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在“动物的运动”之后,来探究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和意义。通过本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动物的行为,理解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提高动物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各种动物类群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有了一些具体了解,并接触了一些动物的行为如鱼游泳,但还不能够动物行为分类及区分动物行为。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4.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活动。(二)技能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还会经历困难和挫折。理解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解决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
激情导入2min 通过“鹦鹉救主”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鹦鹉行为,从而导入课题。 1.鹦鹉模仿警报声音是出生就会的吗?这种行为可能是怎样学来的?它有哪些设计生来就会的?2.模仿警报声和吃食物行有何区别?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分析能力。
明确目标2min PPT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1)10min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阅读课本P47页内容,回答问题:1.从动物具体表现,动物行为有哪些?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哪两类?学生阅读P48—P49资料分析,并思考讨论中问题:生回答问题,师以多媒体呈现素材并点拨知识。PPT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图片,让学生辨别。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生先自己总结,师点拨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两种行为的特点。多媒体出示狼孩的资料,生思考:既然有人教,狼孩为什么一直没有学会说一句话?从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基础知识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2)10min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PPT出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活动的目的。学生阅读P50—51页探究活动,思考并回答“讨论”及以下的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饿着(只喝水)老鼠?2.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3.“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4.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使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设计和分析能力,并理解学习对于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课堂小结 2min 学生两两先互相说,然后找两名学生总结 整理总结知识
当堂测评5min 见课件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
小组评价与反馈总结 2min 找一两名学生针对本节课各组的表现进行小组评价 客观合理,公平公正,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后作业 课后题及练习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生来就有的出生后学习获得决定因素受遗传因素决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意义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