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依据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微课,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和信息交流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学法选择: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微课”问题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学习。在这节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白板课件、多媒体视频的演示,学生能自己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六、媒体使用:
微课、白板课件、多媒体视频资料
七、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吗?播放关于“社会行为特征的微课” 学生观看微课、思考 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功能,了解学生对“社会行为”这个知识的前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授新课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课堂反馈】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1.放大镜:寻找草地中的蚂蚁2.连线:白蚁群体各个成员的职能3.容器:小游戏,选择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知识的反馈和总结。 带着问题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有气味、声音、动作等。根据本环节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1、动作:蜜蜂 (观看蜂舞的视频)理解动物群体间利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2、声音:黑猩猩(倾听三种不同情绪的黑猩猩的声音)并请同学模仿黑猩猩的声音表达的情绪3、气味:蚂蚁(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实验过程及成果) 学生认真观看蜂舞的视频。学生积极参与小游戏,通过猩猩的声音看表达了黑猩猩的什么情绪。由一名同学展示并交流自己实验的过程。 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设计小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展示,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练习反馈 导学稿 学生反馈练习 巩固知识
八、板书设计: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传递信息的方式:动作 声音 气味等
举例:蜂舞 长尾猴 蚂蚁
3、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
十、练习:(导学稿)
第三节社会行为
【1】 学习目标: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社会行为
重要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思考: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探究主题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 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2、 请分别说出黑长尾猴、蚂蚁、蜜蜂在群体中传递信息的方式。
【3】 全能训练,梯度升级
1、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一个白蚁的群体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并照料蚁卵的是(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3、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4、动物的行为千奇百怪,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蚊子叮咬人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狗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抬起到处撒尿 D.蜜蜂的圆形舞
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是通过( )
A.椿象发出的光 B.椿象发出的气味
C.椿象发出的声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当一只蚂蚁找到大量食物自己无法搬回时,便会回巢通知伙伴,路上它会留下外激素,回巢后还会分泌外激素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较合适。
②侦查蜂找到蜜源后以舞蹈的形式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
③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以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④某些灵长类动物可以通过相互理毛,择掉身上的寄生虫,尾巴搅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1)上述①②③④中的四种动物的通讯方式分别是 、 、
、 。
(2)动物间的这种信息交流在动物界 ,其意义是 。
【四】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