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惠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1-04 08: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津2011届高三联考)下列有关反应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
B.依据焓判据:NH4HCO3受热分解可自发进行
C.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限度
D.FeCl3与KSCN反应达到平衡时,向其中滴加KCl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
解析:B项NH4HCO3受热分解是因为熵增加的原因,吸热不利于自发进行,B错。C项,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限度,C项错。D项,KCl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其反应实质是Fe3++3SCN-??Fe(SCN)3,溶液颜色基本不变,D项错。
答案:A
2.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解析:因为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所以O2的浓度必定减少了0.2 mol·L-1,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所以反应经过的时间为5 s。
答案:C
3.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1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 为0.3 mol·(L·min)-1
C.B的转化率为4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n(C)=0.2 mol·L-1×2 L=0.4 mol= n(D),x=1,A项正确;根据n(D)=0.8 mol,参加反应的A和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 mol,0.4 mol, v(A)==0.3 mol·L-1·min-1,B的转化率=×100%=40%,B、C两项正确,由于容积固定,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D项错误。
答案:D
4.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解析: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C
5.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2∶2∶1。保持温度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和C,则(  )
A.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平衡不移动
C.C的百分含量增大 D.C的百分含量可能减小
解析: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C,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因此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
答案:C
6.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物质的量实验
CO2
H2
CO
H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   CO2(g)+H2(g)??CO(g)+H2O(g)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等效后的丙:a mol a mol 0 mol 0 mol
等效后的丁: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答案:A
7.将1 mol H2(g)和2 mol I2(g)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w(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解析:由于是等体积反应,改变体系的压强,平衡状态不受影响,而催化剂只改变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答案:C
8.(江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联考)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1 mol 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2]、[浓度3]。
A
B
C
浓度1
0.05 mol·L-1
a mol·L-1
0.05 mol·L-1
浓度2
0.078 mol·L-1
0.078 mol·L-1
0.122 mol·L-1
浓度3
0.06 mol·L-1
0.06 mol·L-1
0.04 mol·L-1
浓度4
0.07 mol·L-1
0.07 mol·L-1
0.098 mol·L-1
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浓度1]中a=0.05
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1]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
解析:A项,[浓度3]与[浓度1]比较,升高温度,C的浓度减小,A、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B项,若只改变温度,A增加的浓度为0.078 mol·L-1-0.05 mol·L-1=0.028 mol·L-1,则C的浓度应为0.05 mol·L-1-0.028 mol·L-1=0.022 mol·L-1<0.122 mol·L-1,显然还增加了压强;C项,参加反应的c(B)=c(C)=0.05 mol·L-1,所以a mol·L-1=0.1 mol·L-1-0.05 mol·L-1=0.05 mol·L-1,a=0.05,C项正确;D项,若A为0.07 mol·L-1,则C应为0.03 mol·L-1,误差较大,D项正确。
答案:B
9.如下图所示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由平衡I变化到平衡Ⅱ
C.反应达到平衡Ⅰ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到Ⅱ
D.平衡Ⅱ中的反应速率比平衡Ⅰ中的反应速率快
解析:反应达到平衡Ⅰ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答案:C
10.(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第二次月考)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反应一直在升高温度,T2出现了转折,则T2为化学平衡状态。T2前为化学平衡的建立,T2后为化学平衡的移动。从图看,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
1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解析:经常有一些同学错选B,认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其实,图象告诉我们的是:增大压强,加快了正、逆反应,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选项B所言的X、Y皆非气体即其正反应速率不受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2.(河南洛阳2011届高三一模)T℃时,A、B、C三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4 mol·L-1A、0.4 mol·L-1B、0.2 mol·L-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也为0.4 mol·L-1
D.(t1+10) 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解析:(t1+10)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A、B、C的浓度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为A+3B??2C,该反应逆向为气体体积增大方向,A错误;升温,v(正)、v(逆)均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Ⅱ)图像得T1>T2,且温度越高,B%越大,则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则升温后平衡逆向移动,A转化率减小,B错误;假设C正确,则达到平衡时C为0.4 mol·L-1,同时A为0.3 mol·L-1,B为0.1 mol·L-1,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为图象Ⅰ完全相同,则假设正确;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错误。
答案:C
13.(广东深圳2011届高三一调)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B.平衡时v正(O2)=v逆(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解析:可逆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是4 mol NH3不能完全反应掉,则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905.9 kJ,A错误;平衡建立的实质为v正=v逆,即v正(NO)=v逆(NO),又v正(NO)=v正(O2),所以v正(O2)=v逆(NO),B错误;平衡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由M=,反应正向移动后m不变,n变大,则M变小,C正确;平衡后升温,平衡向逆向(吸热)移动,NO的含量减小,D正确。
答案:CD
14.(福建三明2011届高三三校联考)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4NO2(g)+O2(g) ΔH>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 1000 s时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解析:v(N2O5)==2.96×10-3 mol·(L·s)-1,A正确;1000 s后N2O5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化学平衡,列出三种量如下:
2N2O5?? 4NO2+O2
起始   5.00    0    0
平衡 2.50 5.00 1.25
则K===125,α(N2O5)=×100%=50%,B正确;T2温度下的N2O5浓度大于T1温度下的,则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了,逆向是放热,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T2K3,则T1>T3,D正确。
答案:C
15.(2010年天津高考)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B中ΔH<0,表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K逆=中c(SO2)增大,c(O2)增大,c(SO3)减小,则K逆增大,因此B正确。
答案:B
16.(2011年南安一中期末)在恒温、恒压下,1 mol A和n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相等
C.当A的正反应速率与C的逆反应速率之比为2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起始时放入3mol A和3n mol B,则达到平衡时生成3a mol C
解析:   A(g)+2B(g)??2C(g)
起始(mol) 1 n 0
转化(mol) x 2x 2x
平衡(mol) (1-x) (n-2x) 2x
2x=a mol,x=0.5a mol,αA?αB=:≠1:2,A选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由大到小,则起始气体密度小于平衡时气体密度,B选项错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采用一边倒计算,开始投入反应物浓度之比相等,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即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故有=,n(C)=3a mol,D选项正确。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7.(4分)在相同温度下,下列反应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反应速率相等的是________。
反应物
Na2S2O3
H2SO4
V(mL)
c(mol·L-1)
V(mL)
c(mol·L-1)
A
20
0.1
20
0.1
B
10
0.1
10
0.1
C
10
0.1
10
0.05
D
20
0.05
20
0.05
  解析:在温度一定时,同一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就越慢,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反应物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从表中的数据可知,D中两种反应物的浓度最小,因此其反应速率最慢。A和B中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分别相等,因此A和B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D A和B
18.(12分)(2011年银川高三检测)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和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解析:(1)根据图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反应放热,ΔH<0,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ΔS<0,选C。
(2)K=。
(3)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
(4)v(H2)=3v(CH3OH)=3×=-0.225 mol·L-1L·min-1。
(5)欲使n(CH3OH)/n(CO2)值增大,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相当于加压)。
答案:(1)C (2) (3)增大
(4)0.225 (5)CD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
19.(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14分)将煤气化转化成合成气,然后通过一碳化工路线合成各种油品和石化产品是一碳化工的极为重要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将成为一碳化工的主要领域。
除去水蒸气后的水煤气含55~59%的H2,15~18%的CO,11~13%的CO2,少量的H2S、CH4,除去H2S后,可采用催化或非催化转化技术,将CH4转化成CO,得到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是理想的合成甲醇原料气,即可进行甲醇合成。
(1)制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s)+H2O(g)CO(g)+H2(g),此反应是吸热反应。
①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能增大碳的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入C(s)        B.加入H2O(g)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2)将CH4转化成CO,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其反应原理为:
CH4(g)+3/2O2(g)??CO(g)+2H2O(g) ΔH=-519kJ/mol。工业上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
①X在T1℃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T2℃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T3℃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已知:T1>T2>T3,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是________(填“X”或“Y”或“Z”),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经压缩升温后进入10m3甲醇合成塔,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醇合成,主要反应如下:
2H2(g)+CO(g)??CH3OH(g);ΔH=-90.8kJ·mol-1,T4℃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O、H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H2
CO
CH3OH
浓度/(mol·L-1)
0.2
0.1
0.4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__V逆(填“>”、“<”或“=”)。
②若加入CO、H2后,在T5℃反应10 min达到平衡,c(H2)=0.4 mol·L-1,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mol-1·(Lmin)-1。
(4)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s)+H2O(g)CO(g)+H2(g)
平衡常数k=加入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碳的转化率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碳的转化率增大;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碳的转化率减小。增大碳的转化率的措施是B、C。
(2)因为与X在T1℃和Y在T2℃时相比,Z在T3℃时,催化活性高,反应速率快,且温度低产率高,所以Z为适宜催化剂。
(3)①==100<160,此时反应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向进行V正>V逆
②    2H2(g) + CO(g) ?? CH3OH(g)
起始浓度 0.2mol·L-1 0.1mol·L-1    0.4mol·L-1
变化浓度 2x x x
平衡浓度 0.4mol·L-1 (0.1+x)mol·L-1 (0.4-x)mol·L-1
0.2mol·L-1+2x=0.4mol·L-1 x=0.1mol·L-1
V(CH3OH)==0.01mol·(Lmin)-1
(4)在生产过程中,合成气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量。
答案:(1)①K=
②BC
(2)Z 催化效率高且活性温度低(或催化活性高速度快,反应温度低产率高)
(3)①> ②0.01
(4)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量、产率亦可)
20.(10分)(广东南海区2011届高三学业摸底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在微电子工业中,氨水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产物不污染环境。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H2O2===________+6H2O。工业中常用以下反应合成氨:N2+3H2??2NH3 ΔH<0。某实验室在三个不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c(N2)=0.100mol/L,c(H2)=0.300mol/L进行反应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①、②、③曲线所示。
(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据图所示,②、③两装置中各有一个条件与①不同。请指出,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条件: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条件: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看图依据“先拐先平数据大”原则。③、②均较①先到达平衡,说明反应速率大。③较①平衡时c(N2)大,是在①基础上逆向移动的结果,综合考虑,③为升高温度。②较①平衡时c(N2)不变,是在①基础上没有发生平衡移动,综合考虑,②为加入了催化剂。
答案:N2 (1)K= 40%
(2)②加了催化剂;因为加入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①②两装置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相同。
③温度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中到达平衡时N2的浓度高于①。
21.(12分)(2010年广东高考)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B(OCH3)3+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上图,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 mol·L-1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 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 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产物只能是H2,故方程式为B2H6+6H2O===2H3BO3+6H2O。(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3BO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
(3)K=
==5.7×10-10 mol·L-1。
答案:(1)6H2 (2)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②> (3)5.7×10-10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