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老人与海
海明威
一、导入
1、习近平的“海明威情结”
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他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他经常去的酒吧,点了他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以此体验当年他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习近平的“海明威情结”
2、台湾作家李湃的话
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李湃(台湾作家)
二、作家作品
1、走进作者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其父母影响。
2、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第85天,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海明威1952年《致华莱士 梅耶》
《老人与海》最充分地表现了“硬汉精神”。
——美国 新闻界
什么是“硬汉精神”?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
这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本文是如何表现“硬汉精神”的?
硬汉精神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三、故事情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鲭鲨 星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结局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星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明确
小结: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归航的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地搏斗了五个回合。
四、人物形象
1、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搏斗的?
(1)这位老人看上去极其消瘦,并且憔悴。脖颈上有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深深的伤疤。
——《老人与海》第一章
年老体衰 沧桑憔悴
(2)墙上一度挂着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
——《老人与海》第一章
孤独无依
(3)这个小帆上的老人经常一个人去湾流钓鱼,他去了八十四天,但是一条鱼也没逮住孤单了。
——《老人与海》第一章
极其不幸
(4)老人慢腾腾地喝着咖啡。这是他今儿的一整天的饮食,他知道应该把它喝了。好久以来,吃饭使他感到厌烦,因此他从来不带吃食他在小船的船头放着一瓶水,一整天只需要这个就够了。
——《老人与海》第三章
没有食物
(5)老人瓶中还有两口水,他吃了虾以后,喝了半口。
——《老人与海》第四章
(6)他的左手依然抽着筋。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刮起风来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拖回去,我多需要这风啊。
我的双手和脊背实在痛得厉害。
——《老人与海》第三章
(7)老人瓶中还有两口水,他吃了虾以后,喝了半口。
——《老人与海》第四章
身体负伤 精疲力竭
(8)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
——《老人与海》第四章
头昏眼花 神志不清
年老体衰
孤独无依
极其不幸
没有食物
身负重伤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困境
总结: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2、在这样的困境下,老人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巨大凶猛的鲭鲨
凶残嗜杀的铲鼻鲨
饥饿的大犁头鲨
团伙攻击、肆无忌惮的鲨鱼
年老体衰
孤独无依
极其不幸
没有食物
身负重伤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绝境
强悍的对手
3、作者为什么要描绘凶残的鲨鱼?
与年老体衰、孤独无依、没食物、身负重伤、精疲力竭、头昏眼花的 老人形成对比。
反衬出老人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展开交锋,最后打退所有敌人的坚韧、勇气和决心。
虽败犹荣
4、老人愿意和鲨鱼搏斗吗?他是怎么想的?
明确:老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但还是希望战胜了绝望,和鲨鱼拼搏到底。“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5、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明确:人——自然(象征:不幸 厄运 困境)
弱——强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6、桑地亚哥失败了吗?你如何看待?
明确: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强者,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卓绝,他都凭借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虽屡遭厄运,却从不服输。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7、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可谓惊心动魄,我们看到鲨鱼凶残强悍,来势汹猛,而老人的作战工具却越来越差,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老人最终没有倒下,而是竭尽全力击退了最后一群鲨鱼。从故事情节来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但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永不放弃…… 的硬汉子!
老人桑地亚哥坚强、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我们还可以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发现老人在困难面前,不胆怯、勇于挑战、自信、自强、决不屈服的硬汉子形象,在和鲨鱼的搏斗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五、表达技巧
老人丧失过武器,但从未放下过武器。他就像一个在战斗中失去了机枪的机枪手一样攻击敌人,失去了枪拿刺刀跟敌人拼,不屈服是他的信仰,孤军奋战,坚韧顽强。那么本文是通过什么手法和技巧去塑造这样一位“硬汉” 形象的呢?
1、动作描写(阅读第6段、第33段、第36段、第58段、第61段、第83段,体会老人精准的动作描写。)
通过一个又一个激烈的争斗,惊心动魄的展现了对手的强大和老人的积极抗争,渔叉被受伤的鲨鱼带走,“可以把刀子绑在一只船桨的柄上” ;刀刃断了,还有手钩、船桨、舵柄、短棍,“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 ,渔夫圣地亚哥凭着毅力,勇气和智慧将刀子一次次扎进鲨鱼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交叉点、扁平脑袋的正中间,用棍子直接敲打鲨鱼的头顶或者鼻尖,打的又准又狠。当鲨鱼成群结队的扑向大鱼时,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但还是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一顿棍棒打下去。棍子失去了,就用舵柄一次次猛砸,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最后一条鲨鱼。
在极度饥饿、疲倦、孤单和伤痛的情况下,老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抗,体现出“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2、环境描写——衬托
阅读第29段、第72段、第80段
突出大海的昏暗、寂静、苍凉,远离人间深不可测,烘托了老人的孤独无助和所处环境的艰险。
3、心理描写
(1)“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 (第34段)
(来吧,我不怕你,说明老人无所畏惧,表现得勇敢、坚强)
(2)“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 “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第15段)
(丢掉了四十磅鱼肉,并没有沮丧,反而说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
(3)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那样想吧。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来的鱼肉。水里有了那么多的气味,我手上的血腥味也算不得什么,何况手上的血淌得也不多了。给割破的地方算不了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第46段)(积极的态度,坚强、乐观)
(4)我没法够阻止他攻击我,但是我也许能制服它。(第5段)(自信)
(5)我得等第一条紧紧咬住大鱼时,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接打它的头顶,他想。(第57段)(机智)
(6)船还是好好的,他想。除了船舵,它还算是完好无损。船舵是很容易更换的。(第89段)
(殊死搏斗的结局是大鱼只剩一具残骸,换做别人也许就会垂头丧气,万念俱灰了,可老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念,仍然充满希望。)
(7)“别犯傻了”他大声说,“还是清醒着点,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第75段)
(相信自己还有好运气,内心充满希望)
(8)“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第71段)
(战斗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决不妥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不言败)
(9)“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第12段)
(失败不是命中注定的,我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消灭掉的是什么?——肉体,打不败的是———精神。是的,鲨鱼凶残强悍,强大到足以吃掉大鱼,吞掉老人,但是老人永不言败的精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勇气、毅力和智慧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
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六、硬汉形象
二次世界大战,不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使许多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事业,或成为残疾人,面对的是不堪重负的人生之路。在这种背景下,塑造桑地亚哥这样一个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失败的硬汉形象,无疑给失望甚至绝望中的人打了一支强心剂。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失败和失望会随时来到我们身边,学会勇敢面对,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唤起民族意识觉醒的鲁迅;
寻找打不败的中国硬汉
立志要“升国旗,奏国歌”的铁榔头郎平;
与钢琴相爱一生,《梁祝》钢琴部分作曲者、首演者巫漪丽;
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
川航事件机长刘传健、梁鹏、徐瑞辰;
叫我们没事不要去武汉,自己去逆行奔赴武汉的钟南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诗词中寻找打不败的硬汉精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文中,这种特点体现在哪里?
七、海明威语言风格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着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这些则是得力于海明威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人称“电报式风格”。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这些描写本来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也同样产生感觉,惊惧、紧张、喜悦。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
人生不可能不遭遇失败,一个人目标越远大,他遇到的失败就会越多。最后成功的人,不是由于他们一直成功,而是由于他们在遭遇失败时所表现得坚强。最后失败的人也不是由于他们一直失败,而是在某一次失败面前选择了放弃。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