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雁归来》课件(共41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7《大雁归来》课件(共41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6:54:52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课题 《大雁归来》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理清说明顺序。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文体知识,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重点 感受作者的情怀,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难点 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也有很多诗人描写赞颂大雁。同学们你能想出几个关于大雁的诗句吗?例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大雁的文章。引出课题:《大雁归来》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自由畅谈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沙乡年鉴》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大雁是有名的候鸟,我国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因为那里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 到了冬季,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行进途中,它们多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这是因为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节省自己的体力,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到南方,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文体介绍: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词语积累:1.缄默:闭口不说话。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3.狩猎:打猎。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辨析同:两词都有骄傲自大的意思。异:“目空一切”侧重于什么都看不起。“目中无人”的对象主要是人。例:(1)他总是一副骄傲的神情,仗着自己的学问,目空一切。(2)他留学几年回国后就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第二部分(6—10):描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 点。觅食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深入探究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深入探究2: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深入探究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目空一 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深入探究: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深入探究5: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深入探究6: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深入探究7:综合第6段,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妙处。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着重描写了大雁觅食前后的动作和鸣声特 点。主要运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使大雁的形象生动逼真,极为丰满,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充满乐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深入探究8: 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合作探究1: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 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合作探究2: 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本题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合作探究3:综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特点:①春雁归来的时间是3月。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11月时南飞的大雁一声不响。④3月春归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喧嚷,呼唤朋友。⑤爱捡食玉米粒。⑥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行。⑦4月夜间大雁集会很喧闹。⑧5月大雁集会逐渐减少。⑨大雁间的联合是国际性大联合。合作探究4: 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和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 “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课堂小结:本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大雁的生活方式及习性。鼓励学生学习更多描写鸟类的文章。
实践练习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2.课外写一篇关于鸟类的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
板书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①春雁归来的时间是3月。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11月时南飞的大雁一声不响。④3月春归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喧嚷,呼唤朋友。⑤爱捡食玉米粒。⑥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行。⑦4月夜间大雁集会很喧闹。⑧5月大雁集会逐渐减少。⑨大雁间的联合是国际性大联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走进课文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理清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文体知识,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感受作者的情怀,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课文导入
大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也有很多诗人描写赞颂大雁。同学们你能想出几个关于大雁的诗句吗?
例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大雁的文章。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沙乡年鉴》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背景介绍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我国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因为那里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 到了冬季,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行进途中,它们多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这是因为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
背景介绍
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节省自己的体力,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到南方,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文体介绍
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缄默:闭口不说话。
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
3.狩猎:打猎。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
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词语积累
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辨析
同:两词都有骄傲自大的意思。
异:“目空一切”侧重于什么都看不起。“目中无人”的对象主要是人。
例:(1)他总是一副骄傲的神情,仗着自己的学问,目空一切。(2)他留学几年回国后就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词语积累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描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 点。觅食
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
、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1
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
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2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
深入探究2
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
深入探究3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
深入探究3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目空一 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
深入探究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
深入探究4
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
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
深入探究5
深入探究5
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
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
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
深入探究6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深入探究6
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深入探究7
综合第6段,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妙处。
深入探究7
着重描写了大雁觅食前后的动作和鸣声特 点。主要运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使大雁的形象生动逼真,极为丰满,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充满乐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深入探究8
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
深入探究8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
合作探究1
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
合作探究1
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 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合作探究2
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2
本题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3
综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合作探究3
特点:①春雁归来的时间是3月。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11月时南飞的大雁一声不响。④3月春归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喧嚷,呼唤朋友。⑤爱捡食玉米粒。⑥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行。⑦4月夜间大雁集会很喧闹。⑧5月大雁集会逐渐减少。⑨大雁间的联合是国际性大联合。
合作探究5
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
合作探究5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和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 “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课外写一篇关于鸟类的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