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动物的运动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 动物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运动,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即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中,关节又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学习关节的结构,能够与实践相联系;再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理解运动的形成过程以及运动的意义,从而形成健康运动的思想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初一过渡过来,一些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关节的结构,无法亲眼观察,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又有学习的愿望,想了解自己的运动系统,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2、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在运动中的作用3、知道运动的形成及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堂中,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互助模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知道了运动的形成过程以及关节、肌肉、骨在运动中的作用,也知道了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了保护关节的意识,知道了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形成了健康运动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 运动的形成过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先让学生亲自体验某一运动,引出课题。学生自主学习,填写导学案,找出本节重点,标记。便于在听课过程中把不懂得地方重点弄懂。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课上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给予补充和评价,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运动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学生跑步》,先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做屈肘和握笔等一些简单的动作,体验运动的形成需要哪些结构?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1、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 )构成。2、关节的结构由( )( )( )构成。3、骨骼肌由( )( )构成,其特性是( )4、运动是怎样形成的?一句话概括。5、动物的运动对于动物有何意义? 教师给予评价三、出示问题,合作交流:1、关节、肌肉、骨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2、关节为什么既灵活又牢固?3、一个动作的完成,只需要一组肌肉就能完成吗?为什么?4、当双臂自然下垂和双手提重物时,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状态一样吗? 教师给予学生时间 巡视 适时指导 四、教师讲解、引导: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2、关节的结构:出示多媒体图片----关节模式图3、运动的形成:教师做屈膝、绕肩运动归纳:骨骼肌(动力)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杠杆)绕关节(支点)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教具演示:教师自制教具4、运动的意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五、联系实际生活: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为什么先让你们做准备活动? 观看视频、亲身体验看书、勾画、填空,不懂的做标记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看课本图观看、聆听学生一起感受观看、感受根据所学回答 通过看、做,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理性认识对知识有个感性认识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总结、归纳加深理解与掌握形象、直观,更易理解,突破难点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主要讲了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即运动系统,重点讲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运动的产生过程、运动的意义。
布置作业1分钟 文字作业:课本45页的练习题动手制作:根据本课所讲关节、骨、肌肉之间的关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板书设计 骨 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动物的运动 肌肉 运动的产生:骨骼肌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运动的意义: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可以说是一个重点,为了突破难点,课中我采取了多种教法,有多媒体教学,有教具的演示,有动作的体验,有讲解、有引导,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小组合作,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较高,课堂氛围激烈,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完了本节课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运动的产生,并能够形成积极参加运动的思想,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此外,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能力、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认为比较成功。不足之处,本节课时间有些紧,练习太少,还有就是有关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到位,需要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加以巩固,另外,课堂中应该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给予学生较多的激励性的评价,这些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