意2020年11月29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气流状况的角度来说,甲是( )
A. 高压 B. 低压 C. 气旋 D. 反气旋
D
[解析] 从图中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属于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的角度看属于反气旋。故选D。
3. 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处气压变化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解析] 从图中看出乙地将有冷锋过境,气压升高,最后趋于平缓。故选D。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下图示意2020年10月5日10时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地位于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此时,图中( )
①M地受低压槽控制 ②甲、乙两地可能风速相同
③L地盛行下沉气流 ④丙、丁两地可能气温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解析] 由图中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可知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L位于低压中心,冷锋和暖锋位于低压槽。M位于低压槽,所以受低压槽控制;甲在冷锋锋后,乙在冷锋锋前,在低压槽线的两边,可能风速相同。L地盛行上升气流;丙在暖锋锋前冷气团一侧,气温偏低,丁在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气温偏高。故选A。
5. 此时,丁地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A. 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B. 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 风和日丽,气压降低 D.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C
[解析] 此时丁在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故选C。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常展示卫星云图,并附以天气系统图和降水分布图,来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天气变化过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24小时、48小时大范围天气要素分布状况;同时还预报各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确切的气象信息。在看卫星云图时,应注意在云图上找出海洋(蓝色)、陆地(绿色)、云区(破碎的灰白色团块)等,看其颜色浓的云区(云层厚的地区)和颜色淡的云区(云层薄的地区)出现在哪些地区;在看气象图时,应注意看气压分布状况,确定天气系统分布情况,注意收看气象预报中有关分析天气系统发展趋势的内容(如台风移动路径或高、低气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 表示南半球反气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解析]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
2. 位于北半球且受其控制多晴朗天气的示意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解析] 受反气旋(高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为②。
3. 能强烈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解析] 影响我国的台风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因此能强烈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的天气系统是③。
下图示意2020年9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南海海域6级及以上大风预报。读图完成下题。
4. 我国南海海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C
[解析] 读图可知,南海海域6级以上大风分布呈团状,由四周向中心附近风力增强,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0级,应该是热带气旋引起的,因此此时我国南海海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是气旋,C符合题意;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一般呈条带状,风力分布也应大致呈条带状,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A、B;海洋上很难产生风力达10级的反气旋,排除D。
[2020广东深圳高二期末] 下图为2020年5月11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该日,最可能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的是( )
A. 黑龙江省中部地区 B. 北京市
C. 山东省南部地区 D. 重庆市
B
[解析] 沙尘天气是由冷锋天气系统带来的。据图可知,冷锋控制的区域在黑龙江省南部、吉林省西部、北京市及河北省西北部。故选B。
6. 此时,甲地的天气状况为( )
A. 阴雨,东南风 B. 晴朗,东北风 C. 阴雨,西南风 D. 晴朗,西北风
A
[解析] 据图中等压线上数值的分布特点可知,甲地位于低压(气旋)系统中心的东部,盛行东南风,多阴雨天气,A项正确。
[2020山东聊城高二期末] 下图为2020年3月10日8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 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低压槽 B. 高压脊 C. 冷锋 D. 暖锋
C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降水区既不在高压脊也不在低压槽,A、B错误。图中降水区的北部为高压,北部冷气团向南部移动,为冷锋,C项正确。
8. 未来两天银川( )
A. 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 C. 连续降水 D. 风向偏南
A
[解析] 由上题分析并结合图可知,银川位于冷锋锋前,而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所以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故A正确。
9.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 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地风速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速较大。
[解析]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速较大。
[答案] 晴朗干燥。画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 据图可知,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该地位于北半球,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垂直气流为下沉气流。
(2) 说出丙地的天气特点,并在下面两幅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影响其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和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3) 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某同学推测丁地未来几天空气质量指数比较高,试说明理由。
[答案] 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解析] 据图可知,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 )
A. 北半球的气旋 B. 北半球的反气旋
C. 南半球的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A
[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北部地区温度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排除C、D项;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为北半球气旋。
2. 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 )
A. 甲附近 B. 乙附近 C. 丙附近 D. 丁附近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线大致南北延伸,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动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使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同时符合温度下降不明显的特征,故B项正确。
3. 此时乙线附近( )
A. 温差较大 B. 风力较大 C. 气流下沉 D. 湿度降低
D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乙附近为“干线”,两侧温差较小、风力较小,A、B项错误;乙线附近气温较高,该线附近气流辐合上升,C项错误;“干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D项正确。
知识拓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吹向西南的风。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风和日丽 B. 狂风暴雨 C. 阴雨连绵 D. 大雪纷飞
A
5. 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乌鲁木齐 B. 贵阳
C. 上海 D. 福州
D
6.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带气旋是活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又称为锋面气旋。在锋面气旋中,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赶上暖锋时,两锋间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下图示意锋面气旋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
(1) 绘出T3时刻A、B之间的锢囚锋天气示意图。
[解析] 题,T3时刻A、B之间的锢囚锋使近地面受冷气团控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到高空。
(2) 与单一的冷锋或者暖锋过境相比,指出图中锢囚锋过境时的降水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 降水特点:降水量大、降水区域广。
原因:由于锢囚锋是冷锋赶上暖锋,使得暖气团上升更高,上升区域范围更大,导致云层更厚且云层控制范围更广。
[解析] 由于锢囚锋是冷锋移动速度较快,追上了暖锋,使暖气团抬升更高,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大,云层更厚且控制范围更广,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围更广。
(3) 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多锢囚锋,解释其原因。
[答案] 华北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易形成锋面气旋;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形成锢囚锋。
[解析] 我国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带春季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冷暖气团在此交替活动频繁,很容易形成锋面气旋;由于冷锋移动速度较快,暖锋移动速度较慢,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往往形成锢囚锋。
知识拓展 锢囚锋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并将其锢囚到高空。我们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第2课时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结合材料,分析高压、低压系统的形成与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示意图及天气特征,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① 高压脊 。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② 低压槽 。
方法技巧 气压场类型的判断技巧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气压类型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和等压线的数值。等压线闭合,中心数值偏高,为高压;中心数值偏低,为低压。
(2)看风向。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等压线闭合,风由内向外吹,为高压;风由外向内吹为低压。
(3)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二、低压(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③ 低于 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④ 低压
气流状况 水平 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⑤ 逆 时针,南半球⑥ 顺 时针
垂直 ⑦ 上升 气流
天气情况 常出现⑧ 阴雨 天气
三、高压(反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⑨ 高于 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⑩ 高压
气流状况 水平 由中心向外流出,北半球 顺 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垂直 下沉 气流
天气情况 天气 晴朗
特别提醒 低压中心或高压中心的不同部位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各不相同,因此风向各不相同。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低压控制的区域,水平气流是逆时针辐合的。( × )
解析:低压控制的区域,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 )
解析: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
答案:D
解析: 图中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由此可知该天气系统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辐合的,可判断为南半球低压。
3.e地(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答案:A
解析:e地在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多出现阴雨天气。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探究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8月4日,“利奇马”诞生于西北太平洋上,经过3天的海上“流浪”成长为超强台风并加速了靠近我国的步伐。10日凌晨,“利奇马”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一举成为201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的台风。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2)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江苏主要吹什么风?
答案:(1)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中心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2)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伏旱天气。
(3)以东北风为主。
知能整合
一、气旋和反气旋天气分析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示意图(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二、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 ,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
手势法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三、台风
1.分级
类别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或以上
2.台风的形成和消亡
四、锋面气旋
1.概念
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下图:
2.形成
上图表示北半球低气压,在低压槽附近,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如在低压槽AB附近形成冷锋,在低压槽CD附近形成暖锋。
3.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锋面气旋为例)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处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由此可确定F、G处为冷气团,E、H处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形成的,为冷锋;锋面CD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即“左冷右暖”。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受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受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北半球锋面气旋天气状况(单位:hPa)
素养培育
综合思维
读某区域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昼夜温差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原因。
(2)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 ,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C地未来一两天的天气状况和原因。
答案: (1)B地比A地昼夜温差小。原因:B地位于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
(2)E、F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E位于冷锋后,F位于暖锋前。
(3)C地未来一两天可能出现大风、降温或雨雪天气,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2020年超强台风“天鹅”于11月1日5时左右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65米/秒)。据此回答下题。
1.形成台风“天鹅”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A.B.C.D.
答案:A
解析:台风“天鹅”是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末)下图示意2020年11月29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从气流状况的角度来说,甲是( )
A.高压B.低压
C.气旋D.反气旋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属于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的角度看属于反气旋。故选D。
3.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处气压变化可能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出乙地将有冷锋过境,气压升高,最后趋于平缓。故选D。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下图示意2020年10月5日10时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地位于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此时,图中( )
①M地受低压槽控制
②甲、乙两地可能风速相同
③L地盛行下沉气流
④丙、丁两地可能气温相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图中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可知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L位于低压中心,冷锋和暖锋位于低压槽。M位于低压槽,所以受低压槽控制;甲在冷锋锋后,乙在冷锋锋前,在低压槽线的两边,可能风速相同。L地盛行上升气流;丙在暖锋锋前冷气团一侧,气温偏低,丁在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气温偏高。故选A。
5.此时,丁地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A.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气压降低
D.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答案:C
解析:此时丁在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故选C。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常展示卫星云图,并附以天气系统图和降水分布图,来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天气变化过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24小时、48小时大范围天气要素分布状况;同时还预报各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确切的气象信息。在看卫星云图时,应注意在云图上找出海洋(蓝色)、陆地(绿色)、云区(破碎的灰白色团块)等,看其颜色浓的云区(云层厚的地区)和颜色淡的云区(云层薄的地区)出现在哪些地区;在看气象图时,应注意看气压分布状况,确定天气系统分布情况,注意收看气象预报中有关分析天气系统发展趋势的内容(如台风移动路径或高、低气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9(共16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章末总结
综合思维——等压线的判读
等压线是指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等压线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主要依据等压线的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考查某一区域天气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体判读内容如下表所示:
判读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和形状,判断气压场类型 ①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②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③高压脊: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脊线。④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槽线。⑤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读疏密度,判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
判读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判断风向 根据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南北半球、高空还是近地面确定偏转方向及角度,从而确定风向
判断锋的类型和位置 锋存在于低压槽上,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判断南北半球 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
判断季节 陆地上主要为高压为冬季,陆地上主要为低压为夏季
判断天气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干燥。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湿润。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⑤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⑥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续表
[2020北京,8,3分]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 据图推断( )
A. 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 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
C. 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D. 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
C
[解析] 在甲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由此可知甲地风向为东北风,A错;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辐合,多阴雨天气,B错;丙地为高压中心(如果单看图中的等压线分布,丙地既可能为高压中心,也有可能是低压中心。但丙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的控制,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应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紫外线强,C正确;丁地位于冷锋锋前,尚未受冷锋的影响,D错。
区域认知——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根据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
气候类型的判断要严格遵循“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具体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判读。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定位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寒带气候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水定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150~200mm 热带季风气候
续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水定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6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续表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图示景观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4.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距赤道较远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山脉阻挡了西风,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5)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如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021山东济宁高二期中]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某年降水量逐月累积柱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2. 下列月份中,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在12月降水量增加最多,故D项正确。
3. 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在12、1、2、3几个月降水量较多,该地位于北半球,说明此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