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上)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上)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1: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上)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
《旧唐书·魏徵传》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背景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生长→长得高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
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臣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系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远
浚:疏通
其:他们的
德义:道德、仁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想要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福祉。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休:美好,福祉 休戚相关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第二个是表目的,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殷:深切的
繁:多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微,有一个好开头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
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难道
而:表转折,却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第一个表目的,来;第二个表并列
下:臣民、臣下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志愿实现以后就放纵情感,轻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越这样两个民族成为一个整体。轻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
纵情: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傲物:轻视他人
一体:整体
行路:陌生的路人
董:督责
以:介词,用
振:威吓
而:却,连词,表转折
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惟:只/是
慎:警惕
所……:所字结构,……的事
其:难道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百姓,用威严的怒气威吓百姓,人们最终知识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值得畏惧的只是百姓;(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事。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排比句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
2、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二 段
谢谢收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2.人君当神器之重
3.永保无疆之休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5.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6.能克终者盖寡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极愚昧无知
主持、掌握
喜庆、福禄


能够
陌路人
二、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5.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却/连词,表转折
不译/连词,相当于“而”
却/连词,表转折
怎么、难道/疑问副词
三、圈出下列句子中存在活用现象的词,指出活用类型,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使动,使……稳固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重权
重要地位
四、翻译句子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像砍断树根来求树木茂盛,堵塞泉源却想要水流得远啊。
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放纵性情看不起他人。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威严的怒气来震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