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上)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之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六年预科,两年大学本科)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纽约联合国大厦等建筑的设计工作,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3)
第三部分(§14-17)
第四部分(§18-20)
提出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这一观点,并从地域和历史(空间时间)两方面阐述中国建筑的影响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中国建筑的各方面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探讨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在更深层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北京故宫
日本建筑
朝鲜建筑
越南建筑
(一)讲究立体构成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
(二)讲究平面布局
对称,有中轴线,有“户外起居室”。
(三)以木材结构为主,构成框架结构
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间”字构架,是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的优点。
(四)斗拱:减少受力、装饰性
(四)斗拱:减少受力、装饰性
玄妙观三清殿(梁思成 摄)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五)举架
(六)屋顶:造型特殊
“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中和殿(梁思成 摄)
(七)大胆使用色彩
(八)构件:高度装饰性
筒瓦、戗qiàng兽、脊吻
(九)琉璃瓦、彩绘和浮雕等装饰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着重分析了其中的哪几项特征?
整体
局部
1-2
总体特征
3-5
结构特征
6-9
外观特征
主
(结构)
次
(装饰)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着重分析了其中的哪几项特征?
1-2
总体特征
3-5
结构特征
6-9
外观特征
平面布置——体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斗拱——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屋顶——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细读明义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细读明义
作者说,“这种‘文法’”有“拘束性”和“灵活性”,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
“拘束性”——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即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
“灵活性”——在建筑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各个建筑的独特的风格。
这段话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细读明义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建筑层面——文化层面
谢谢收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所处时代近千年之遥,所以梁思成认为李诫的《营造法式》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B.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的密码。
C.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大明宫,仅依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多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
B.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未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
C.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D.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经常放在最里面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A )
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B.“斗拱”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4.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 全文是总分结构,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② 第二、三、四段是并列段落,从天人合一理念、中庸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方面解答了首段的问题。
5.综观三则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① 建造上有成熟的法式: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
② 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文法”(风格和手法)。
③ 融合了天人合一、中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